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例談“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體現
師:在這些話語中,還有些十分關鍵的詞,突出了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中的巨大作用。默讀,把它們圈畫出來,再好好讀讀。
生:“足夠”,說明了駝峰里貯存的養(yǎng)料十分充足,小駱駝根本不必為饑餓而擔心。
(學生將“足夠”一詞重讀,儼然是媽媽安慰小駱駝的口吻)
生:“多虧”,說明這又大又厚的腳掌的作用很大,沒它可不行!
(學生朗讀,強調“多虧”,欣慰之意自然流露)
生:“一點”,一點沙子都沒進,這都是兩層眼毛的功勞!
(學生練讀,強調“一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師:從這些重要的語句中,我們感受到了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從關鍵的詞語中,我們進一步體會到了他們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簡評:教師先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語句,了解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再引導學生關注、品評關鍵詞語,進一步感悟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閱讀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進行關注并品析。否則,學生閱讀走馬觀花,浮于表面,他們很難觸及文本的內涵,語言文字也不可能在學生頭腦中有所積淀。抓詞扣句應是閱讀教學得以站穩(wěn)的腳跟。
四、引導修正。
生讀:“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語調上揚,似疑問句)
師:同學們,如果小駱駝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還能拔出來嗎?
生:拔不出,肯定拔不出!
師:那這句話是有疑而問嗎?
(生都表示否定)
師:究竟該怎么讀?請大家各自練練。
(生自己練習,自己揣摩)
生讀:語調不再上揚,但肯定的語氣還不夠強烈。
師讀:語調不上揚,且將“怎么”加以強調。
(學生模仿教師范讀進行練習)
師:同學們,這樣的語句跟一般的疑問句不同,它表示非常肯定的意思,我們不應該帶著疑問的語氣來讀。
簡評:將反問句讀成疑問語氣,這顯然淡化了反問句所要強調的意思,削弱了反問句的表達作用。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揣摩反問語氣的讀法,在學生有所發(fā)現但讀得并不十分到位時給予適當的示范,從而讓學生一貫以來錯誤的讀法得以修正。
尊重學生,并不等同于一味地遷就。錯誤時不給予指出,迷茫時不給予指點,這恰恰是害了學生。
五、引導聯系。
(引讀末段:“……原來我們的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里還有那么大的作用。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師:結合前面學的內容,你把這句話分解開來說說嗎?試用上“雖然……但是……所以……”
生:雖然我的腳掌又大又厚,但是它可以保證我在沙漠里行走而不陷進沙子里。所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生:雖然兩層眼毛挺難看,但是它可以為我的眼睛遮擋風沙。所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生:雖然背上那兩個肉疙瘩很難看,但是它可以貯存足夠的養(yǎng)料。所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師:在這樣的基礎上,你能用一句話進行高度概括嗎?
生:雖然我的腳掌、眼毛、駝峰都長得很難看,但是在沙漠中都很有用。所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簡評:在學習末段時,引導學生回顧前文,使文章的中心句與前文內容(沙漠旅行)緊密聯系起來;在回顧沙漠旅行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又使文章的開頭部分(遭小紅馬嘲笑)與中間部分(沙漠旅行)以及結尾部分(點明中心)再次發(fā)生關聯。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整篇課文的學習渾然一體。最主要的是,學生對課文的中心有了更深入、更具體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