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1,課文內涵
《剪枝的學問》一課取自生活中的常見事例,講述的對象"王大伯"也僅僅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勞動者,但是就在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課文描述王大伯的話語不多,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種桃技術精湛,視桃為子女的老人,尤其是王大伯的一番話,簡潔,生活化但卻意蘊深遠.所以,對本文的內涵把握,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做生活的有心人"這一層面,也要走進"王大伯"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真情,體會他之所以能成為種桃能手,不僅是技術精湛,更是他對種桃本身的情有獨衷.在王大伯身上,"勞動的快樂"與"剪枝的學問"緊密結合.
2,課文脈絡
課文以事情發展為記敘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將"我"三進桃園所見(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所聞(王大伯的話),所悟(減少是為了增加)以5個自然段敘述出來.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剪枝的學問》"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減少是為了增加.
3,剖析重難點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脈絡之后,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點,難點所在: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1,通過對人物語言,行為的朗讀感受王大伯對種桃的鐘愛與技術的精湛,感悟王大伯那普通而不平凡的形象.
2,把握敘述主線,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課文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練習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朗讀,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著眼點,這個"點"我們姑且稱為"課眼".這一課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教學時,我先出示這四個詞語,然后一個一個地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著"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在學文中加厚生活的積累,增強了解生活的情趣.]
(二),精讀課文
a,學習第一段(第1節),認識王大伯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 (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盡人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