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導學案(通用14篇)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練習分角色朗讀。
3.通過充分朗讀,體會小女孩心靈真摯,純樸的親情。著力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
1.學習對人物外表的描寫展示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材分析:
1.題解
標題詩意盎然,意味深長。從字面上看是指小小的花瓣飄著沁人的清香,待讀完全文,細細思索,便會看出此題其實隱喻著文中那個摘花瓣送給病中的媽媽的小女孩,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含露的花瓣一樣清香四溢。而舍“花兒飄香”取“花瓣”飄香為題,不僅切合文章的內容,而且十分新穎,能讓讀者帶著“為什么只說花瓣飄香”的問題興味盎然地閱讀課文。
2.結構分析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她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全文共十一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送花→談花→送花”為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
花開-----門前月季盛開,花朵紅艷可愛。“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既表現了“我”對月季花的喜愛,又為下文小女孩來摘花開路。
摘花瓣-----小女孩“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飛快地跑遠了。摘花本是不文明的行為,但小女孩專注的神情,虔誠的動作,在讀者心中激起的只是疑問:她摘花瓣干什么?為什么只摘花瓣?這就自然引起下文“我“和小女孩的談論。
談花----愛惜花朵,更愛媽媽。幾天后。當小女孩又來摘花瓣時,“我”忍不住叫住了她。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瓣,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是因為媽媽生病,她想摘一片花瓣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是因為小女孩愛花,她不忍心全部摘下,影響別人觀賞。“只摘花瓣”是小女孩在愛花又愛媽媽之間的唯一選擇。小女孩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讓人怦然心動。
送花----深受感染。小女孩的愛心深深打動了“我”。“我”買花,送花的行動便是受到感染的證明。
四.寫作特點
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貫穿全文。通過二人或幾個人的交談,來刻畫人物和發展情節,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本文就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
關鍵字詞的運用:
(1)“紅艷艷”一詞告訴讀者“我”家門前的月季花開得芳香迷人。
(2)“俯”“小心”“捧”“不知所措”“惶恐”等詞在文中的用意。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小女孩摘花時俯下身子將摘到的花瓣雙手捧著。生動地描寫了小女孩當時“小心”的神情。“不知所措,惶恐”生動地刻畫了小女孩被“我”叫住后內心所產生出的恐懼心理。
(3)“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輕輕地”體現了“我”態度的和藹可親。
(4)“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反映了小女孩非常敬重自己的爸爸和聽爸爸的話。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說明小女孩說的話是發自內心,所以很激動。
(5)“我”將從集市買來的兩盆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親的陽臺上。本段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敬愛我們的母親。
六.重點知識:
1.學會本課生字:俯,摘,捧,拿,措,惶,恐,舍,惹,懂
(1)“摘,惹,舍”為翹舌音。
(2)“措”為平舌音。(3)“捧,惶,恐,懂”為后音。
2.形近字:
俯(俯看)摘(采摘)捧(捧起)拿(拿到)措(措施)懂(懂得)
府(政府)滴(水滴)棒(棍棒)掌(手掌)借(借錢)謹(謹防)
3.近義詞:
惶恐—驚慌飛快—飛速紅艷艷---紅彤彤不知所措---手足無措
4.反義詞:
惶恐---鎮靜飛快---緩慢不知所措---泰然處之
5.多音字:
露lù(露水)舍shè(宿舍)給jǐ(給予)著zháo(著火)
露lòu(露臉)舍she(舍得)給gei(給我)著zhe(看著)
6.重點詞語理解:
紅艷艷:形容非常紅。abb式詞語后兩個字疊用有強調作用。
不知所措:措,安排,處置。不知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惶恐:驚慌害怕。
七.課堂流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導入語: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地放在媽媽的枕邊,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絨布一樣柔軟,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你的心靈像露珠一樣透亮,純潔。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同學們,你聽了這首小詩,你們從中了解到什么嗎?
(1)板書課題:6.《花瓣飄香》
(2)師生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從中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
二、活動體驗,對子幫扶
默讀課文2—3遍,思考以下問題:
a圈畫出文中生字詞,多音字并組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b自學生字,有疑難字查字典
c寫出近義詞,反義詞。
c如何將課文讀得有感情。
d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心意思。
三、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分組板演以上相關的內容,剩余同學練讀課文。
板演要求:誦讀快,字跡工整,大方美觀,用雙色粉筆。
練讀要求:注意力集中,大聲,動作,表情到位。
2.各組帶讀相關板塊,小老師大聲,讀準字音。
3.開火車讀詞語—炒豆子游戲(加深對詞語的印象,以便熟練掌握)
4.易錯字提示
四、當堂反饋,達標測評
1.檢測后進生學習情況不過關小老師課下幫扶。
2.獨立完成快樂導航字詞部分,疑難問題做上記號。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聽寫生字詞
一.明確目標,教學引領。
1、課文是怎樣寫花開的?
2、從小女孩摘花瓣的動作和神態你讀懂了什么?
3、思考,交流“我輕輕地問”表示了“我”的什么樣的態度?
4、默讀三—十自然段,從“我”與小女孩的談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5、“我”為什么要買花,送花?作者想要傳達一個什么樣的信息?
二、活動體驗,幫扶訓練
1.速讀,了解課文,圈點疑難。(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細讀,疏通文意,小組內講座交流。(讀通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和語氣。
3.研讀,深入分析,總體把握(分析理解課文)分析解決問題。
4.創讀,獨特感悟,情感升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個人朗讀: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一句話,說說為什么喜歡?
2.導演邀趣,入境體驗:教師先讓學生當導演,再請他們做演員,教師點撥。(課本劇)
四、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完成快樂導航剩余部分,組長批改,及時矯正。
對子間讀順讀通句子,感情處理要到位。
開火車讀詞語。(加深對詞語的印象)
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檢測后進生學習情況,知識未過關學生小老師課下幫扶。
獨立完成快樂導航字詞部分,疑難問題做上標記,并查字典解決。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小女孩和母親之間真摯、純樸的情感;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一、導入新課
1、師吟誦小詩《母愛》
母愛
小時候,母愛融在乳汁里,吮著它,香甜甜;
上學后,母愛寫在書本里,讀著它,情真真;
寒冬里,母愛織在毛衣里,穿著它,情牽牽;
雨天里,母愛撐在雨傘里,擎(qíng)著它,淚漣(lián)漣。
聽了這首小詩,你想說點什么?
2、師:同學們,媽媽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沒有關心過你的媽媽呢?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第六課《花瓣飄香》,細細地品味小女孩對母親的愛。
3、生齊讀課題:花瓣飄香
師:再讀一遍:看你們能不能讀得讓我聞到花瓣的味道?
二、朗讀課文,揣摩人物形象
(一)聽錄音談感受,分析小姑娘形象:
1、師: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嗎?(板書:懂事)
2、師:看來,這位小女孩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過,我們要真正認識這位小女孩,僅僅知道“懂事”這個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細細地去讀書,從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讀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請你們好好看書,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
(叢書上找相關的句子)
師:你們說得真好,看來,大家主要是從小女孩說的話里面體會到她的懂事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她說的這幾句話。
3、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讀。
a、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生暢所欲言)
你從課文那些地方可以知道小女孩喜歡和“舍不得”摘花呢?
(生可從第二自然段中找相關詞語然后細細品讀,讀出舍不得的心情來,多練多指導,抓住“俯”“小心地”“雙手捧著”“飛快地”來指導朗讀,適當時師可范讀)
b、既然“舍不得”為什么還要摘呢?
生找第七自然段,
c、小姑娘想送給媽媽什么呢?
你們想一想,媽媽摸著這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聞著這淡淡的清香,會說些什么呀?(生暢所欲言)
指導朗讀(注意語氣語調讀出那份幸福甜蜜)
d、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那么美麗的月季花,但還是忍不住摘下了帶露水的花瓣,為的是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難怪我要說:
“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e、從哪些地方還可以看出小女孩很聽話?
(生找第九自然段)這淚花里告訴了你們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覺
f、一心想著爸爸的囑咐,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孝順,讓爸爸安心當解放軍,保衛祖國,多么聽話的孩子!所以我要說:
“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二)、分析另一人物形象
a、小女孩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和誰在對話呢?
b、通過讀課文,你覺得這個“我”是個什么人呢?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讀阿姨說的話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課文多朗讀)
c、小女孩這么懂事,深深地觸動了作者。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齊讀最后一段。
d、當“我”把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會說些什么呢?小女孩又會怎么說呢?
三、再讀課題,揭示內涵
a、讓我們再來看課題,大家齊讀。
小女孩送給媽媽的僅僅是一片花瓣嗎?
b、生再讀課題
c、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你在平時做了哪些讓媽媽高興的事?
(師評價)聽了你們的話,老師也想對你們說: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師:同學們,你們每一個人就像是一片美麗的花瓣,如何讓這片花瓣飄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你們的母親吧!師:同學們,這堂課上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一生:我知道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了,我要學會關心我的媽媽。
師: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成員都需要互相幫助,讓我們在愛自己、愛親人的同時也愛家庭中的其他人吧!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3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摘花小姑娘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小女孩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過,我們要真正認識這位小女孩還要細細地去讀書,從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品質。
二、品讀感悟
(一)讀講第二自然段。
1、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嗎?在課文第幾段?請你找出來。
2、用心讀,仔細想,能從中讀出小女孩的懂事嗎?
3、指讀第二段。
4、投影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5、交流: 小朋友,讀著讀著,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么樣的小女孩?
6、小女孩很愛花,很珍惜這片花瓣。(板書:愛花)
7、從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從“小心地”、“雙手捧著”)
8、她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壞了花瓣,怕影響了整朵花,怕露水滾落……)
9、她小心翼翼地摘,用雙手輕輕捧著一片花瓣,如果不是愛花,怎么會這么鄭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讀出來了嗎?
10、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能不能再小心一點?再輕一點?別忘了花瓣上還帶著露水呢……)
11、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12、過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當你第一次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產生過什么想法嗎?(她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13、是啊,課文中的我就是這么想的,所有讀這個故事的人都是這么想的。那就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課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讀悟3-10自然段。
1、小女孩為什么只摘花瓣呢?要求:輕輕地讀讀,3-5自然段,找出你覺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劃上波浪線。然后認真讀一讀。
2、學生自由朗讀交流。
3、投影句子: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現在請小朋友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3)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為花很美)
(4)這是一朵怎樣的花呢?你能從課文中讀出來嗎?
(5)讀書就是要前后聯系起來讀,“瞻前顧后”這樣才能讀得更明白。謝謝你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
(6)你們看——(相機出示花)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著陣陣清香 …… 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誰會忍心摘下它呢?讓它美美的開著, 裝點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愛花的表現啊!看來她是個——的孩子?愛花的,愛美的孩子。(板書:愛花)
(7)愛美是人之常情,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
(8)“惶恐”是什么意思?小女孩驚慌害怕什么?此時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評。)
(9)因為害怕,所以她就顯得 “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非常的尷尬,”這是哪一個詞的意思?讀好詞語:不知所措
(10)一個恐懼,一個不知所措,你覺得小女孩又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板書:善良
(11)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分角色讀人物對話。
(12)看看小女孩的話后面為什么有6個小點?(省略號)她還想說什么?你能幫助她說出來嗎?她有點不好意思呢!
4、花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會破壞它的美嗎?為什么她還要摘呢?自由讀讀6-9自然段,你一定很快就會回答的。
(1)出示句子: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a(1)把花瓣送給媽媽,讓病中的媽媽高興。可見小女孩是個孝敬媽媽的好孩子。(板書:孝順)
(2)想一想:媽媽摸著這絨布一樣柔軟地花瓣,聞著這淡淡的清香,會說些什么?
(3)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卻可以換來媽媽的笑容,甚至媽媽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興啊!
(4)小女孩就是這樣想著,所以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怎樣說的?你能加上“——地說”來讀一讀?
# 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媽媽高興的樣子,你一定也會很幸福的。
# 小女孩這樣做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b(1)小女孩還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板書:聽話)“爸爸來信叫他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不僅沒有惹媽媽生氣,而且——
她這樣做了,想想她在回信中會怎樣對爸爸說呢?
(2)小女孩的眼里閃動著淚花,這是什么樣的淚花?(高興的淚,幸福的淚!激動的淚!)
5、小結: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還是忍不住摘下了帶著露水的花瓣,為的是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6、難怪我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7、一心想著爸爸的囑咐,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孝順,讓爸爸安心當解放軍保衛祖國,多么聽話的孩子!
所以我們也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8、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會你會讀懂更多!
再次投影第三段:
(1)為什么要“雙手捧著”?為什么飛快地跑?(怕露水滾落,怕風把花瓣吹走,急著跑去把花瓣送給媽媽,怕露水干了,怕香味會散掉……
(2)她捧著的僅僅是一片花瓣嗎?不是。還是什么?(板書“花瓣”)
# 還是一顆孝順媽媽的心!
# 還是一片濃濃的親情!
(3)媽媽聞到的僅僅是月季花的香味嗎?不是。(板書“飄香”)
# 還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4)現在誰來讀讀課題——花瓣飄香。
# 聞到了,淡淡的香味!
# 感受到了,女兒對媽媽的深情!
(5)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一讀——花瓣飄香——
9、小朋友,課文到這里應該可以結束了。可課文還有一段,寫的是什么呢?
(三)讀悟最后一段。
1、指名讀11小節。
2、這段不寫可不可以?
3、在我送給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著什么?
4、在我放在母親陽臺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著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動,希望小女孩的媽媽快點好起來。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長輩的道理。)
5、用心讀讀這段話。深深地讀到我們的心里去,好嗎?齊讀。
6、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對媽媽的多少真情,
7、認識這么一位可愛的懂事的小女孩,是多么幸運,多么令人感動,老師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詩,
8、這樣吧,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我們先默默地在心里讀一邊,然后一起來深情地吟誦——
花朵在晨風中搖曳,(yè)露珠在花瓣上閃爍,一片花瓣,一聲祝福。
笑容在陽光里燦爛,心兒在幸福中歡騰。一句問候,一份親情!
花瓣映紅了媽媽的笑臉,清香飄滿了溫馨的小屋……可愛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瑩的花瓣嗎?
9、小朋友,幫忙給這首詩起個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飄香!!”
10、學了這篇課文,認識了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聰明的你們一定有話要說,誰先來說?
11、好,大膽地去實現你們的想法吧!讓這濃濃的花香飄滿我們每個孩子、每個媽媽的心頭!
板書: 花瓣飄香
愛花
小女孩 摘花瓣 善良
懂事 孝順
聽話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5
朗讀、賞析、理解、感悟——花瓣飄香教學側記
(一)
師:誰來說一說小女孩是怎樣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是俯下身子,小心地采了一片帶露珠的花瓣。
生:小女孩摘了以后是雙手捧著的……【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師:大家已經注意到小女孩摘花瓣時候的動作了,請大家來找一找,把小女孩摘花瓣動作的詞兒用波浪線畫下來。
生:“俯下身子、小心地摘、雙手捧著、飛快地跑……”
師:大家找得真準,現在請你把這些詞兒放到課文里,再用心地讀一讀,要讀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這樣一位小女孩。
學生試讀。
師:現在你能上來學著小女孩的樣子摘一摘嗎?
生:用形體動作表演(俯下身子、小心地采摘、雙手捧著……)
(二)
師:摸著這像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聞著這淡淡的清香,小女孩的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生:媽媽會說:“ 孩子,這花瓣摸著像絨布一樣,真舒服啊!”
生:媽媽可能會說:“聞著這淡淡的花香,我的病仿佛好多啦!真是我的乖女兒!”
生: 媽媽還可能說:“你真是我的好女兒,媽媽有你這樣的女兒知足啦!”
………
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引導學生從文字中讀出意象,這是語文課教學目標途中的重要環節。
在“一”中,學生通過閱讀,把小女孩摘花的情景“過電影”,再通過“演一演”的形式,“小心地摘”、“雙手捧著”“飛快地跑”讓學生直觀生動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再現和理解。為什么這樣小心?雙手捧著?
在“二”中,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再創造,進行“再次理解”,想象出了媽媽摸到花瓣,聞到花香以后的情景,也體會女兒對媽媽的深情厚意。
轉載自妙橋小學博客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孩子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三八),媽媽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不知操了多少心! 那么你有沒有關心過媽媽呢?
2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媽媽生病的時候,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愛心,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小女孩。
二、初讀感知。
1、一讀課文。
這位小女孩和一個動人的故事就在咱們的課文里。讓我們捧起課文,專心地讀一讀。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 讀讀生字和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
先自己輕輕地讀一讀。誰來做領頭雁領著大家讀?
(提醒注意“捧”是后鼻音,“拿著”,“捧著”,“著”都要讀得輕而短。)
fǔ zhāi bàn pěng
俯下身子 摘 花瓣 雙手捧著
ná cuò huáng kǒng
拿著花瓣 不知所措 惶 恐
rě dǒng
惹(不要惹媽媽生氣) 懂事
kuàng
眼眶 花叢 陽臺
3、再讀課文。
4、交流。
哪位小朋友能告訴大家?(小女孩摘花瓣)(師板書“摘花瓣”)
“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你能用一個詞兒就概括嗎?
板書“懂事”。
三、品讀感悟。
看來,這位小女孩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過,我們要真正認識這位小女孩,僅僅知道“懂事”這個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細細地去讀書,從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讀出小女孩的“懂事”呢?
(一)、讀講第二自然段。
1 找一找
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嗎?在課文第幾段?請你找出來,(第二段)
用心讀,仔細想,能從中讀出小女孩的懂事嗎?
學生自由讀。
2(出示)第二段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遍?。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3 交流: 小朋友,讀著讀著,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么樣的小女孩?
(1)小女孩很愛花,很珍惜這片花瓣。(板書愛花)
(2) 從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從“小心地”、“雙手捧著”可以看出、)
(3) 她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壞了花瓣,怕影響了整朵花,怕露水滾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雙手輕輕捧著,一片花瓣,如果不是愛花,怎么會這么鄭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讀出來了嗎?
(4)讀一讀
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能不能再小心一點?再輕一點?別忘了花瓣上還帶著露水呢……)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捧起課文——
過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當你第一次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產生過什么想法嗎?(她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是啊,課文中的我就是這么想的,所有讀這個故事的人都是這么想的。那就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課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讀悟3-10自然段。
小朋友,小女孩為什么只摘花瓣呢?請你讀讀這幾段話,(出示3-5段)看能不能讀出小女孩的“懂事”來?
1自學
要求:輕輕地讀讀,3-5自然段,找出你覺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劃上波浪線。然后認真讀一讀。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好,請小朋友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為花很美)這是一朵怎樣的花呢?你能從課文中讀出來嗎?
生說。評價:讀書就是要前后聯系起來讀,“瞻前顧后”這樣才能讀得更明白。謝謝你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
b(對呀,你們看——(相機出示花)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著陣陣清香 …… 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誰會忍心摘下它呢?讓它美美的開著, 裝點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愛花的表現啊!看來她是個——的孩子?愛花的,愛美的孩子。)(板書愛花
)
c愛美是人之常情,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懼、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與心情有關)
d 小女孩驚慌害怕什么?此時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評。)
因為害怕,所以她就顯得 “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非常的尷尬,”是哪一個詞?不知所措。
一個恐懼,一個不知所措,讓你覺得小女孩又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還很善良)板書善良
2 朗讀
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來讀“我”的話,女孩子讀小女孩的,老師讀陳述的部分。(評價注意:男孩子要輕輕地問,別把女孩子嚇壞了)
3說話練習:
等等……小女孩的話后面為什么有6個小點?(省略號)她還想說什么?你能幫助她說出來嗎?她有點不好意思呢!
花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會破壞它的美嗎?為什么她還要摘呢?
自由讀讀,你一定很快就會回答的。
1、出示6-9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a、
a 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把花瓣送給媽媽,讓病中的媽媽高興。小女孩是個孝敬媽媽的好孩子。(板書“孝順”
b想一想:媽媽摸著這絨布一樣柔軟地花瓣,聞著這淡淡的清香,會說些什么?(說不定病就會好了很多呢!)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卻可以換來媽媽的笑容,甚至媽媽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興啊!
c小女孩就是這樣想著,所以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怎樣說的?你能加上“——地說”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媽媽高興的樣子,你一定也會很幸福的。)
小女孩這樣做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d、小女孩還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板書“聽話”)“爸爸來信叫他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不僅沒有惹媽媽生氣,而且——
她這樣做了,她在回信中會怎樣對爸爸說呢?
小女孩的眼里閃動著淚花,這是什么樣的淚花?(高興的淚,幸福的淚!激動的淚!)
2、第10節。
為了安慰病中的媽媽,小女孩雖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還是忍不住摘下了帶著露水的花瓣,為的是讓媽媽摸一摸,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難怪我要說——
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著爸爸的囑咐,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孝順,讓爸爸安心當解放軍保衛祖國,多么聽話的孩子!
所以我們也要說——
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會你會讀懂更多!
出示:(第二節)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為什么要“雙手捧著”?為什么飛快地跑?(怕露水滾落,怕風把花瓣吹走,急著跑去把花瓣送給媽媽,怕露水干了,怕香味會散掉……
她捧著的僅僅是一片花瓣嗎?不是。還是什么?(板書“花瓣”)
(還是一顆孝順媽媽的心!)
(還是一片濃濃的親情)
媽媽聞到的僅僅是月季花的香味嗎?不是。(板書“飄香”)
(還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現在誰來讀讀課題——花瓣飄香。花瓣飄香——花瓣飄香——
聞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兒對媽媽的深情!
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一讀——花瓣飄香——
小朋友,課文到這里應該可以結束了,為什么還要寫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寫了什么?
(三)讀悟最后一段。
1 師:這段不寫可不可以?
2 在我送給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著什么?
3 在我放在母親陽臺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著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動,希望小女孩的媽媽快點好起來。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長輩的道理。)
4 用心讀讀這段話。深深地讀到我們的心里去,好嗎?齊讀。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1
《花瓣飄香》實錄片段
涵溆
獻丑了,下面是我上完《花瓣飄香》后整理的一小段,請各位多多指教。
(我們班的生物角養了好幾盆花)開始上課:
師:華夏,請你幫老師到生物角摘朵花來,謝謝!(學生都非常好奇,一直目不轉睛的看著華夏,直至他把花交到我手中。)同學們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華夏,誰能告訴我,剛才他是如何摘這朵花的?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生:他走到生物角,隨意折了一朵,就拿在手里伸直手臂,走過來遞給了老師。
師:從學生說話中選擇板書: 隨意 折 伸直 走過來遞給
真不錯,觀察到了華夏摘花的動作和細節。(投影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請看這個小女孩,又是如何摘花的呢?把能體現小女孩摘花時的心情的詞畫出來,并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你畫出了哪些詞。
生:她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師:聽學生朗讀,隨機板書: 俯 小心的 一片 捧 飛快地
找得真準,讀得也很清楚,那么,從你畫出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些什么?
生:小女孩很舍不得摘那朵花,你看她只摘了一片花瓣,而且摘得那么小心,還用雙手捧著,似乎生怕一個不小心摔疼了那片花瓣。她很愛護那朵花。
師:你真會讀書,說的真好。既然小女孩那么愛花,為什么還要去摘掉一片花瓣呢?
幾天后的又一個早晨,我解開了這個謎底。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至十自然段,看看作者找到的是什么樣的答案。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7
一、目標點擊: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課文中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感受小女孩真誠的愛心和美好的心靈。想一想:我是否也是父母心中聽話懂事又孝順的孩子呢?
二、讀拼音寫詞語:
fǔ shì zhāi xià dǒng shì huáng kǒng pěng zhe
( ) ( ) ( ) ( ) ( )
三、寫出下列近義詞語:
惶恐--( )飛快--( ) 紅艷艷--( ) 不知所措--( )
四.寫出下列反義詞:
惶恐--( ) 飛快--( ) 不知所措 --( )
五.多音字組詞:
露lù ( ) 舍shě( ) 給 jǐ( ) 著zháo( )
露lòu( ) 舍 shè( ) 給gěi( ) 著zhe ( )
六、照樣子,在括號內寫上abb式詞
( )的太陽 ( )的麥苗 ( )的米飯
( )的星星 ( )的稻田 ( )的葡萄
七、詞語連線。
飛快地 望著 懂事的 集市
惶恐地 穿過 熱鬧的 孩子
輕輕的 問道 淡淡的 淚花
疑惑地 摘下 晶瑩的 清香
八、讀句子談感受
1.小女孩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2.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子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我母親的陽臺上。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8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紅艷艷"等詞語。
⒉懂得為什么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體會小女孩的一片愛心。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花瓣飄香》。同學們看了課題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生字詞。
⑴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紅艷艷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陽臺
⒉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小屋 清晨 惶恐 紅艷艷 陽臺 花叢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讀詞,注意讀準字音,重點讀準:花叢 舍不得。
⑶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注意聯系上下文理解)。
⑷齊讀生字詞。
3、各自輕聲讀課文。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試讀課文,讀后學生評議。
三、讀講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講了什么。
2、你覺得這一叢月季怎么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3、誰會讀這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描紅。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讀第2-11自然段,說說這部分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有幾個人物,主要寫誰。(板書:小女孩、"我")
2、"我"是怎樣發現這件事的呢?(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摘花瓣)
⑴、讀這一自然段時,你注意到哪些詞?在這些詞下面加上著重號。(教師引導學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雙手捧著"下面加上著重號)
⑵想一想:從這幾個詞語中你的頭腦中會看出小女孩對花怎樣?
⑶誰會讀這一句?
⑷讀了這一句,你的頭腦中會產生什么疑問呢?(小女孩為什么摘花瓣?)
3、過渡:課文中的"我"同樣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因此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摘花瓣時叫住了她。(指名讀第3自然段)
讓學生仿照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認為重要的詞語下面加上著重號,并圍繞這些詞語提問題。(小女孩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他們的對話,注意對話的語氣,并在表示提示語氣的詞語下面加上著重號。
5、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后引導學生在語氣上進行評議。
⑴"輕輕的問"說明"我"并沒有責備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說"說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覺得左得不對。
⑶"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說明小女孩想到媽媽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邊,心里感到難受。
⑷比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讀了對話說說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動。(板書:讓媽媽高興)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既愛花又愛媽媽的一顆金子一樣的孩子嗎?(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動了同學們,也深深打動了"我"。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⑴齊讀第11自然段。
⑵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自然段提問:
"我"為什么要買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親的陽臺上?
(小女孩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開始的不解到買花送花是被愛心打動的具體表現)
(板書:不解 買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讀第11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討論:與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時是怎樣愛媽媽的?
2、教師總結:
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為一個小女孩,她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去安慰媽媽。多么懂事、多么可愛的小女孩呀!
四、作業
1、朗讀全文。
2、抄寫詞語。
板書:
花瓣飄香
開花 摘花瓣 送花 買花(“我”)
敬重父母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地朗讀,感悟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體會她真摯、純樸的親情。
3、在反復誦讀中積淀情感,喚醒孩子們對父母的愛。
教學準備:
文字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在反復誦讀中積淀情感,喚醒孩子們對父母的愛。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知道我們今天學習哪篇課文嗎?(花瓣飄香)(師生一起板書課題)
(師: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結構,中間的“瓜”寫得要窄點,這樣字才不會像個“大胖子”;“飄”的右邊是“風”,有“風”花香才能飄得遠。)
師:課前預習了嗎?(預習了)喜歡這篇課文嗎?(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篇課文,看,老師還把這篇課文改寫成一首小詩呢!(課件出示畫面,
月季花的底紋和淡淡的音樂)。老師想把一首小詩送給大家,想聽聽嗎?
花瓣飄香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師:聽了這首小詩,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師: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顆心。(板書:一片花瓣一顆
的心)(手指橫線)這道橫線鄧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填寫。你們準備怎么辦呢?(讀書)真好!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板書)請小朋友們仔細讀課文2—10節,你能不能從文章中讀出一顆心來。好!下面請小朋友們邊想這個問題,邊讀書,可以輕聲讀課文,可以默讀課文,可以邊讀邊畫,把你想到的就記在書上。比一比,誰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讀課文,寫體會。
師:讀好了嗎?已經讀好的小朋友,再去讀一讀,相信你會想得更多,沒有讀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緊時間哦!
生:再讀書、再寫體會。
(斜體部分,根據上課時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師:指名交流,相機指導。(學生說——有選擇性地讓學生板書到黑板上——引導學生扣詞扣句,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體會,近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指導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師: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這些作者都沒有直接寫出來,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課件紅色顯示)
師:同學們這就叫讀書,去琢磨(板書)文章中的詞語、句子,把隱藏在它們后面的感情體會出來。現在誰再來讀一讀這一節。(指名讀——齊讀)
師:你還能從哪里看出小女孩愛花呢?
(出示)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紅色顯示“舍不得”。)
指導二:
(出示)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相機紅色顯示)
師:(指2—3名學生說后)小朋友們很會讀書,讀出小女孩對媽媽的愛,讀出了小女孩有一顆讓媽媽高興的心。
師:同學們靜靜地想一想,當小女孩雙手捧著花瓣輕輕送給媽媽手中時,那是一幅多么動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媽媽可能會怎樣呢?(指名交流)
師:也許媽媽此時什么都不說,就是望著小女孩,望著那一片花瓣,抿著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媽媽的微笑,對于小女孩來說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來,把這種幸福的感覺通過你的讀書聲傳遞給周圍的人。(齊讀)
師:多么感人的話語,多么感人的場面。聽了小女孩的話,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指導讀好。
師:(再次出示第2節)小朋友們再讀讀第2節,再去琢磨琢磨這些關鍵詞,你有什么新的體會。
指名交流。
指導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師:(出示一組爸爸在南沙站崗保衛祖國的圖片)南沙在祖國的最南端,離這兒很遠很遠。爸爸遠離自己的親人,在祖國的南沙當解放軍,日夜守衛邊疆,保家衛國。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牽掛的是妻子和女兒,最牽掛的是妻子的病情。
師:所以,他常常來信叫女兒要聽——不要——
師:(紅色標出眼眶里閃動著淚花)從這里你能體會到什么?
此時此刻,女兒有多少心里話想對爸爸說呀。如果是你,你會對遠在南沙的爸爸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師:聽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指導讀好。
師:是啊!真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從我和小女孩的對話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對小女孩的感情來?每句話都要很好地感受。(板書:一段對話一片情)
學生自由讀,指名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輕輕”和比較“摘花瓣做什么呀?”與“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別,近而體會出我對小女孩憐愛。)(板書:憐愛)
師: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對話,從對話中我們體會到小女孩有一顆愛花的心,一顆讓媽媽開心的心,一顆讓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對小女孩的憐愛之情。讓我們把這人世間最美、最純的感情化作讀書聲傳遞給周圍的人吧。來,自己去練一練我和小女孩的對話。(自由讀——指名分角色配樂朗讀。)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僅溫暖了媽媽的心,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引讀: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
師:一盆送給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嗎?(借此表達對小女孩媽媽的問候)
師:另一盆送給媽媽,你又能理解嗎?
師:現在你再來讀一讀課題,對“飄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嗎?還僅僅是花瓣本身飄出香味嗎?
指名說。(是這個小女孩的行為就像是花瓣散發的香味一樣,感染了“我”。)
師:讀懂了作者的心思,讀懂了這天底下最純真、最動人的愛,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來,把這份情感、這份體會用你們深情的朗讀飄灑向人間。(生齊讀最后一節)
師:一片小小的花瓣,滿溢著濃濃的愛,傳遞著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飄灑;小女孩的一顆愛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處傳播,感染了我,更會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學完了,但我們要將這飄香的花瓣永遠留在心中。(下課)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0
《花瓣飄香》這課沒有明確說出“我”是什么性別,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現;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著女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資源提供者:快樂音樂
資源名稱及內容:
《花瓣飄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讓學生能體會父母的愛,對父母有顆感恩的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讀好課題。
讀好課題(突出花瓣美、香)。
讀得真好,老師就好象聞到了飄來的淡淡清香。
2、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學習課文1自然段
1、課文是怎樣來寫叢月季的?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引導看圖體會“紅艷艷”。
⑵誰來讀這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過渡:這么美的月季花,她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小女孩?
三、學習課文2-10自然段。
1、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呢?請你們自由地讀讀課文。
學生交流。板書:懂事 (愛花 愛媽媽)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歡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遠了。
用“△”標出表示動作的詞。交流。讀體會。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讀體會。
(2)你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體貼媽媽的。
卡1:“媽媽生病了,``````媽媽會高興的。”
交流,讀體會。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媽媽生氣。”
交流,讀體會。
2、小結:為了``````雖然愛花``````但還是``````真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啊!
3、與小女孩對話的還有一個我,我們來讀一讀我說的話。
讀句子,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也深深打動了我。齊讀11自然段。
2、你是從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動的?
引導學生體會“我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
3、師范讀這一段。學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賀卡:這是一個女孩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送給我的禮物----一張賀卡。你們猜猜是誰送的嗎?它雖然很簡單,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別粗糙。但是我很喜歡,也很感動。不是因為它的樣子,也不是因為她的顏色。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交流)
還有一句原話:媽媽,我沒有錢買禮物,但這是我親手做的,意義不一樣。
2、你也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你會做些什么呢?
3、學到這,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這時,你又有什么體會呢?
(花瓣飄香)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關心媽媽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飄著淡淡的清香)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2
[課時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讀懂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關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等關鍵的詞句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地讀懂課文,通過朗讀體驗語義語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經驗,入境入情,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真摯、純
樸的親情。
[教學過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誰愿意再為大家讀讀課題?
生:(讀)花瓣飄香。
師:讀得真好聽。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束飄著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學們看,它們好看嗎?好看在哪里?
生:花紅紅的,真美。
生:這么多的花,開得真熱鬧。
師:是啊!看到這么美的一束花,你會特別想讀課文的哪一節呢?
生:我想讀讀第一節。
師:那就讀讀吧!
生:(讀第一節)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師:你眼中的花紅得真鮮艷,是紅艷艷的。還有誰想讀?
生:(另一位學生讀)
師:你看到的花真多,都開滿了。今天老師帶來是一束花,而我家門前可是一叢花,比這更多更美讓我們全班一起來欣賞欣賞這叢美麗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讀)
師:如果你家門前也有這樣一叢月季花,你會怎么對待它們呢?
生:我會在常常去看看它們,因為它們實在太美了。
師:是啊!美好的事物誰不愛呢!
生:我會經常給它們澆澆水、捉捉蟲,讓它們的花開得更鮮艷。
師:你真是一個愛花的人啊!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濃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純潔心靈。簡短的情節折射出的親情、友情使人掩卷難忘。這堂課的教學也可以說是開門即見景。教師精心地創設故事的氛圍,通過讓學生觀察月季花聯想課文的相關內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也正因為有這直觀的一束月季花帶來的美,讓學生的學習顯得更積極、更主動。而在教師的巧妙點撥下,學生對“紅艷艷”、“一叢”
“開滿”等詞的理解、朗讀也顯得更到位。]
師:這叢美麗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愛,它吸引來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發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誰愿意再帶大家聽聽這個故事。
生:(指名讀課文的2—11節)
師:在上節課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出示問題: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為什么作者還夸小女孩懂事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師:這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濃厚的興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它。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這時就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師在學生處于這種“憤”與“悱”的階段對其進行啟發與引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愛,但對于她摘花瓣的行為始終有些耿耿于懷,因為依照平常行為習慣的標準,摘花是不文明。在他們看來,一個有這一不良行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課時一個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問題,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也就順水推舟以這一問題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辯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會語言的魅力,得到心靈的陶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才能真正弄懂這個問題呢?
生:認真讀課文。
生:一邊讀一邊想。
生: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師: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那你們覺得是應該先自己讀書、思考還是應該先討論。
生:應該先讀書、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組的同學討論。
師:對,這樣的討論會更有效果。那么,就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的2—9節,你覺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從課文中畫出關鍵的句子來證明你的觀點。
生:(認真地閱讀、勾畫。)
師:(巡視指導)
師:不少同學已經胸有成竹了。那么我們就分小組討論討論。討論時,先把你勾畫地句子讀一讀,再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試著把你勾畫的句子讀好聽。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號同學主說,其他同學再他說完后幫他補充、糾正。
生:分小組按要求進行熱烈的討論。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可是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賴于教師時時地引導與培養。在上面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就非常注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知道要先靜下心來讀書親近語言文字,靜下心來思考,然后再討論,這樣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導致討論的膚淺,達不到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目的。再如:當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不僅進一步明確討論內容,還就討論步驟、人員安排等細節進行了具體要求,這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小組討論有序、高效的進行。]
師:同學們在小組討論中一定有不少收獲,誰愿意向大家匯報一下。
生:我們小組一致認為小女孩很懂事。我們是從這句話中讀懂的: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師:(大屏幕出示這句話)
師: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為什么小女孩選擇會選擇花瓣作為禮物呢?
生:因為花瓣很美,媽媽會喜歡的。
師:每一個小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你有怎樣的感覺。
生:(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聞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覺得月季的花瓣軟軟的,像絨布一樣,感覺很舒服。
師:那么請你讀讀看,帶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讀)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
生:我剛才聞了聞這朵月季花,覺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湊近了才能聞到。
生:月季的香味雖然淡,但很優雅,一直飄到人的心窩里。
師:說得好。你來帶我們一起來聞一聞這月季花的香味。
生:(讀)(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師:你讀的這“香味”似乎太濃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試試看好嗎?
生:(再讀)(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師:聞起來真舒服啊!所以課文的題目就叫《花瓣飄香》。誰誰再來讀一讀,讓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飄蕩起來。
生:(深情地讀)花瓣飄香。
師:真香啊!
師:當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看到女兒特意為自己摘來的美麗的花瓣時,她一定很高興。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
生:我會輕輕扶摸著小女孩的頭,激動的說:“你真媽媽的乖女兒。”
生:我會緊緊摟住小女孩說:“你真孝順,真懂事。”
生:也許我會緊緊摟著她說不出一句話,因為,我太感動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這小小的花瓣能讓媽媽高興能讓媽媽感動,不僅僅是因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為它包含著小女孩對媽媽深深的愛。(板書:美,愛)
[創設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讓學生跳出旁觀者的身份,進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們的思想情感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在飽滿高昂的情緒中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想象媽媽看到花瓣的情景,不僅是對文章內容的補充,更讓學生體會到母女之間濃濃的親情,感受到小女孩的“愛”給媽媽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給讀者帶來的震撼與美好。]
師:老師讀了這句話也非常的感動,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兒長大了,也像小女孩這樣關心我、愛我,那我將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這句話讀了又讀。(教師范讀這句話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
師:同學們你們感動嗎?如果你也很感動,那么就像老師這樣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著用自己的真情來打動別人。
生:(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語文課程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從這種意義上講,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站在普通讀者——與學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動,入情入境的與學生真誠的對話。而實際的課堂效果也再次驗證: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qing四射時,學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師: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記住了爸爸的話不惹媽媽生氣。
師: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從這句話知道的:“‘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南沙在祖國的最南面離家很遠的。
師: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這樣一位當解放軍的爸爸在保衛著祖國的南大門,你感到怎樣?
生:我會感到很光榮。
生:我會感到很驕傲。
生:我會感到很自豪。
師:說得對呀!你們這么一說倒讓我有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小女孩有這樣一位值得驕傲的爸爸,為什么此刻提到他時,眼眶里還會閃動著淚花呢?
生:在小組內小聲地討論后匯報。
生:我們這小組覺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遠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遠,當解放軍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師:說得有道理。
生:我們這小組覺得可能是因為媽媽生病了,小女孩覺得沒有照顧好媽媽,沒有完成爸爸交給的任務,感到自責,所以眼眶里閃動這淚花。
師:咦,這種想法挺特別。
生:剛才楊若甜同學說得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覺得小女孩還是盡力的去照顧她的媽媽了。你看,媽媽生病了,她還為媽媽送花瓣,想方設法讓媽媽高興呢。
生:一般像她這么大的小孩子還需要父母的照顧呢?可是,她卻能主動的關心媽媽,讓遠方的爸爸放心,說明她很懂事呀。
師:你們兩位說得真好。所以,作者才會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誰來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隨即調控,拋出一個看似奇怪的問題:小女孩有這樣一位值得驕傲的爸爸,為什么此刻提到他時,眼眶里還會閃動著淚花呢?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聯系上下文談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們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開辯論了。而在這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對小女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也進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純潔的心靈。]
師:剛才同學們是從小女孩說的這兩段話中讀懂她關心父母、懂事的。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無人舉手,很多同學在猶豫。)
師:似乎沒有了。但我們在看看剛才大家討論的這個問題,(再次出示問題: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為什么作者還夸小女孩懂事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嗎?
生:不是,是花瓣。
師:從課文的第幾節知道的?
生:第二節。
師:第二節寫的是小女孩摘花的過程,讀一讀這一節,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時候非常小心。
師: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樣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齊聲答)想。
師:要想演得像,必須要讀懂劇本,也就是課文的第二節。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二節,其他同學一邊讀一邊想,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
生(指名讀后質疑)“俯“是什么意思?
師:有沒有同學知道?
生:(猶豫,不能確定。)
師:其實我們不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字,在課外書中,我們經常看見它和“視“在一起合成一個詞——俯視。俯視的反義詞是——
生:(齊答)仰視。
師:仰視就是——
生:(齊答)抬頭向上看。
師:那么俯視就是——
生:(齊答)低下頭向下看。
師:俯視的“視”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頭。
[對于“俯”字的理解,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進行巧妙點撥,使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字義。]
師:對。“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時的一個動作,這節中還有哪些詞也是描寫摘花瓣的動作的?
生:(讀書、勾畫、匯報)還有“摘了、捧著、穿過、跑遠了。”
師:表演時,這一連串的動作不能漏掉。不僅如此
,還要注意這些動作是怎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演得逼真。請一位同學讀讀,看誰讀得像,等一會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試著有感情的讀)。
師:你們評評看她讀得像嗎?
生:我覺得她讀得像。特別是“小心地摘”和“雙手捧著”這些地方讀得讓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師:你聽的真仔細,請你也來讀一讀,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讀)。
生:她剛才“跑遠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飛快,跑遠了讓人看不到一樣。
師:你真用心,別人讀書的時候,你一邊讀一邊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現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請你也來讀一讀
生:(指名有感情的讀)。
師:讀得這樣好,相信一定會演得很好。請你演一演,老師來幫你配音。
(師生合作表演,結束時贏得同學的掌聲)
[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是以演代講,符合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并不盲目的追求課堂的熱鬧,而是巧妙的引導學生在表演前積極地內化語言:先引導學生質疑,理解難懂的詞語。再引導學生找出摘花瓣的動作以及怎樣完成這一動作的。最后引導學生評讀這一段文字。正因為語言內化得到位,所以當學生將語言再外化為動作表演出來時才顯得準確自然。學生點評的過程中能抓住關鍵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感受,可見是訓練有素的。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滲透了“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匠心獨具。]
師:老師想問問你,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會,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帶露水的花瓣把它獻給生病的媽媽。
師:為什么一定是要帶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為這樣的花瓣是最美的。
師:謝謝你的表演,也謝謝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還有沒有其他同學有問題想問她的?
生:我有一個問題。花瓣很美,由花瓣組成的花應該更美,那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來回答。因為在第5節中小女孩說:“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說明她很喜歡花。
生:我同意這種說法。花是給大家欣賞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歡的花摘走,影響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這樣就不會影響別人欣賞花了。
師:這么乖巧、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門前的花瓣,你會責怪她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讓媽媽高興,讓遠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許多人都愛觀賞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壞那份美麗,于是,她選擇了只摘花瓣。
師:哦!原來如此!正是摘花瓣這一細小的舉動,更讓人覺得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動了,所以在與小女孩的交談中,“我”始終是輕輕地詢問。正是因為作者的寬容,才會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會被這個故事所感動。小女孩對母親的那份濃濃的情意打動了作者的心,這情意正像香飄四方的花瓣一樣,悄悄地飄到了作者的心。這真是花瓣飄香啊!讓我們再讀讀課題吧!
生:(深情地讀課題)
師:也正是因為這份感動,作者才會將她看到的、聽到、想到的寫下來,讓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請每個同學自己再有感情地讀讀課文的第2-9節。將這份感動也深深地印在心間。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通過過渡語巧妙地將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滲透了滲透其中。]
師: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在兩盆花的下面,我都壓著一張賀卡,同學們,你們猜猜看,卡上可能會寫些什么?小組討論討論。
生:(熱烈討論后匯報)
生:“我”會在給小女孩的賀卡上寫“祝你的媽媽早日康復。”在給媽媽的賀卡上寫“謝謝你,媽媽!”
生:“我”會在給小女孩的賀卡上寫“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在給媽媽的賀卡上寫“我愛你媽媽”。
生:“我”會在給媽媽的賀卡上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師:這句詩用在這里太恰當了。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兩句詩的呢?
生:因為,我覺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動了,她覺得自己也應該像小女孩那樣去關心媽媽,孝順媽媽,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這兩句詩。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發言,讓我忽然也想起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我們剛剛在練習4中學過的孟子說的兩句話,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生:(齊背)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師:意思是說——
生:關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關愛她。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生:(齊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師:意思是說——
生:關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時也要關心別人家的老人、孩子。
師:身邊值得我們關心愛護的人很多,如果你身邊有一朵美麗的月季你想送給誰,為什么呢?說得好的,老師就真的花給你一枝月季花,讓你送給想送的人。
生:送給親愛的媽媽,因為生我、養我非常辛苦。
生:送給爺爺奶奶,他們年齡大了,我應該好好孝順他們。
生:送給敬愛的老師,因為老師很關心我們。
……
師:一會功夫,老師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應求。看來,想表達心意的同學還真不少呢!那么沒有拿到花的同學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邊的親人、朋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呢?
生:媽媽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生:天越來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幫媽媽捂被子,媽媽會高興的。]
生:下個禮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壽,我想送給奶奶一個甜甜的吻,并對她說:奶奶,我永遠愛你,祝你永遠健康。
生:我想為老師泡一杯清香的茶,讓老師的聲音更動聽。
生:我想把我的壓歲錢寄給希望工程,讓更多的失學兒童能重返課堂。
……
師:同學們這么有創意。老師發現你們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善良、可愛,這些想法真讓人感動。其實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適當的方式,給人以驚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學們就試著做一做,用你獨特的方式向關心你以及你關心的人表達一份心意,并將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這樣具體的寫下來。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讓我們在來讀一讀課題。
師生:(共同深情地讀課題)
[人文性的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又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猜猜花盆下的賀卡上會寫些什么。這一訓練環節讓學生將此時內心的感受外化為語言表達出來,這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實踐機會,教師更是在利用這一環節悄悄地撥動孩子們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從關愛親人到關愛身邊所有值得關愛的人,從用“花”來表達心意到用“心”來表達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漸滋生起來、壯大起來、挺立起來。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教師始終牢牢把握住語文學科獨有的工具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回家實踐的過程中并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樣具體的寫下來。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當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人時,心中一定滿懷美好,此時請他們將這份心靈的感悟訴諸于筆端,會有一吐為快之感,也能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能力協調發展的目的。
在本堂課中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紅艷艷”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通過充分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準備:一束月季花、文字片、錄音帶
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情境,初讀課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講臺上。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今天清晨老師特意從花市場買來的,仔細觀察一下,說說月季花怎么樣?你們喜歡嗎?(啟發學生看看樣子,聞聞香味)紅艷艷的花朵在綠葉襯托下顯得真美,還不時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老師和同學們一樣喜歡,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歡,大家想認識她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
2、板書課題:花瓣飄香
3、齊讀課題。
4、同學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能把課文讀通嗎?愿意來讀給大家聽的請舉手。看看課文,該請幾位同學來讀比較好呢?提示學生:課文寫了哪幾個時間段中發生的事?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出示:一天清晨(2)、幾天后的一個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較長,請兩位同學讀,3-5、6-10,請4位同學來讀,其他同學可得仔細聽,生字讀準了沒有、句子讀通了沒有,他們讀完請你發表意見。
5、學生分段朗讀,讀中相機正音,讀后學生評價,教師給予肯定性評價。
6、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誰來說說。(小女孩摘花瓣送媽媽)
結合進行板書:摘花瓣
二、引導自學,讀中感悟。
1、圍繞小女孩“摘花瓣”這件事,同學們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師激發學生思維,啟發學生提問。(出示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幾個有價值的問題,那下面該怎么辦呢?請同學們自己讀書解決行嗎?就請大家對照問題去讀讀相應的課文段落,圈圈畫畫,同桌兩人還可以進行討論。
3、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這三個問題都讀懂了嗎?指名回答。
4、這篇課文描繪的情境美,展現的人物美,課文的語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細細地讀讀。
(一)探究問題1,學習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節?出示段落2,指名讀,你覺得小女孩摘花瓣時怎樣?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體會:俯在、小心地摘、雙手捧著、飛快地)
2、交流摘花的動作。
3、誰來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們商量一下,就請一位同學來演。學生上臺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學生評價。
5、請表演學生自己說說:
你摘花瓣時動作那么輕,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聞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雙手捧著)
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么要“雙手捧著”?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對媽媽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滾掉。)
6、誰能把小女孩當時摘花瓣的情形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二)探究問題2,學習第3-5段。
1、“為什么只摘花瓣呢?”請你把3-5段連起來讀讀,
⑴指名答,板書:舍不得,怎么說的?(低著頭不好意思)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對的,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不知所措、惶恐),想象當時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來不及反應;感到驚慌害怕)
⑶知道了,這句話該怎么讀?指名讀。
⑷我理解她嗎?哪兒看出來?(我輕輕地問)(讀讀,她知道自己錯了,我當時不忍心責備她,)
⑸分角色讀好3-5
(三)探究問題3,學習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給生病的媽媽。
⑵為了讓媽媽高興。(板書: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
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花瓣柔軟舒服散發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覺?
2、再讀讀還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衛祖國的邊防戰士。
⑵小女孩肯定會經常給爸爸寫回信,在信中會說些什么呢?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板書:聽媽媽話,不惹媽媽生氣)
(爸爸遠在千里,照顧不到媽媽,她不但不惹媽媽生氣,還要讓媽媽高興;不但聽媽媽的話,還聽爸爸的話。)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會怎樣呢?(爸爸不在身邊,媽媽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難過)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愛媽媽,懂事)
⑷分角色讀好6-9段。
三、總結升華,體驗感情。
1、讀到這里,三個問題都理解了,此時你們最想說一句什么?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學生齊讀)板書: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師也忍不住想吟誦一首小詩,讀給你們聽。(配樂朗誦,字幕滾動)
3、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情境、這么可愛的女孩,課后自己再去讀讀把感受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4、最后,請同學們給老師幫個忙,今天,老師特意買來了這一束美麗的月季花,課也結束了,這束花該怎么處理呢?老師想請你們出出主意。
⑴送給課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給老師的媽媽
⑶送給同學們。愿你們就像那一片片帶著清香的花瓣。
花瓣飄香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采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里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范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靠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買花
《花瓣飄香》導學案 篇14
6 花瓣飄香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采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里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范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