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案例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讀課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4.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讀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2.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一、啟情導入,創設學習情境。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
邊板書:聽診器,邊問:誰能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對它的了解?
2.出示課題,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會問: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發明?怎樣發明的?……根據學生質疑情況板書:世界上第一個,及問題)
3.揭題,讀題。教師過渡:這篇課文就是講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的經過,認真讀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學會生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預習
出示生詞,自由認讀后指名讀,齊讀。
出示生字及二類字,指名讀一讀,齊讀。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⑴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
①指名板畫,其余學生自畫。
②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5.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能解決問題。
6.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雷奈克醫生看到很多病人死了,非常的難過,然后他就整日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兩個小孩的游戲中受到啟發——他發現原來木板是可以傳聲音的——在不斷的實踐中做成了聽診器.)
三、再讀課文,構建學習話題。
再讀課文,解決問題。思考:雷奈克發明這樣的一個聽診器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怎樣發明出這樣的聽診器的?
四、精讀課文,重點認知
(一)雷奈克發明這樣的一個聽診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一小節。
(1)“心里難過”能讓你感受到雷奈克是個怎樣的醫生?(盡職)
(2)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
(3)指導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二)雷奈克是怎樣發明第一個聽診器的呢?
1.默讀第二段,了解發名的經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出示默讀的方法: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