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說課稿
3、找出比喻句,學習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課文中“宛如”的近義詞,口頭造句。
4、理解“蕩漾”,想象這個畫面:明月東升,微風輕拂湖面,華燈如“銀蛇”閃動,琴聲悠揚。
5、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指名分段朗讀全文,談體會。
(四)、小結:西湖,是一首詩,是一幅天然圖畫,是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久居的杭州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游客,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出示“西湖十景”,請準備1~2景,準備介紹。
六、說教學反思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多少年來,關于西湖的詩篇從古代延續至今天,白蛇與許仙的故事則又為西湖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只要說起西湖,每個人都充滿了向往之情。課文很美,課文把西湖寫的也很美。雖然去過兩次,但聽到西湖,我還是想去;讀了課文,我更想去;讀了課文,學生想去;讀了課文再聽到西湖,學生都想去——但西湖真的離我們很遠,我的孩子們都沒有去過,向往之情在我的孩子們心中彌漫……
糾結于文本文字是如此之美,怎樣讓處于三年級的學生,在農村從未見過西湖的孩子,來感受西湖的美。
寫景散文主要是景。如何讓學生從未見過的景在心中生成并發現其中的美?這是在上課前必須要解決的,否則,學生則無法真正走進課文,走進西湖那如畫的風景中去。解鈴還需系鈴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讓學生在感性上充分認識西湖,視頻和圖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于是我便將早讀課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與西湖零距離接觸。視頻、圖片承載的信息給學生帶來了震撼,“啊!”“哇!”……一聲聲贊美之聲始終伴隨著學生觀看的整個時空,學生在視頻與圖片中完成了對西湖的游歷,充滿了向往之情,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里都藏著“西湖”。
課堂上,我和學生先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杭州、西湖,聽著就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字;天堂、明珠,讀著就是一首首詩篇。借助字典,我和孩子們一起弄懂了第一自然段中“素有”一詞,知道了需要結合語境或上下文來選擇詞語的意思。如果說第一自然段是對西湖的集中贊美,那么作者寫了西湖那些景點則又帶著學生走進了那秀美典雅風光之中。帶著問題,一遍遍地讀著課文,徜徉在西湖風光之中,孩子們找到了山巒、湖面、白鷗、孤山、白堤和蘇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西湖著名景點,一下子,課文的結構整體呈現在孩子們眼前。此時西湖已不屬于杭州,而是飄在孩子們心間的明珠!西湖夜景,在《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意境中,讓孩子們捧起了一顆夜明珠——激動不已!最后介紹“西湖十景”,當屬課堂留白,讓西湖之美繼續保持在孩子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