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文本對話 觸摸文本靈魂——《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參與文本對話 觸摸文本靈魂——《放飛蜻蜓》教學設計作者:孫靜婭 徐維亞 轉貼自: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點擊數:203
參與文本對話 觸摸文本靈魂——《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215600]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孫靜婭 徐維亞
[設計理念]
文本的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濃縮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凝聚著一個民族的心理結構。語言中有動作,有聲音,有色彩,有交錯的目光,有可觸的肌膚,有流淌的血液,有感情的余溫,有民族的靈魂。《新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文中的對話中去,在閱讀中觸摸文本的靈魂。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 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
1、課前反復播放歌曲《紅蜻蜓》(小虎隊演唱)
2、板書課題,學生隨教師書空。
3、指名根據老師提示讀課題。
4、簡要談談讀了課題后的感受。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評析: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材,朗讀才有正確的方向,學習才會主動。]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故事,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1) 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通、讀順課文。
(2) 默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學生認真朗讀、思考。
3、檢查初讀情況:
(1) 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選自己最喜歡、讀得最得意的自然段朗讀。
(2) 交流: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評析:新課標提倡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本環節的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自覺思考、交流讀后感受。使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己見,讀出各自的感悟。]
三、 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指名讀第一段。從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
2、你捉過蜻蜓嗎?能給大家說說嗎?(學生自由說)
3、課文中的這群孩子捉了蜻蜓后是怎樣處置的呢?課文哪里告訴我們了?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孩子們捉了幾只蜻蜓?
這只蜻蜓當時是在誰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