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國標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準備:小黑板,小豬、小牛、小猴和土地爺爺的頭飾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中,前半部分以讀為主,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張揚個性。后半部分以演為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整堂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以實現。
教學流程:
一、 復習導入
1、 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送上了一袋麥子,這是怎樣的一袋麥子呢?
2、 指名說,并指導朗讀這些詞語: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3、 這么好的麥子,這三個小動物是怎樣處理的呢?自讀課文2-4自然段
(點評:直奔主題,再次感受麥子的特點,為下文三個小動物的不同處理方式作鋪墊)
二、 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 自由讀2-4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他們的高興,再反復多讀幾遍,讀出高興的語氣
2、 學生自讀課文
3、 交流一:
(1) 出示第二自然段,小豬會怎樣開心地喊?
(2) 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從不同角度體會小豬的開心
(3) 這時,小豬都等不及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指名答
(4)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
4、 交流二:
(1) 小豬當美食家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小牛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高興?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談體會。
(2) 是啊,小牛看到這么飽滿的麥粒心里一定特高興,你有哪些詞來形容他的高興勁呢?
(3) 學生積累朗讀
5、 交流三:
(1) 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的快樂可沒那么容易體會了,只要我們學會想象,就能體會到小猴的開心了,想象一下,當小猴看到這上等的麥種后,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2) 學生想象交流
(3) 讀好這段話
(點評:這三段文字的教學中分別從指導個性化朗讀、積累運用、想象感悟這三方面進行教學,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三、 學習課文5-9自然段
這三只小動物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中享受到了各自的快樂,一年過后,土地爺爺來了,發生了怎樣的事,請大家輕聲讀5-9自然段,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練習朗讀
(1) 學生自讀課文
(2) 小組合作表演
(3) 指名上臺表演(戴頭飾)
(點評:在表演中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學生在讀中演,演中悟,悟中獲。)
(4) 討論:小豬、小牛、小猴都收了一袋麥子,由于他們的做法不一,結果也就不一樣了,你喜歡誰的做法?
(點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啟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