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認識“矛”和“盾”。
2、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3、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商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么?(把矛和盾集合起來)
4、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指導書寫生字:“矛”、“盾”。
“矛”和“盾”本身就是一個詞語,齊讀“矛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劃自己的生字新詞和自己喜歡的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4、出示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部分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對方的來勢兇猛,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想到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英軍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嚇退了德國兵。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三]、感受比賽場面,品讀佳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原來坦克的發明源于一場比賽,誰愿意當任現場解說員,為大家現場直播?(說話訓練)
2、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描寫這個場面的。
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對比賽場面的解說與書上的描寫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覺?(體會用詞)
②讀——自由讀一讀,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親身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理解“矛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