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于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理解題意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而感動.但對于課題花瓣飄香還只停留在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因而如何突破這理解的難點呢 我亮出了一首小詩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在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課已上完,我感覺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又有多少人能從日常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這份真情,珍惜這份親情呢
這節課我雖然在設計上將簡單的教材掘得較深,但文中這份真情還未能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最近在工作室活動中,我執教了三年級語文第六課《花瓣飄香》,聆聽了工作室多位老師的指導,感覺受益很多。老師們的意見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有了更深的審視和反思,教學不能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只有踏踏實實的在字里行間挖掘,才能真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引起情感共鳴。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懂事的小女孩為了讓病中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她送的不僅僅是花瓣,還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課文體現著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飄香沁人心脾。《花瓣飄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飄出來呢?我覺得動情是關鍵。我們的語文課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要引導學生進入某種境界。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情境,形成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在學習過程中才能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
要讓學生真正“動情”,還需要老師巧妙的設計和引導。我首先采用了月季花實物導入,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再談談自己的感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對話形式展開的,通過初讀,學生已經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讀課文環節我抓住一個問題:文中哪里能讀出小女孩的懂事?立足于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在讀的方面我采用了自由讀、默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讓他們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實際教學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片段做得還是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