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的教學案例
各種形式朗讀古詩。
(意境優美是古詩的特點,想象是古詩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體會情感
1、師:我們常說,詩以言志。詩中的色彩,描寫的景物都和詩人當時的心境有關系,心情好的時候,筆下的景物都詩那么有生氣,那么明麗;悲傷憂愁不得志的時候,筆下就顯得蕭瑟灰暗。所以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就能更深的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的讀懂一首詩。
2、師:昨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去搜集了關于詩人賀知章的資料,并且動手做了一張資料卡片,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課外鼓勵學生大量搜集資料,閱讀資料,使學生對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古詩和詩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有效利用語文資源的意識。在做資料卡片的過程中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了創造性地選擇,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了這些資料,你對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嗎?
4、再次多種形式朗讀,配樂讀。
(情感是古詩的生命,通過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使古詩的學習進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營造出那種臺階似的情緒場,學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達到了高潮)
六、總結學法。
師:剛才我們用了什么方法學習了這首古詩?
學生總結,并板書:
理解詩意
想象詩境
體會情感
七、拓展閱讀。
剛才我們借助工具書及查閱的資料理解詩的意思,然后展開想象感受了詩的意境,還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了詩人的情感,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下面的這首詩李商隱的《柳》,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學詩貴在積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使學到的方法得以遷移運用。對于這首詩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1、匯報學習成果。(機動)
2、搜集與春天有關的詩文。
課后反思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我也嘗試著去培養。由于學生對古詩接觸較早,因此詩意的理解都是在學生自己運用工具書,相互合作,相互討論之下理解的。老師只在覺得理解有難度的 “裁”字稍做點撥。
2、利用音樂和畫面來幫助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
古詩具有特殊的審美功能,因此引導學生從詩中感受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是這堂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首先我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反復吟誦,因為誦讀是進入古詩詞意境的入口,是打開體味詩詞情感大門的鑰匙。只有反復吟誦,那文句,那意境,才會縈于心頭,如發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其次,我為學生配上了音樂。我特地找了幾曲娓娓動聽的古樂,來襯托詩歌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樂是情感的,用音韻之美誘導學生身臨其境,把詩詞意境與音樂意境融為一體,使學生得到真正的情感體驗。
3、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由于古詩的體裁受限,時代背景與學生現實相差甚遠、用詞考究且極具想象力,因此,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言,只要想象合乎情理,我不會予以否定。對詩的感悟和理解,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閱歷,都不相同,我允許學生存在著理解上的差異,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我想,等到孩子們長大后再來理解這首詩時,肯定又與現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