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學案例
生:好看。
4、想中續。
師:那廬山的云霧是不是只有這四種姿態呢?
生搶說:不是,后面還有省略號呢。
師: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廬山的云霧還會有哪些姿態?(生想像)
生:濃濃的云霧像是給廬山蓋上了一條巨大的棉被。
生:云霧升上半空像一朵蘑菇。
生:山上的云霧像給廬山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
生:云霧像給廬山撐開了一把大傘。
……
師:師:你們的想像力太豐富,說得太精彩了。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這一段讀得很漂亮。
(生讀得投入,讀得精彩)
[評析:閱讀就是“還原”,把繪畫引入語文課堂,使學生在讀中悟,在畫中解,做到了“一畫勝百言”。學生在教師有條不紊的引導下,讀、說、畫、想,集動口、動手、動腦為一體,逐漸深入文本,補充文本。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三、總結學法,授之以漁。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好像真的看到了千姿百態的廬山云霧。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第2自然段的?(生思索)
生1:先讀課文,并找出中心句畫下來。
生2:交流云霧有什么姿態。
生3:想像續編并有感情朗讀。
……
(師相機點擊課件,出示學法指導:①讀課文,畫出中心句,理解中心詞;②找一找,課文圍繞中心句共作了哪些具體介紹;③想像續編,練習有感情朗讀。)
師:這就是我們剛才的學法,一起來看看。
[評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終身學習的社會里,教師更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及時歸納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明確、掌握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