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案例
背景:張繼仕途不第,趕考歸來行至楓橋,見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聞鐘聲如鼓敲落心頭,有感而發,寫下《楓橋夜泊》。
3、讀。讓學生前后座結合,自由朗讀,利用工具書及資料,結合書上的注釋,理解詩意,注意劃線字的意思。(板書:初讀釋意)放課件4
課件4: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孤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檢查初讀成果。(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3)請學生們帶著問題默讀全詩,注意用心感悟詩情。(板書:再讀悟情)放課件5
課件5:
a、找出能體現作者心情的六種景物(或景象)。
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聽到的,哪些是感覺到的?
c、這些景物(或景象)給你什么感受?
d、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e、從詩中找出表達這種情感的一個字來。
(4)檢查再讀成果。(抽同學回答)
(5)小結:作者在詩中沒有寫一句傷感失落之語,那么他是通過什么向讀者傳達出這種情感的呢?是景物(景象),這就叫做借景抒情。通常也叫詩的意境。
過渡:古典詩歌還有一種美,那就是音樂美。古詩的音樂美體現在它的節奏上。即詩人情緒流瀉的抑揚頓挫。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語調、語速把本詩中作者那濃濃的愁緒讀出來?下面請同學們用“/”劃出詩的節奏,用“·”劃出重讀的字詞。(板書:誦讀審美)學生回答后放課件6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用打擂的形式進行朗誦比賽)
4、背。同學們從呀呀學語開始,爸爸媽媽就會教你們背一些古詩,有的同學背的詩是不少,但記得的卻不多。而你們小時候唱的歌到現在也不會忘記。那么今天我們就把這首詩編成歌曲唱背下來。(師生一起編詞改曲,把背景、朝代、作者、詩文全編進去)編完后,放課件7,跟著旋律唱。
課件7: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他的名字叫做張繼,滿腹的文才,科舉考試卻不能及第,失意的夜晚輾轉難眠,寫下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孤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三、課外推薦:《閶門即事》
學生反饋:
課后學生普遍反應非常喜歡這節課,感覺上這樣的課輕松愉快有樂趣,沒有枯燥煩人的抄寫,但課上所學的東西,在腦海里的印象很深,而且回味無窮,充滿著對下節課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