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說課設計
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系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并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課文學習的環節。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于學生漸入佳境。
還采用直觀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要求學生輕聲讀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旨在讓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這也體現著大綱的要求。再用感情朗讀來表達,并加以評議,從而溝通了從認識到理解的橋梁,也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