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通用16篇)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20
葉文 發(fā)表
借來的高興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我一直認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特別注意每堂課開頭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課時,很想設計別具一格的開頭,但總是不滿意,無意間看到一網(wǎng)友的設計,甚滿意,隨之采納,效果很好。具體過程如下:先讓學生談談了解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紛紛發(fā)言,有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想象在過這些節(jié)日時,你們都會做些什么?
生1、我喜歡中秋節(jié),因為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就會回家,我們一家人就會團聚。
生2、我喜歡中秋節(jié),因為這時爺爺?shù)耐降軙蛠砀魇礁鳂拥脑嘛,我非常喜歡吃月餅。
生3、我喜歡春節(jié),因為我可以放煙花、鞭炮、爬山。
……
孩子非常興奮,我在此打斷孩子的發(fā)言,問:“你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能告訴老師為什么這樣高興嗎?孩子紛紛回答:“可以過節(jié)嘍!”我順勢引導,這些讓你們高興的節(jié)日就叫“佳節(jié)”。請學生讀這個詞語,引導應怎樣讀?生齊說:高興地讀。
在佳節(jié)卻有個大詩人發(fā)出感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原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補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齊讀)
圍繞題目展開品讀第一段;為何而“思親”
第二段:為何而“倍思親”
第三段:品悟“思親”之情
第四段:感受“思親”之心
模仿寫作方法,圍繞本學期學的詩,創(chuàng)編一個故事。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id=10634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yōu)美,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并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里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小學3—5年級才會出現(xiàn)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幾乎不在出現(xiàn)“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么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詩”中。
學生分析:
由于開展經(jīng)典誦讀,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jīng)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詩的層次上, 并不能感受到詩中字里行間融入的思鄉(xiāng)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lián)系,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jié)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并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xiāng)詩,還記得嗎?一齊背一背。
李白的《靜夜思》
師:是啊, 對于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家鄉(xiāng)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jié)日,于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下面聽老師讀一讀這個故事。(師配樂范讀)
二、學習生字詞
a、師:之前大家已經(jīng)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思念 兄弟 異鄉(xiāng) 重陽
回憶 情景 佳節(jié) 登高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一年一度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ㄖ该麅傻饺,開火車領讀)
b、寫字指導
注意點:本課的生字難不難呀(不難)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坝住弊值囊稽c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ɡ蠋煼秾憽W生寫一遍、描紅一遍)
三、檢查讀課文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么好嗎? 文章一共幾節(jié)?(四節(jié))請四個人讀,即時糾正。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啊?(唐朝的王維),王維為什么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呢?
。ㄕ垉晌煌瑢W讀讀第一小節(jié))
。2)如果變成這樣,你會讀嗎?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 ),( )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 ),不覺已經(jīng)( )。
。3)讀完以后,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兩年了。
。4)你能讀出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嗎?(指名3人)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xiāng)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里?
京城長安(他不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異鄉(xiāng)”
是長安人嗎?(不是)——異客(外地人)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xiāng),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指名讀,讀出思鄉(xiāng)之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佳節(jié)”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節(jié)日)
(2)在我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佳節(jié)?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jié)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
正月初一的春節(jié)
……
注意:要把話說完整
。3)對,這些節(jié)日都叫佳節(jié),在本文中,佳節(jié)指什么節(jié)日?(重陽節(jié))
師:重陽節(jié)就像其他傳統(tǒng)佳節(jié)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4)這一天,人們心情怎么樣?
很高興
。5)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a、“興高采烈”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你能換個詞嗎?
預設(學生能說出“興致勃勃”、“欣喜若狂”、“高興”)
b、“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過節(jié)時,你們?nèi)視鋈ネ鎲?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么走的呢?攙扶著老人,帶著孩子。
。ǹ梢宰鲎鰟幼鳎
c、全家出動,登高游玩,多開心啊?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游玩還會做些什么呢?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jié)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么開心的節(jié)日。】墒恰蔼氃诋愢l(xiāng)”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不會)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怎么樣?——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六、學習課文第三節(jié)
。1)王維在重陽節(jié)這天對家鄉(xiāng)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么呢?(文章第三節(jié))
出示: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xiàn)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上У氖,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xiāng)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么?
(生自由說)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4)王維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于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齊讀。
指名配樂朗讀(3—5)人(有感情的朗讀)
能背上嗎? (有感情的背誦)
師總結:以后,人們離開家鄉(xiāng),漂流在外地,每逢節(jié)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xiāng)時,便會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七、拓展延伸
思鄉(xiāng)之情充溢著游子的內(nèi)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xiāng)詩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翻譯大致意思,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xiāng)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想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好不好,身體是不是很健康… …
八、作業(yè):
1、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
2、搜集幾首思鄉(xiāng)詩,小組交流背背。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的含義。2、體會詩人王維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難點:1、會認會寫并能理解本課的生字詞。2、能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教學準備:1、本課生字卡片。2、準備一首古典樂曲為配樂準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背詩《鹿柴》。(注意背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談話:《鹿柴》的作者是?(王維)你知道詩人王維嗎?(生自由說: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還會畫畫;他少年喪父,母親向佛,21歲考取進士……;王維十四歲就會寫詩了;王維是太原人,師相機:太原在華山以東,所以是憶山東兄弟……)
2、齊讀課題;
3、談話:“你知道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什么節(jié)嗎?”(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是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呢?”(生自由說:敬老節(jié),小孩要為老人做重陽糕和壽桃。)
4、小結:在這樣一個合家團聚的節(jié)日里,詩人王維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讀詩學文。
1、自由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讀詞語“茱萸”并說說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學生說。
3、“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那怎么知道呢?”“學這首詩,我們有個更快的辦法?”生說:前面的課文就告訴我們了。
4、那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5、自由讀課文。認讀本課生字詞。(讀字卡;隨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攜幼、回憶;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來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嗎?
7、指名一句句依次說。重點:獨、異鄉(xiāng)的“異”、異客的“異”、倍。師相機板出重點字詞的意思。
三、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1、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念家鄉(xiāng))
2、再讀課文。帶著思鄉(xiāng)之情同桌一起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讀,教師用師生互評,學生評等評價方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情感。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覺、已、兩年了。突出獨居時間長。再指名讀;全班齊讀。師板書:獨居長安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生評議,體會重陽節(jié)的長安城是個什么樣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讓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再指名讀,生體會。師板書:又到重陽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想想詩人的心情?生自由說;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詩人心里由回憶過去團聚時的歡樂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號處開始轉(zhuǎn)折。再指名讀;生齊讀。
帶著思念之情齊讀第四自然段。
4、齊讀全文,注意詩人心情的變化。
四、情感升華,朗誦詩文
1、詩人“思緒萬千”,帶著這種情感再讀古詩。
生自由練習讀;指名讀;評議鼓勵。
2、再指名配樂讀。配上古箏獨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動作配樂背誦。
五、拓展練習
1、今天,我們作一項什么作業(yè)呢?
生自由說:背詩。說說詩意。為課文配圖。學習本課方法,根據(jù)古詩編故事。
2、師相機指導:我們可以把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學著今天這一課,也來編一個故事。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4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79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 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jié)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jié)是個“佳節(jié)”?(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jié)看做是個佳節(jié))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jié),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lián)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jīng)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看到重陽佳節(jié)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jié)家家歡度節(jié)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jié)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jié)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xiàn)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xiàn)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nèi)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jié))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xiāng)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ㄎ夜律硪蝗嗽谒l(xiāng)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 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jié)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xiāng)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5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73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理解新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 、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借助短文,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 情境教學法、談話、,直觀教學法、遷移法。
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曾老師的老家在哪兒嗎?曾老師有許許多多的親人在遙遠的湖南。平時,我經(jīng)常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信、打電話,有時暑假回老家看望他們。每當遇到佳節(jié)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今年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望著天上圓圓的明月,不禁想起了遠在家鄉(xiāng)的媽媽。于是,我給媽媽發(fā)了一條短信: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板書課題。
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創(chuàng)設與本文吻合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新課。
二、新授: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問“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維想了些什么呢?他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會明白的。
設計意圖:采用倒序法,抓住關鍵詞“思緒萬千”!八季w萬千”一詞在文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概括了王維客居他鄉(xiāng)時的思鄉(xiāng)之情,它是王維寫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觸發(fā)點。
2 、學習第 1 段。
、僮杂勺x、評議。
②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壅f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3 、學習第 2 段。
、僮杂勺x。劃出表示王維看到的句子。指名讀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們心情的詞語。(興高采烈)相機板書。
、圻有哪些詞表示興高采烈?換詞練習。
、苣阍谑裁磿r候會“興高采烈”?用“興高采烈”造句。
、萑藗兪桥d高采烈的,可是王維呢?指導朗讀第 4 句。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抓關鍵詞“興高采烈”,襯托王維的孤獨、傷感。一喜一愁,強烈對比。
4 、學習第 3 段: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
、冽R讀。
、趧幼餮菔镜 1 句話。
、壅f說王維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王維可能還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跳出文本,訓練學生想像及口頭表達能力。
5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僬驗橥蹙S想到了許多許多,思念親人的感情特別強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邶R讀。指名讀。
③練習背誦。
、芙Y合短文說說詩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又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王維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長安生活,冷冷清清。請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維與家鄉(xiāng)親人通電話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內(nèi)化課文語言,拓展課文內(nèi)容,把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加強學生處理信息(課文、課外)的能力,將學生收集到的抒發(fā)思鄉(xiāng)、思親的詩文佳句和歌曲有機結合在一起。
板書:
25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思緒萬千
人們 興高采烈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6
一、教師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課下你們一定背誦了許多古詩!還記得我們在二年級學過的《靜夜思》嗎?(生:記得)(教師指名背誦)是! 對于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家鄉(xiāng)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今天劉老師給大家?guī)砹肆硪皇姿监l(xiāng)的古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師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關于這首古詩,還隱藏著一段感人的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3課(教師板書課題,指導“佳”的寫法和注意事項。生書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少年時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大聲的朗讀全文。注意讀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和生詞畫下來。
2、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3、師:課文讀完了,文章的題目中有“佳節(jié)”,你知道“佳節(jié)”是指什么節(jié)呢?題目又是什么意思呢?(教師指名回答)
佳節(jié):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逢:遇到。 倍:更加。
請你連起來說說好嗎?
4、師:看來大家剛才讀書的確很用心,上面的難題迎刃而解。
在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詞語,大家認識嗎?讓我們和它們打聲招呼吧!(教師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重陽 佳節(jié) 一年一度
登高 熱鬧 扶老攜幼
歡聚 游玩 興高采烈
異鄉(xiāng) 兄弟 天各一方
師:你讀的真不錯,都讀正確了,了不起!讓我們齊讀這些詞語。
5、師:既然大家把這些詞語讀的這么好,那么誰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試著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呢?(教師指名說,教師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同學們,這些字詞大家都認識了。我們再把它放到文章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長句子多讀幾遍。(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四、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讀課文情況。
五、詩文對照,情感涌現(xiàn)
1、師: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1-3小節(jié),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拿出筆做上不同的記號。
2、組織同桌交流。
。ㄒ唬┙處煶鍪镜谝蛔匀欢危阕x懂了什么?——指導朗讀。
“15歲”“兩年”——年齡小,離家時間長。
師: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
師:是啊!與親人分離,哪怕是幾天都會很思念,王維那么小就離家兩年了,怎能不感到孤獨呢?所以詩中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寫出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讓我們齊讀第1小節(jié)。
。ǘ┏鍪镜诙匀欢,你讀懂了什么?——反復練讀。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街上熱鬧的情景。
2、誰能讀出大街的熱鬧情景以及王維心中的寂寞、孤獨的情感。
。ń處熤该x)看來你真的體會到了!
3、師:同學們詩中哪個字寫出了更加思念親人?再讀。
。ㄈ┏鍪镜谌匀欢,你讀懂了什么?——指導朗讀。
師:看著別人歡歡喜喜地過重陽,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1、王維想到了什么?
2、現(xiàn)在他們隔著華山,用文中的詞語說是什么?
(教師引讀——理解“天各一方”。)
(四)引讀第四自然段,以讀代講。
師:是!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就是一片情。千言萬語匯成這樣一句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如今,這句詩已經(jīng)成為許多身處他鄉(xiāng)的“游子”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句。讓我們用我們的真情再次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全體練習背誦)。
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王維的古詩,體驗他的內(nèi)心,去感受他對家鄉(xiāng)、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
六、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描紅,臨帖。
教師指導個別字的寫法及生字的間架結構。
七、作業(yè)設計: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有許多表達思鄉(xiāng)的古詩,請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下次上課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交流。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教材分析】
本文文采用的是“文包詩”的形式。是以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題目,文章蘊含著濃濃的親情。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文體,它既不同于一般課文,又不同于詩歌,而是根據(jù)那些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yōu)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在教學時我欲借助“文”學“詩”,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習得某種方法,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美。
【學情分析及教學方法】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課堂上主要讓學生是借助詩歌來讀懂課文,然后再通過讀文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師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課下你們一定背誦了許多古詩!還記得我們在二年級學過的《靜夜思》嗎?(生:記得)(教師指名背誦)是! 對于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家鄉(xiāng)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今天劉老師給大家?guī)砹肆硪皇姿监l(xiāng)的古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師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關于這首古詩,還隱藏著一段感人的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3課(教師板書課題,指導“佳”的寫法和注意事項。生書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少年時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大聲的朗讀全文。注意讀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和生詞畫下來。
2、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3、師:課文讀完了,文章的題目中有“佳節(jié)”,你知道“佳節(jié)”是指什么節(jié)呢?題目又是什么意思呢?(教師指名回答)
佳節(jié):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逢:遇到。 倍:更加。
請你連起來說說好嗎?
4、師:看來大家剛才讀書的確很用心,上面的難題迎刃而解。
在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詞語,大家認識嗎?讓我們和它們打聲招呼吧。ń處煶鍪驹~語,指名讀,齊讀)
重陽 佳節(jié) 一年一度
登高 熱鬧 扶老攜幼
歡聚 游玩 興高采烈
異鄉(xiāng) 兄弟 天各一方
師:你讀的真不錯,都讀正確了,了不起!讓我們齊讀這些詞語。
5、師:既然大家把這些詞語讀的這么好,那么誰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試著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呢?(教師指名說,教師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同學們,這些字詞大家都認識了。我們再把它放到文章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長句子多讀幾遍。(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四、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讀課文情況。
五、詩文對照,情感涌現(xiàn)
1、師: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1-3小節(jié),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拿出筆做上不同的記號。
2、組織同桌交流。
。ㄒ唬┙處煶鍪镜谝蛔匀欢危阕x懂了什么?——指導朗讀。
“15歲”“兩年”——年齡小,離家時間長。
師: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
師:是啊!與親人分離,哪怕是幾天都會很思念,王維那么小就離家兩年了,怎能不感到孤獨呢?所以詩中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寫出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讓我們齊讀第1小節(jié)。
。ǘ┏鍪镜诙匀欢,你讀懂了什么?——反復練讀。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街上熱鬧的情景。
2、誰能讀出大街的熱鬧情景以及王維心中的寂寞、孤獨的情感。
。ń處熤该x)看來你真的體會到了!
3、師:同學們詩中哪個字寫出了更加思念親人?再讀。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指導朗讀。
師:看著別人歡歡喜喜地過重陽,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1、王維想到了什么?
2、現(xiàn)在他們隔著華山,用文中的詞語說是什么?
(教師引讀——理解“天各一方”。)
。ㄋ模┮x第四自然段,以讀代講。
師:是!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就是一片情。千言萬語匯成這樣一句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如今,這句詩已經(jīng)成為許多身處他鄉(xiāng)的“游子”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句。讓我們用我們的真情再次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全體練習背誦)。
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王維的古詩,體驗他的內(nèi)心,去感受他對家鄉(xiāng)、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
六、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描紅,臨帖。
教師指導個別字的寫法及生字的間架結構。
七、作業(yè)設計: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有許多表達思鄉(xiāng)的古詩,請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下次上課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交流。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7
作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第二課時經(jīng)典設計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78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第二課時經(jīng)典設計
執(zhí)教者:智衛(wèi)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zhì)疑,直奔中心(2分)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ㄒ驗樵娙霜氉砸蝗耍傩‰x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xiāng)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jié),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ㄈ、細讀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jù)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ㄋ模、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lián)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jcsycorp.com)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寫正確、美觀;學習新偏旁,"幺"字旁。并能正確、流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透過文本,展開想象,浮現(xiàn)畫面的方法,深入理解關鍵詞語"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以及相關句子、段落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身居異鄉(xiāng)在重陽佳節(jié)時更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品讀古詩的意境,初步感受寫周圍環(huán)境反襯心情的表達方法。
4、借助古詩卡,網(wǎng)絡資源,學生精心搜集資料,了解詩人王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與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佳節(jié),今天我想請你們猜猜看,所出示的圖片和哪個節(jié)日有關?(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時,有什么習俗?
出示句子填空:每逢中秋節(jié),人們總要( )。
2、學生填空。
3、出示龍舟、粽子圖片,猜猜看,句子練習(同上)。
4、出示茱萸圖片,介紹茱萸:茱萸又叫越椒或艾子,是一種有著濃烈香味的植物,據(jù)說可以驅(qū)邪避災。指名領讀。
5、引導:提起茱萸,自然也會讓人想起一個節(jié)日——(重陽節(jié))。正音領讀。句子聯(lián)系:每逢重陽節(jié),人們總要( )。
6、出示“重”。我們一起來看“重”這個字,還可以怎么組詞?(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這可是一個常用字,怎樣把它些好看呢?
7、請同學看我來寫(邊寫邊說兒歌):一撇一橫長,扁日在中央,一豎貫到底,兩橫要添上。
8、學生描紅、練寫
9、誰知道重陽節(jié)是哪一天。(農(nóng)歷九月初九)
10.介紹重陽節(jié)的資料: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又稱“老人節(jié)”。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這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11、出示幻燈片:我國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王維,就在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一天寫下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朗讀。
12、你認為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
13、過渡: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句更成為表達“思親”之情的千古佳句。
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
出示初讀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時,多讀幾遍。
。2)想一想:詩人在什么時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出示詞語,指名領讀。
一年一度 興高采烈 扶老攜幼(出示:幼,怎么記住這個字,認識新偏旁)
兄弟們 登高遠眺 歡聚
。ǚ诺骄渥赢斨凶x一讀:每逢重陽節(jié),王維總要和兄弟們歡聚在一起,登高遠眺。 )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思念 異鄉(xiāng)
。ǔ鍪咀值渲“異”的義項,選擇正確的解釋)
解釋:離開家鄉(xiāng)到別的地方學習生活,那地方就被稱為“異鄉(xiāng)”。課文中的異鄉(xiāng)指?
3、我們交流一下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說說詩人在什么時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寫出了這首詩的?梢允褂谜n文中的語句。
節(jié)選文中的關鍵語句,用自己的話組合起來就可以概括課文大意了。
指名連起來說一說。
4、是的,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千古佳句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
三、精讀品析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唐代的大詩人王維,15歲那年離開家鄉(xiāng),獨自來到異鄉(xiāng)京城長安求學,在長安他是一位異鄉(xiāng)人。 所以,他稱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
1、誰能選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2、“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為什么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王維會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4、明明是寫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為什么卻寫別人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呢,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書中是怎么描寫人們?nèi)绾螝g度節(jié)日的?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其中的哪個詞深深吸引了你,看到它時你的
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又仿佛能聽到些什么?
例:扶老攜幼——我印象深刻的詞是“扶……”我仿佛看到人們攙扶著老人,領著自己的小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老人笑得怎樣?小孩笑得怎樣?
還有誰印象深刻的也是“扶……”
其他同學對哪個詞印象深刻呢?
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人們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惟妙惟肖,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誰能帶著這種心情把這個句子再來讀一讀。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
其實,節(jié)日不同,人們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不盡相同,課前查過資料的同學,誰來說說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插茱萸、吃重陽糕、登高游玩、秋游賞菊、喝菊花酒……)
5、過渡:多么幸福的畫面,多么歡樂的場景呀,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那熱鬧的大街上去?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齊讀。
7、大家的朗讀聲情并茂,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沉浸在熱鬧歡樂的氣氛中。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8、說得好,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生活,已經(jīng)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jié),他都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指名讀。齊讀。
9、看著別人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登高游玩,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xiàn)嗎?
看著別人一家團圓,圍在一起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xiàn)嗎?
看著別人秋游賞菊,與同窗好友吟詩作畫,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xiàn)嗎?
。ǘ⿲W習第三自然段
1、是的,所有的想法都是奢求,身在異鄉(xiāng)的王維只能獨自沉浸在過去美好的回憶中。他想到了什么?能實現(xiàn)嗎?
因為他的家遠在蒲州,與長安相距數(shù)千里,中間還隔著一座高聳入云、難以翻越的華山。家鄉(xiāng)在山的東面,而自己卻在——山的西面,真是“天各一方”。
2、配樂范讀: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3、你聽出了什么?是的,重陽佳節(jié),熱鬧的大街上,王維只身一人在長安,是那么孤獨,與他天各一方的是誰?僅僅指兄弟們嗎?還有誰?
4、如果你是王維的兄弟,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父母,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朋友,你想說:“
師:多好的兄弟呀,多深的情誼呀,多深的思念,多樸實的恩情,有你這樣的知己一生無憾……
5、可是
這里有兄弟的相伴嗎,“如今……”
這里有父母的關懷嗎,“如今……”
這里有朋友的問候嗎,“如今……”
6、王維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想到家鄉(xiāng),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出示課件)真是——思緒萬千。于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
(三)再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情感升華。
1、此時此刻,我們再來讀這首詩,相信一定能夠讀出別樣的韻味來。
2、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當你站在山坡上,眺望著遙遠的家鄉(xiāng),你無限深情地吟誦著:
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當你站在窗戶前,仰望著皎潔的圓月,你孤寂無比地吟誦著:
此時此刻,你們就是王維,當你們想起家鄉(xiāng)的父母,兄弟,朋友時,你情不自禁地吟誦著:
多么深切地思念,多么美好的詩篇,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思念之作呀。(齊背)
3、小結:越是看到別人一家團聚,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就越顯孤獨,越使人想念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尤其是到佳節(jié)之時,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就更加強烈。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明白了吧,為什么寫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卻要提到別人歡度的節(jié)日的情景。因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引讀)。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再次出示課題)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時,會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引說)。
2、還在什么情況下,會讓人想起這句詩?
3、包括經(jīng)歷汶川地震的四川同胞們,在逢年過節(jié)想起被地震奪去生命的親人時,也會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能寫出這么感人肺腑的詩句,王維真不愧是唐朝詩人中的大家!
王維(701-761),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不但精于詩文,而且擅長音律、書畫。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邊疆關塞,或是小橋流水,都能寫得鮮活無比,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把古詩背后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請同學們搜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自己來讀讀。
六、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西 東
長安 蒲州
華山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9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63
wuyixin 發(fā)表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蘇教版小語國標本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采用 “文包詩”的形式,以敘述故事來再現(xiàn)《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千古名詩的創(chuàng)作情景!拔陌姟笔翘K教版教材的一個創(chuàng)舉,詩中有文,文中藏詩,詩文渾然一體,別具一格,是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呂老師在教學中從文與詩的融合上著眼,學文,以詩為線索,學詩,以文為參照;引導學生層層剝繭般地展開了與文本的對話,將思維的觸角深入文本,融情感悟,了解詩歌寫作的背景和緣由,理解詩意,想象詩境,體悟詩情。
本課作為“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研討課,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研究的核心理念,即“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剛開始上課時,學生是有些拘謹?shù),但隨后我們能卻分明地感受到學生的狀態(tài)越來越積極主動了,學生的情感越來越真摯細膩的,學生的思維越發(fā)活躍開放了,學生的發(fā)言更為精彩個性了,這和呂老師合理的教學設計、巧妙的點撥引導是分不開的。本課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以題入手,分層研讀,詩文相融,感受詩境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呂老師先引導學生初悟課題,從字面上去理解這行詩,接著引導學生再悟課題,感受文意。她以課題為線索,抓住了課題中的關鍵詞,來分層引導學生研讀故事。首先抓“佳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有關詞句,抓住“一大早”“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等關鍵詞語,感受人們歡度重陽佳節(jié)時的熱鬧快樂。再抓“思親”,引導學生抓住“15歲”和“已經(jīng)兩年了”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xiāng)客的那種孤獨,探究他“思親”的原因,明白他是觸景傷情,所以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接著引導學生感受王維是如何“思親”的,抓住“思緒萬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通過“登高遠眺、頭插茱萸、總要、手挽著手”感悟王維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樂,又抓住 “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這樣的教學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著內(nèi)心的情感,為學生理解詩意作好了充分的鋪墊。值得一提的是,呂老師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共設計了四次讓學生朗讀課題,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課題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動情,說明他們的理解感受在不斷深化,思想情感在不斷升華。呂老師還能有意識地巧妙地引導學生讀出課文語言中蘊含的豐富的形象,她常常在問學生:“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這樣看似簡單的提問,卻蘊藏著一個老師的教育智慧,因為她真正尊重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給了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空間,可以讓原本凝煉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精彩的交流感悟中變得有血有肉,豐滿形象,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建構性”。……
二、聯(lián)系生活,激活情感,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重在抒情,所以引領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和詩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學生能動情誦讀詩文,理解詩句含義的前提。呂老師在教學中一方面用自己充沛的情感感染著學生,另一方面采用了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引導學生入境地體會人們登高游玩時的興高采烈,呂老師就問學生:“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登高的經(jīng)歷,你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一下子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讀出了人們歡度重陽的快樂。幫助學生體驗詩情、走入詩人內(nèi)心的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讓學生想得更遠,悟得更深。為了使學生體會王維的“思親”之情,呂老師創(chuàng)設了幾種特定的情境,她用低沉深情的語調(diào)說:“王維15歲那年,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去京城長安考狀元,直到21歲才考取功名,這么多年,每當吃飯時,餐桌前只有一個人,王維心里怎么樣?天涼了,撫摸著身上的衣服,看著那又細有密的針腳,心里在想誰?生病了,如果在家里,有父母兄弟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現(xiàn)在怎么樣?”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對王維的思親之情便有了更鮮活形象的感受。
三、創(chuàng)設情境,動情誦詩,理解詩意,品味詩韻
在學生了解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完整情景后,呂老師出示了全詩,告訴學生:“我們讀書要把自己放進課文,現(xiàn)在,你就是小王維,來吟誦自己剛剛創(chuàng)作的詩歌吧。”孩子總喜歡把自己假想成某一興趣的角色,他們有著很強的角色表演熱情,聽說老師讓他當詩人王維,馬上就來勁兒了,加上有了學文時豐富的情感積淀,學生的動情誦讀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他們一個個抑揚頓挫地朗讀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小王維,我注意到最后一個穿黃棉衣的女孩更是讀得搖頭晃腦,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nèi)心需要。在學生朗讀全詩后,呂老師又以角色采訪地形式追問:“小王維,你有什么感受?”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相機巧妙地指點關鍵詞的含義,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講述詩意作準備。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時,呂老師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精彩而富有趣味的情境:王維寫完了這首詩,把詩給了客棧的客人看。一位客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句寫得真好,你能給我解釋解釋意思嗎?” 另一位客人也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的是什么意思呢?”這樣在情境活動中指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方式,真是妙趣橫生,學生學得興致勃勃,他們一步步品出了詩韻,這就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課堂”的“開放性”,讓學生“活學知識”。
四、拓展內(nèi)涵,指導運用,以點帶面,豐富積累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如今已成了廣為傳誦的經(jīng)典詩句了,而“佳節(jié)”的內(nèi)涵也不再局限于文中的“重陽節(jié)”了,呂老師能關注這一點,拓展詩句的內(nèi)涵,并創(chuàng)設了多種情境,指導學生活學活用。中秋節(jié),爸爸媽媽出差在外地,他們會吟誦……春節(jié),邊防戰(zhàn)士守衛(wèi)邊疆,不能回家,他們會吟誦……元宵節(jié),哥哥在外國讀書,不能回家,他會深情地吟道……(我想這里是否再開放些,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兩種情境后,干脆讓學生來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用上這句名詩表達情感。)這樣的拓展內(nèi)涵,指導運用,我想就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延展性”。這一“延展性”還體現(xiàn)在呂老師能以點帶面,豐富學生的積累。當指導學生感受重陽節(jié)時大街上的熱鬧后,呂老師請學生說說腦海中還想到了哪些詞語可以形容這樣的畫面?在通過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受到王維的濃濃鄉(xiāng)愁之后,呂老師又引導學生背誦了三句曾經(jīng)學過的同樣表達詩人鄉(xiāng)愁的詩句,并告訴學生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思鄉(xiāng)情,要求學生課后搜集一下,開一個“思鄉(xiāng)誦詩會”。
其實,呂老師這堂課上的亮點還不止這些,比如出示一幅圖,標上東南西北,標上“長安”“蒲州”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天各一方”的含義,課前利用讀詩句猜季節(jié),讀詩句猜節(jié)日的游戲把學生引入學詩讀文的情境。
還有最后的總結全文部分,呂老師巧妙地利用了學生身邊的活資源,一個和他們朝夕相處了兩年多的同學即將出國去加拿大學習了,老師把這首詩作為禮物,送給要遠離家鄉(xiāng)和祖國的那個孩子,讓她動情地來誦讀,又鼓勵其他學生用心朗讀,把這首詩作為臨別的禮物送給朋友。當時聽到這里,非常感動,我想,所有的孩子,特別是那位將要遠行的孩子,今天的這堂課必將成為她一生中美好的記憶。這也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商榷之處:
1、展開想象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一些超越學生經(jīng)驗的想象有時會浪費時間,弄巧成拙。
2、拓展要適度,閱讀教學的根本還在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感悟研讀上,只有很好的立足文本,才能更好的超越文本。
3、教師的提問還可以相對減少些,問題的開放性還可以稍大些,比如:學生讀了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句子后,呂老師問的是:“你感受到了節(jié)日怎么樣?”我覺得似乎問:“你感受到了什么?”更好,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到節(jié)日的熱鬧,也可以感受到人們的快樂,感受到人們迫不及待地歡度節(jié)日的激動心情,學生的感受將更有個性化,更加多元化。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id=2889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0
(第二課時)
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 顧燕
教學目標 :
1、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背誦古詩。
2、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
一、讀題質(zhì)疑,直奔中心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學生圍繞“思親”質(zhì)疑。(①為什么思親?②怎樣思親?)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ㄒ唬┘氉x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思親?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ǘ⒓氉x第二自然段
1、師引讀: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陽節(jié)又到了(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
4、用上這些好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看誰用的好詞多。
5、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ㄈ、細讀第三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是怎樣思親的?(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jié)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學習前半段。(1、一邊配樂,一邊讓學生默讀,啟發(fā)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2、指導感情朗讀。)
4、學習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無限深情地說……”反復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激動與神往。
5、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句話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
3、聯(lián)系上文,體會王維的思緒萬千。(兩個省略號)
4、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5、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設計意圖:
一、繞課題質(zhì)疑
課題常常是課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課文題目質(zhì)疑問難往往是打開理解課文的“窗戶”。抓住課題中重點詞語—“思親”質(zhì)疑問難,是訓練學生見題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思親”的質(zhì)疑,學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形式,同時也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
“為什么思親?”和“怎樣思親?”是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具有“牽動”全文的作用。教師只要抓住這兩個問題,就能順利地開展本課的閱讀教學。
二、抓好詞練說
“運用從模仿開始”。針對第二段好詞多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后找出好詞,引導學生練說。這樣,課文規(guī)范的語言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語言的一部分,學生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佳節(jié)更加濃烈了。]
三、創(chuàng)情境激情
1、在教學第三段前,先讓學生靜聽一分鐘音樂,能感染學生,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再聲情并茂地范讀,能引生入境,使學生與詩人共鳴:共思、共憂、共吟,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時,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氛圍,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天地,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一種學習的激情,產(chǎn)生主動參與的愿望,從而增強自我的學習意識。
四、扣文解詩意
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總把詩與文有機結合,相互對照。讓學生在文的環(huán)境中解詩意,降低了學詩的難度,有助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1
作者:沈高明 發(fā)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shù):354
作者:武漢市武昌區(qū)新河街小學 萬俊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感情調(diào)動,導入 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ㄕ劦贸觯┦前!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ㄈ绻粍忧椋┙Y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ㄈ绻粍忧椋┙Y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佳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 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ㄗx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jié),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茨阊矍俺霈F(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ㄓ脮暇渥樱┗氐缴隙
三、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jié) 倍 思親
華
山
。ㄎ鳎╅L安 家鄉(xiāng)(東)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緒萬千”等詞語,會書寫“憶”字。
2、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在讀文中逐步理解市局的意思,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zhì)疑、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jié)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是佳節(jié)?“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誰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二、自主讀書、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把它劃下來。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佳節(jié) 重陽節(jié) 兄弟 異鄉(xiāng)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遠眺 一年一度
3、請學生當小老師讀。
4、顛倒詞語順序,再請學生讀一讀。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三、精讀課文,詩文對照,感悟詩情。
。ㄒ唬┭凶x第1、2小節(jié)“思鄉(xiāng)”: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誰能把你讀到的句子和同學們分享呢?只讀句子也行,讀完句子能說出自己讀懂了什么更好。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指名讀句,談談讀懂些什么?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xiāng)在哪?(板書:家鄉(xiāng))
。◣熥骱喗,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xiàn)在的山東省加以區(qū)分,王維的家鄉(xiāng)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多么寂寞,多么傷感,多么孤獨,這真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詩人以一個“獨”字寫出了當時客居他鄉(xiāng)孤獨冷寂的心情,下綴兩個“異”更加深了那種孤獨感。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xiāng)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jié)日呢?(重陽節(jié))
。2)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是多么熱鬧呀,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識記生字“扶、攜”。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識記“采”字。
。4)除了課文中寫的以外,你能聯(lián)系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想象一下大街上人們還在干什么呢?
(5)是呀,這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jié),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是那么熱鬧,那么開心,王維看到這一切,想想自己孤單的一個人,觸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嘆。詩句中的哪個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二)研讀第3小節(jié)“思親”
1、過渡:然而,重陽節(jié)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指名讀句談體會(提示: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句話的?為什么高興?讀了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就一個重陽節(jié)去登高了嗎?)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2、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xiāng)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xiàn)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nèi)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3、過渡:王維還想了些什么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nèi)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范讀,生自由讀,齊讀。)
4、王維不禁提筆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少了誰?王維。誰來讀?
。ㄈ┭凶x第四小節(jié)“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jié),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xiàn)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
3、讓我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指多名朗讀。)
4、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指導書寫“憶”字。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W生齊誦古詩。)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同學們,王維只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嗎?當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飄出棕香的時候,王維會吟誦————,當八月十五家家團圓的時候,王維會吟誦———————
其實,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那些海外游子在思念家鄉(xiāng)時,會感嘆——————
你外出打工的親人思念家鄉(xiāng)時,會感嘆————
2、古今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有很多很多,出示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五、總結全文:
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親人的距離有多遠,思念的情絲就有多長,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 ,在這節(jié)課即將結束的時刻,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背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生齊背。
六、布置作業(yè):1、課后讀熟這兩首古詩,找一找這兩首古詩背后的故事和資料看一看,你會對這兩首詩有更深的了解。2、現(xiàn)在的重陽節(jié)又叫敬老節(jié),請你調(diào)查調(diào)查,現(xiàn)在的人們是怎么過重陽節(jié)的。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重陽節(jié)
王維(長安)——-----------親人(家鄉(xiāng))
憶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小黑板
課前準備: 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談話交流。
一、 .讀題質(zhì)疑 導課
1、導入課題
2、讀課題、質(zhì)疑
二、. 檢查預習 初讀
1. .檢查生字新詞朗讀
2.. 學習生字書寫
3.. 檢查課文朗讀
三、. 自主探究 細讀
1、提出探究要求。
2、學生自主探究
3、交流探究結果,隨機指導朗讀
、僬l?書上告訴我們王維是誰?
、 “倍”是什么意思?指導朗讀課題
③佳節(jié)什么意思?
語言訓練 ,體會“佳節(jié)”的幸福快樂。
④王維“為什么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
l..指導朗讀:15歲那年-- --已經(jīng)兩年了。(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l..引導學生感悟、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中的后兩句話(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 課文延伸 積累
賞讀隋代詩人薛道衡《入日思歸》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五、總結升華 吟誦
六、. 課外拓展 作業(yè)
搜集有關思鄉(xiāng)的詩詞
附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思念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繼續(xù)學習書寫本課生字;
2、深入學說全詩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交流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思鄉(xiāng)的詩詞。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4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31
聽一節(jié)課,就像讀了一本新書,從中收獲頗豐。
首先,這節(jié)課從整體上看,教學設計非常合理,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的素質(zh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聽了讓人感覺是一堂好課。
其次,我從這節(jié)課中,感受到講課老師在講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備課備得仔細,課件做得實用而美觀。這是我在教學中應該學習的地方,我認為每講一課,教師要深入進去,要深挖教材,要吃透教材,這樣才能把課講好。
最后,我也從這節(jié)中感受到幾點,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進的地方:在教“文包詩”時,重點理解課文,在理解課文后,要對詩進行理解,但不要像講古詩一樣,而是通過理解課文來理解詩的意思,課文重點抓住了,學生真的理解透了,詩的意思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
另外,在講古詩時,指導學生朗讀出感情時,要注意速度,還要注意停頓,對詩的停頓,教師可通過課件來展示給學生,強調(diào)出詩的停頓,讓學生把詩讀得更有韻味!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zhuǎn)載;id=93796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5
之一
武進區(qū)南宅小學 朱小燕
教學目標 :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讀題質(zhì)疑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解疑
(一)講讀第一、二自然段
1、師:詩人為什么會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2、學生討論交流:(投影逐條出示)
。1)15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
。2)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xiāng)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ǘ┳x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1、討論交流。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說說。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xiàn)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于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范讀引出全詩。
8、配上插圖,指導看圖,朗讀古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nèi)容請同學說說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說,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jié)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jié)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借來的高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感 篇16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語文教材新創(chuàng)的一種新型文體——文包詩,詩中有文,文中藏詩,文詩相融,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王維獨自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這樣的佳節(jié)里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課題就是一句王維思親的千古絕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聲!
課堂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讀課題,并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千古絕唱,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前晚的預習試著用書中的句子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在大體里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重讀課題。接著我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孩子們讀古詩,這時他們只是準確流利地讀,而我的目的也只是讓學生整體感受這是王維的思親之作。在讀的基礎上,我?guī)ьI學生緊接著走進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古詩,感受王維的孤獨與無奈!最后在理解思緒萬千的基礎上,再次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老師的配樂泛讀,指名讀,齊讀使學生走入王維的內(nèi)心,把他的孤獨,無奈,悲傷讀出來!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后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詩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而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正好是對這句的最好詮釋,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jié)到來思鄉(xiāng)更切,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shù)字感覺到作者思鄉(xiāng)的內(nèi)心世界,思鄉(xiāng)之情隨之升騰。隨后我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在異鄉(xiāng),你會在什么情況下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有的孩子說:“我會在過節(jié)的時候思念親人。”有的學生說:“我會在看到別人一家團圓的時候特別思念親人。”那么此時此刻,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會怎么想?王維呢?”通過這樣的角色轉(zhuǎn)換,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效果不錯。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后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xiāng)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jié)如期而至,思鄉(xiāng)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shù)字感覺到作者思鄉(xiāng)的內(nèi)心世界,思鄉(xiāng)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于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后,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guī)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回就是從思想內(nèi)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xiāng)之情;后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xiāng)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后,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思鄉(xiāng)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xiāng)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xiāng)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xiāng)主題,引出一組思鄉(xiāng)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后還安排學生搜集其他思鄉(xiāng)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zhì)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jīng)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guī)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chǎn)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