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今天觀摩了《廬山的云霧》一課的課堂教學錄像,現(xiàn)將之整理如下:一、復習導入(略)
二、組織教學第二自然段:
1、師: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寫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2、組織交流。學生回答,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然后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用直線畫出該句子,并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句子就叫中心句”,再指導學生讀句子,加深印象。
3、理解詞語:千姿百態(tài)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理解詞義的一種方法,把“千”和“百”放在一起,“姿”和“態(tài)”放在一起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千百種姿態(tài)。
4、品讀重點句,感悟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
再讀2、3兩句,說說你喜歡哪種云霧?為什么?
(1)、交流第一種姿態(tài)的
a、生交流第二個句子,師相機畫出重點詞“系、纏繞”
b、指名上臺畫出半山腰的云霧。引導評畫:他畫得怎么樣?為什么只畫了一半的云霧?旨在加深對“纏繞、系”的理解。
c、師補畫出第二條云霧,說說老師為什么這樣畫?旨在理解云霧的多。(一條條)。
d、指導朗讀該句子。
(2)、交流第二種姿態(tài)的
a、吸引你的是哪一種云霧?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畫出重點詞“絨帽”,并結合板畫。
b、絨帽給人什么感覺?(生自由充分地回答)
c、指導朗讀:絨帽軟綿綿的,好舒服,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3)、交流第三種姿態(tài)的
a、還有什么姿態(tài)吸引你?
b、“……茫茫的大海”,這讓你仿佛看到了山谷里的云霧是怎樣的?
c、指導朗讀:云霧像海,誰能讀出這種氣勢呢?
d、如果你就在這山谷里,會有什么感覺?(飄飄欲仙……)
(4)、交流第四種姿態(tài)的
a、齊讀第四種姿態(tài)的句子。(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它給人什么感覺?指導理解“天幕”,感受云霧。
c、朗讀,感受云霧的巨大。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這些云霧的?(山頂——半山腰——山谷——整個山峰)
6、讓我們再站在各個不同的位置來領略廬山的云霧(師范讀整個自然段,同時出示美麗的云霧圖。)
7、播放音樂,學生美美地朗讀。
三、組織教學第三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第三自然段,畫出這一段的中心句。
2、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畫出句子。
3、“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
師指導解詞方法:把它分為兩個部分,“瞬息”是什么意思?(快)“萬變”是什么意思?(多)。詞語的意思就是?(云霧變化又快又多)
4、再讀這一自然段,用“——”畫出云霧變化快的詞句,用“﹏﹏”畫出云霧變化多的詞句。
5、交流,并結合指導朗讀。
6、抓住“……”指導學生說話
(1)、這一段最后的“……”表示什么?
(2)、還有些什么云霧呢?請同學們選用下面的句式練習說話。
廬山的云霧,剛剛還是( ),轉眼間就變成了( )。
明明是(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
四、欣賞廬山的云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