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紫雨)第一課時教學筆記:(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陰雨)
因為今天是匆匆上馬,在學校用這節課上了教研課。值得思考的很多:
首先我為自己的這種嘗試感到高興,我確實避免了將其上成思品課的可能。緊緊扣住了“如何表達”。而且有了一種“習作為閱讀服務”的想法,當然這種思考原來起源于對四五年級的讀書學會做符號標記的點評訓練。而今天的訓練雖然是起步未見較為輝煌的那種成功,但我還是看到了這種訓練帶來的好處。孩子們的那各種獨特的答案就是證明。
比如對“跑”孩子們就出現了四種推斷:
“怕被花的主人發現”
“不快點回家,媽媽在家會擔心自己”
“早點到家,因為時間長了,花瓣的香味就散了!
“加快速度,要不花瓣上的露珠就快揮發了。”
有了這樣的一個典型思考,我沒有滿足于對每個動詞的講解上。我把時間交給了孩子,運用這樣的方法去領會各個動詞的妙處,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孩子們的推想是多元的,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見解。
其次,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寫話訓練過程中,不僅幫助其揣摩了人物的內心,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更是通過閱讀反過來推動了寫作:我們在怎樣的心境下,將如何準確地運用動詞。
而由于時間的匆忙,也給課堂帶來了很多起澀的地方:會議室座位比較擁擠,許多孩子書寫、讀書都不方便,帶來了紀律上的一些混亂。我太過急于求成,在情節安排上有了一些跳躍,而造成了某些環節的突兀。比如在轉換角色和心理推想這兩個環節之間的閱讀嘗試我忽略了,所以帶來了部分孩子的不知所措。
第二課時教學筆記: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陰
今天的教學有了昨天的“晦澀”而變得流暢。孩子們對于女孩捧著花瓣回到家中的情景想像得特別豐富:
*小女孩和媽媽一起摸著那像絨布一樣的花瓣,一起聞著月季那淡淡的清香。
*小女孩回到家中,媽媽還沒有睡醒。她把花瓣放在了母親的枕邊。媽媽聞著那淡淡的清香慢慢醒來。
*小女孩一進門把雙手背在身后,說:“媽媽,猜猜我給你帶來一個什么驚喜?”(我扮演母親)母親微笑著看著女兒,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來,媽媽說:“呵,讓我猜猜。是花吧?”“媽媽真聰明,看——”雙手捧出了花瓣。
*小女孩回家沖好了藥給媽媽喝下去。媽媽一邊喝藥,一邊皺著眉頭。女孩拿出花瓣:“媽媽,藥太苦了,你聞聞花香吧。這樣肯定會好受些。”
我真的驚嘆孩子們的想像,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全部帶進了想像。而對于語言中所體現的“懂事”,孩子們更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使得昨天課堂上的“自我”更進了一層:“懂事”體現在為別人著想。
(1)眼眶里含著淚花
她覺得:如果作者追究她,告到媽媽那里,還是會惹媽媽生氣的。
她知道自己錯了,想用淚水得到花主人的原諒。
她想念在南沙當解放軍的爸爸了。
(2)“他(爸爸)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
她記住了爸爸的話。
她沒有惹媽媽生氣。
(3)“不好意思”
知道自己錯了。
覺得自己對不起花的主人。
自己傷害了花兒。
(4)“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她是個愛護花草的人。
她知道花兒也是有生命的。(師:既要表達對媽媽的愛,同時也愛護其他生命、尊重生命。這是很高層次的“懂事”。
(5)“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