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精選9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
一,聚焦文眼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矛和盾的集合》,不僅學習了生字新詞,還讀通了課文,知道了發(fā)明家將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發(fā)明了——(生接:坦克).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讀(生接:矛和盾的集合)
二,活化戰(zhàn)斗之境
1,課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課題的意思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并劃出來!
這里的"合二為一"就是課題中的——(生接:集合),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生接:大顯神威,師板書)
2,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坦克的"大顯神威"呢 請自由讀讀課文第5自然段.
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總結朗讀
3,坦克從發(fā)明到現在將近100年的歷史了,可至今它仍是陸戰(zhàn)之王,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生齊讀
三,洞察發(fā)明之思
1,多么厲害的坦克呀!發(fā)明家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 矛和盾又是怎樣集合的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1—4自然段
交流,出示:
插圖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指名讀
②同學們,有些句子讀著讀著可以讀出一幅畫面來,請同學們自由地反復讀讀這句話,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重點理解:左抵右擋
③演→讀
讓我們來演演那緊張危急的時刻吧!請拿出你的雙手當作盾,老師的矛要進攻了,準備好了嗎 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上,左,下,右——左上下右……(生做動作)
重點理解:難以招架
指名讀2-3個,點評→齊讀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在想些什么呢 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讀1-4自然段,并劃出相關句子!
根據回答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師:讓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發(fā)明家的第一個想法.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讀這個想法,邊讀邊想想:你認為發(fā)明家的這個想法好不好,為什么
生:好,因為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生:……
師:這樣就完美了嗎,有沒有不足的地方
生:不足的地方是這樣不能進攻了,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
生:……
師:你跟發(fā)明家想到一塊兒去了,請你讀讀這段話
師:這可怎么辦呢,發(fā)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師:你認為發(fā)明家的這個新想法好不好,為什么
生:好,這樣就可以進攻了!
生:……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顧發(fā)明家的思考過程吧,請看大屏幕!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生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fā)明家轉念一想,可是(生接: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這可怎么辦呢 他想呀想呀,終于想到了絕妙的辦法,對了(生接: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坦克.
①課件出示坦克圖:讓我們來看看坦克圖,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 (生接:進攻)哪里是坦克的"盾",它的作用是 (生接:自衛(wèi))
生齊讀:
②學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發(fā)明家呀
是呀,這真是一個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發(fā)明家呀!
他這種勤于思考的品質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學習!
③說話訓練:
因為有了這個愛思考的發(fā)明家,坦克橫空出世了!這可是舉世矚目的一項重大發(fā)明呀!科學界為發(fā)明家舉辦了一個隆重的成果發(fā)布會(播放課件).
小朋友們,你能當當發(fā)明家,介紹一下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嗎 為了使你的介紹更引人入勝,老師為你準備了提綱,自己先試著說一說吧!
四,品味作品之道
1,師過渡引導: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比如說坦克)
生齊讀: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②同學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享受著集合帶給我們的便利.比如說這枝鉛筆,它就集合了橡皮的優(yōu)點——可以擦,筆的優(yōu)點——可以書寫.請與同桌討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集合的產物
(充氣雨衣,電動自行車,卷筆機,拉鏈衫……)師點評
③句中的"誰"除了指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人)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請再與同桌討論討論: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希望將哪些同學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有一天,我……
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我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
我轉念一想:可是,( )
我經過深思熟慮,終于想到了絕妙的主意:對了,( )
落荒而逃,潰不成軍,抱頭鼠竄,哭天喊地,丟盔棄甲,魂飛魄散
【反思】
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的3、4環(huán)節(jié)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目標。“大顯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訓練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開發(fā)智力無凝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fā)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發(fā)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認“矛、盾”等六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正確朗讀課文,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積累語言。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討論交流,懂得課文闡明的道理,初步了解和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對識字、寫字、閱讀有興趣,有初步的獨立識字的意識。
2、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
1、課前搜集有關“矛”和“盾”“坦克”的資料、圖片。
2、課文插圖、課文文字課件,坦克作戰(zhàn)的錄像。
3、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1、介紹“矛”和“盾”這兩種兵器。
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點?
把他們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就發(fā)明了什么?
板書:矛 進攻
坦克
盾 自衛(wèi)
2、出示坦克錄像:
你們在電視或電影中,看過坦克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的情景嗎?(出示坦克在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情景。感受坦克的威力。)
坦克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發(fā)射出猛烈的炮火,真是威力無比。
3、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書中哪個自然段是描述這么有威力的坦克的?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zhàn)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指讀第5自然段。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板書:大顯神威
從哪看出坦克大顯神威的?
你是抓住哪些詞來理解的?
龐然大物,凸現特別神氣,特別威武。
嚇得哇哇直叫 怎樣叫,叫什么?
亂成一團 德國士兵亂成一團,有的抱著頭掉頭就跑,有撞到了別人,有的幾個人壓在了一起。
一下子 十公里 退的速度快,距離遠
介紹背景 :1916年9月15日,英國和德國軍隊在索姆河上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斗,雙方都堅守著自己的陣地,誰也沒有突破對方陣地。索姆河兩岸到處是沼澤地,炮彈不時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拋上天空,濃煙籠罩著河岸。
突然,從英軍陣地上傳來隆隆的巨大響聲,一群鋼鐵碉堡似的怪物,沖出陣地,向德軍陣地壓去。德軍士兵見到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擊,用炮轟擊,可是那怪物刀槍不入,一邊還擊一邊照樣隆隆朝前壓來。德國士兵一看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餅,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英國軍隊利用這些鋼鐵怪物,其實就是坦克,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
(2)你能把德國兵這種恐懼、害怕、混亂的局面讀出來嗎?
(3)指讀句子。評價讀的情況。
(4)齊讀第二三兩句。
(5)那么發(fā)明家是怎么想到發(fā)明大顯神威的坦克的呢?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個內容?
三、學習1-4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2出示第1-4自然段:
理解第二自然段:
緊張危急的關頭具體指怎樣的情況?誰能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情況緊張危急的句子來讀一讀。
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從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矛進攻的厲害。
(如雨點般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感情朗讀。
師: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什么想法?
這個想法好嗎?為什么?(能夠自衛(wèi))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指導讀好兩個感嘆號。
(2)他還怎么想的?第四自然段
解決:“矛”引號的作用。指的是什么?
為什么又產生這個想法?第三自然段
那么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wèi),又可進攻)
師:現在,發(fā)明家把既能自衛(wèi),又能進攻的坦克發(fā)明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從它身上你還能發(fā)現矛和盾的影子嗎?
(3)出示坦克圖:
發(fā)明家在與朋友的對打中,為了 ,由盾 ; 為了 ,由矛 ,發(fā)明了威力無比的坦克。
(4)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指讀1-4
(5) 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fā)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坦克的。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一個大道理,那就是……(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讀。
2.齊讀第六自然段
3.師: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yōu)點,因此,使得自己優(yōu)勢倍增。坦克的發(fā)明,在后來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三、總結全文 課外拓展
1、其實像這種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yōu)點,因此,使得自己優(yōu)勢倍增的例子隨處可見。
老師介紹帶橡皮的鉛筆
2.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事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變成新的事物。讓人耳目一新,同學們能想到嗎?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敢于實踐,一定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矛 進攻
坦克
盾 自衛(wèi)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fā)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fā)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wèi)、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zhàn)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認識“矛”和“盾”。
2、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3、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商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么?(把矛和盾集合起來)
4、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指導書寫生字:“矛”、“盾”。
“矛”和“盾”本身就是一個詞語,齊讀“矛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劃自己的生字新詞和自己喜歡的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4、出示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部分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對方的來勢兇猛,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想到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fā)明了坦克,英軍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嚇退了德國兵。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三]、感受比賽場面,品讀佳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原來坦克的發(fā)明源于一場比賽,誰愿意當任現場解說員,為大家現場直播?(說話訓練)
2、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描寫這個場面的。
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對比賽場面的解說與書上的描寫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覺?(體會用詞)
②讀——自由讀一讀,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親身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理解“矛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④悟——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矛如雨點般”、發(fā)明家“左抵右擋、難以招架”讀出了雙方身手敏捷、技術高超,發(fā)明家身處于十分緊張危急的關頭……)
⑤讀——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過渡:雖然只是朋友間的比賽,但依然十分緊張,就是這樣一場比賽,讓發(fā)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最終發(fā)明了坦克。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
[四]、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wěn)穩(wěn)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拓展閱讀
搜集閱讀發(fā)明家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聽寫詞語
(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二]、研讀討論,感悟課文
1、出示問題: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默讀思考。
2、反饋交流:
⑴相機出示句一: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請大家用心去讀讀,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讀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點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寫出了盾的缺點?
b、從第一個“!”,你讀出了發(fā)明家怎樣的心情?(不滿、可惜)從第二個“!”,你又讀出了發(fā)明家怎樣的心情?(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心情)
c、你能不能把發(fā)明家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導朗讀。
d、目前還存在著什么問題?
⑵相機出示句二: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用 “如果……就……”來說說發(fā)明家的設想。
⑶出示坦克圖,自由讀第五自然段,領略坦克的神威,理解“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
此時發(fā)明家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
[三]、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默讀課文,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相機出示句子: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①用心讀,反復讀,反復思考,你能讀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②交流。(師及時引導學生語言的準確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你為什么要向他學習?因為……所以……)
……
③發(fā)明家用集合的方法發(fā)明了坦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能見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頭鉛筆、雙層汽車等等。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是運用了集合的方法來發(fā)明的。
交流。(電風扇和取暖器——空調、水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
[四]、升華理解,總結全文
出示小詩:
矛和盾
尖尖矛,攻敵人。
大大盾,護自己。
矛對盾,兩俱傷。
優(yōu)點集,長補短,
善利用,迎勝利。
集合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生活中集合別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獲得成功的例子很多,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上、生活中,像發(fā)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在自己的身上,你就會是勝利者。
[五]、課外拓展
舉辦小制作小發(fā)明比賽。
五、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為一
坦克
矛(進攻)
盾(自衛(wèi))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4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一、談話,揭題:
1、看文中插圖,用第一自然段做解說詞:“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
2、生匯報,是板書,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看老師寫“矛”和“盾”,
3、請學生在插圖上合適的位置處寫“矛”和“盾”。
4、如果我們把矛和盾這兩種相對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5、學生讀題后,問:你猜想課文會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我們趕快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矛和盾這兩種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結果會怎樣?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交流:互相提醒容易讀錯的字、詞、句,想辦法記住字形。
3、檢查初讀,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
三、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齊讀。
四、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畫出這句話中的反義詞:自衛(wèi)——進攻 矛——盾
2、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一個詞——合二為一,把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
3、讀課文2——4自然段,小組內交流,師巡視。
4、反饋:
a、怎么集合?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我們課前收集了關于坦克的資料,來交流交流。是呀,你能從如此強大的坦克身上找回“矛”和“盾”的蹤影嗎?
b、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矛”和“盾”的集合,實際上是自衛(wèi)和進攻的集合,既能很好地自衛(wèi),又能更好地進攻,這可是“大顯神威”
5、指導學生理解“大顯神威”的含義。
a讀第五節(jié),請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b你能把“大顯神威”的感覺讀出來嗎?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c、你有沒有見過“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五、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發(fā)明家從“矛”和“盾”中得到啟示,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發(fā)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了點什么呢?初步領悟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反復朗讀這句話,說說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3、抄寫這句話。
板書: 矛 盾
坦克(大顯神威)
進攻 自衛(wèi)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課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yōu)點,才能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而“溫州精神”中體現的就是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不斷超越。正因為溫州人有不斷創(chuàng)新,永爭第一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功。教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勤于思考,善于實踐,學會創(chuàng)新。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它與“溫州精神”緊密結合,我們的語文可迫切需要讓“溫州精神”的春風吹進課堂,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再續(xù)溫州明天的輝煌!因此,我選擇了這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fā)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體會出發(fā)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yōu)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為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fā)?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jié)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作業(yè):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直奔中心: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5《矛和盾的集合》,上節(jié)課大家已經認識了矛,出示圖片(矛)和盾出示圖片(盾)。當發(fā)明家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時,便發(fā)明了什么?出示圖片(坦克)。
隨機板書:矛盾 坦克
過渡:矛和盾是古代兩件普通的兵器,那集合后發(fā)明的坦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見識見識。
二、 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5自然段,理解“大顯神威”,激發(fā)探究興趣。
1.課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說說對坦克的認識嗎?
3.我們課文是怎么展現坦克的風采?請同學們朗讀第5自然段。
1)學生朗讀。
2)用“~~~”劃出坦克厲害,神威的句子。
3)讓學生讀。(評:a.句子是找出來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沒有展現。b.你不光找得好,還把我們帶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覺得哪幾個詞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坦克的神威。預設:(龐然大物哇哇直叫 怎樣叫,叫什么? 亂成一團 德國士兵亂成一團有的 有的有的一下子 十公里 )你能把德國兵這種恐懼、害怕、混亂的局面展現出來嗎?a、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戰(zhàn)場上,讓大家看到了坦克的神威!
5)適當點評并進行多種方式進行課文朗讀。a、指名讀 b、男女比賽c、齊讀。
4、為什么這兩件自相矛盾的兵器集合在一起發(fā)明的坦克能大顯神威呢?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原來發(fā)明家集合的二就是(矛自衛(wèi)的優(yōu)點,盾進攻的優(yōu)點),發(fā)明的一就是(大顯神威的坦克)。(板書:自衛(wèi) 進攻大顯神威)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善于進攻和盾善于自衛(wèi)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默讀1-4自然段,用“——”畫出寫發(fā)明家先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最后想到了什么?
3、 交流討論。
(1) 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什么想法?
緊張危急的關頭具體指怎樣的情況?誰能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情況緊張危急的句子來讀一讀。
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從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矛進攻的厲害?(如雨點般 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感情朗讀。
師: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什么想法?
指導讀好兩個感嘆號。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接著,發(fā)明家又產生了什么困惑?
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于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說說,那么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wèi),又可進攻)
現在,發(fā)明家把既能自衛(wèi),又能進攻的坦克發(fā)明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從他身上你還能發(fā)現矛和盾的影子嗎?
(3)發(fā)明家先想到了自衛(wèi),又想到了進攻,把矛與盾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使得坦克威猛無比。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這位發(fā)明家說嗎?他就是這樣善于思考,勤于實踐,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發(fā)明出坦克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分組合作讀。(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 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fā)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坦克的。
現在再讓我們來觀察坦克,你現在發(fā)現坦克身上矛和盾的影子了嗎?
是呀,發(fā)明家就是這樣善于觀察、勇于實踐把不同事物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發(fā)明了戰(zhàn)場上的勝利者坦克。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一個大道理,那就是……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讀。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里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yōu)點,因此,使得自己優(yōu)勢倍增。坦克的發(fā)明,在后來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三、總結全文 課外拓展
其實像這種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yōu)點,因此,使得自己優(yōu)勢倍增的例子隨處可見。老師這里就給大家?guī)Я艘粋。
出示:《魯班造鋸》的故事。
魯班造鋸
魯班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發(fā)明家。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么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fā)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fā)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
1. 指名優(yōu)秀生讀。
出示:鋸把茅草的、鐵片的合二為一,在鋸木頭時就。這說明了。
2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和以上這些例子的閱讀,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學得的道理并把他銘記與心吧!
3 齊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4.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事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變成新的事物。讓人耳目一新,同學們能想到嗎?
四.深情小結,躍于實踐。
同學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敢于實踐,一定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fā)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了解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發(fā)明坦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發(fā)明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路,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1916年凌晨,在英法戰(zhàn)場上,英軍的18輛坦克浩浩蕩蕩地沖向德軍陣地。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幾公里。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是的,坦克的確威力無比。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它有關的課文——揭題
板書,強調“矛”與“盾”的寫法。
3、讀題,看圖了解矛和盾的作用。(自衛(wèi) 進攻)
4、那么坦克的發(fā)明與“矛和盾”又有什么關系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生字詞:自由讀,正音。
②分節(jié)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的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
三、仔細閱讀,感悟探究
1、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的比賽,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啊?畫出相關句子。
研讀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自由讀,這是場怎樣的比賽?
②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比賽的緊張?
“雨點般”可看出什么?(矛來勢兇猛)
面對矛雨點般的進攻,發(fā)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擋”?(做做動作)
盡管身手相當敏捷,可還是“難以招架”。“難以招架”什么意思?
③你能把這種緊張的氣氛讀出來嗎?
2、在這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想到了什么?
①畫出句子讀一讀
②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發(fā)明家的心情怎么樣,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③像鐵屋子一樣的盾確實安全,但是發(fā)明家又產生了新的困惑——讀句子
你認為這樣的鐵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衛(wèi),不能進攻,要想贏得比賽是很困難的,于是發(fā)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引讀——第四段
②出示坦克圖。找找什么像坦克的盾?什么像坦克的矛,隨機理解“履帶”。
④說說坦克比起鐵屋子來的進步:坦克不僅能————而且能————
4、發(fā)明家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fā)明了坦克,那么它在戰(zhàn)場上又能發(fā)揮什么作用呢?自由讀。
①你從那些地方看出坦克威力巨大?
②如果你是德國兵,頭一回見到坦克,你會怎么說呢?
③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一身,發(fā)明了坦克,幫助英軍大獲全勝。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四、課堂小結,終結延伸
1、這個故事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齊讀第五自然段。
2、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3、讓我們來做做趣味數學
矛+盾= 坦克 鉛筆+橡皮=
電視+電話=輪子+椅子=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課堂作業(yè)
3*、模仿課文,舉一個例子說說新產品發(fā)明的過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16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fā)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這堂課中,我想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也就是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這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也就是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學難點: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理解詞語表中詞語的意思。
2、讀通、讀順課文,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坦克圖,問:你們認識這些嗎?認讀:“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嗎?有誰知道坦克是根據什么發(fā)明的?(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認讀生字“集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點)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會成為威力無比的現代武器坦克呢?(板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認識它們。
2、認讀生字、詞語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及時正音
4、誰能在課文中找出寫了矛、盾和坦克三者之間關系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5、質疑:學到這兒,你們最想研究什么?
預設:1、坦克是怎樣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
2、坦克是怎樣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
三、研讀第2——4自然段這節(jié)課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先來研究第1個問題
1、自由默讀第2——4自然段,劃出發(fā)明家的發(fā)明過程。并完成練習。
2、組內交流
3、小組派代表交流、集體完成練習
4、指名說說發(fā)明坦克的步驟。
相機教學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學們,盾太小是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原因,課文中寫盾難以招架的句子寫得非常好,找出來讀讀。自由讀。矛的強進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誰能既讀出矛的厲害又讀出盾的困境。指名讀、評讀。
5、師:發(fā)明家的每一個想法都有他的思考過程,課文中有的思考過程寫出來了,有的沒寫,看誰也能當個發(fā)明家,把課文的思考過程補充完整。學生再次默讀課文。
6、個體交流體會發(fā)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學,能根據自己的需要,索取別人的優(yōu)點,把優(yōu)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自己所用。
7、指名復述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考過程。
聰明的發(fā)明家就這樣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了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了矛的進攻——槍口或炮口。所以讓它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來感受坦克的威力。
四、指導書寫
接下來,我們來寫幾個生字。
1、出示:矛盾集攻坦炮
2、在這幾個生字里,你認為哪個字書寫有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書寫,尤其要注意“盾”的筆畫。
3、學生書寫,評議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含義。
3、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學會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和課文中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你們還認識它們嗎?認讀生字
2、我們還研究了坦克是怎樣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誰能說說發(fā)明坦克的思考過程。
二、研讀第五自然段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坦克是怎樣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
1、自由默讀,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坦克在戰(zhàn)場上大顯了神威?
(首次、頭一回、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退了十公里)
2、你能想象當時戰(zhàn)場上的情景嗎?讀讀句子,讀出坦克的神、讀出坦克的威。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口語交際;師:坦克、坦克,你為什么這么厲害啊?學生:因為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相機引導到這一組課文的主題)
三、學習單元主題:
1、出示單元主題
2、學生默讀,誰來說說這一組主題告訴我們什么?(板書:看問題想問題)
四、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師:是呀,對待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
1、出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齊讀
小結:發(fā)明家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有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課文也就是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的,
2、再讀
3、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舉例子來說說嗎?(如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等等。)不止物體是這樣,其實做人和學習方面也是這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愿我們大家都能成為生活中的勝利者。另外,,生活中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去思考,去發(fā)現我們還可以提出改進的辦法。我們課后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去完成一個練習。
五、指導書寫積累
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
持般架龜戰(zhàn)神兵退
2、說說怎樣寫好它們。
3、學生練寫
4、這篇課文里還有好多詞語可以積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給記下來。
六、實踐題:
1、讀了課文,我積累了好多的詞語:
2、我們小組在生活中發(fā)現了,它的長處是,不足之處是,還發(fā)現了( ),它的長處是( ),不足之處是( )。我們把它們的長處集于一身,發(fā)明了( )。它的長處是( )。
拓展: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并用書法紙寫成漂亮的書法作品。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wèi)、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zhàn)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 正確朗讀課文。
3. 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
二. 學習生字
1. 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wěn)穩(wěn)托住上半部。
2. 讀音:坦,讀“tǎn”,不讀“tǒng”;
持,讀“chí”不讀“cí”;兵,讀“bīng”,不讀“pīng”或“bīn”。
3. 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詩、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學習課文:
1. 讀課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
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
“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可以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fā)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
2. 讀課文第5自然段,說說主要寫的什么?
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3.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4. 小結: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學習發(fā)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用坦克圖片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師:誰來說說自己對坦克的了解。
坦克作戰(zhàn)的確是威風八面,無堅不摧,站功赫赫,它的來源就是利用矛和盾的集合?
圖片出示:矛和盾,板書課題
這其中有個神奇有趣的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近《矛和盾的集合》
二.整體感知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 學生讀書
2、反饋讀,體驗讀書的快樂。
2、 思考課文的哪一句很好解釋課題?(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三:學習課文
過度:發(fā)明坦克,它的起因是來源于發(fā)明家一次與朋友比賽。
1、 學習第2-5小節(jié),了解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
隨機指導重點句的朗讀。
(1)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2)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坦克。
(3)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zhàn)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 學習道理,拓展延伸。
(1)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誰善于吸收別人的長處(優(yōu)點),誰就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受到大家的歡迎。看1+1 小發(fā)明,課件出示
(3) 由此在生活中,你還想到什么呢?
(4)小結:同學們,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讓我們帶著這節(jié)課的收獲和疑問走向生活,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也許你就是未來的發(fā)明家。
四:寫生字
五:閱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