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雜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喬司鎮中心小學 高志剛】
〖巧用媒體,品味語言美〗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小學語文教材語句豐富生動,詞義變化多端,不乏詩情畫意。教學時,應根據課文的需要,適時選用相應的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指導學生主動去發現語言美,細細去品味語言美,自覺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我執教《翠鳥》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處。
回答時,有學生說喜歡描寫翠鳥羽毛的句子。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小節,找找美的地方,同時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鳥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辈⒏缴弦环澍B的圖片。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句子和老師寫的句子的比較,得到了這樣的感受:書本上的句子用詞優美,準確、精致地刻畫了翠鳥羽毛的色彩和花紋的美麗,還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寫生動具體,使翠鳥顯得更加活潑可愛。而老師出示的句子只描寫翠鳥羽毛的顏色,句式十分呆板。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親身體味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句子的優美形象,進而從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江蘇省教育出版社 張 慶】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讓孩子們喜歡、讓孩子們感興趣呢?
于永正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比如他教《翠鳥》,就不是按照常規死板地分析課文,而是讓兒童當翠鳥,老師當世界綠色和平組織成員,來采訪翠鳥王國的小公民。老師說:“我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我特意來采訪你們,打算寫一篇有關翠鳥的報道,讓大家都來保護你們,不傷害你們。你們的聲音多么好聽!” 小朋友禁不住嘰嘰喳喳地叫起來!奥犝f你們又叫叼魚郎,誰能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捕魚的嗎?”“怎么能證明你們飛得快呢?”“你們的家住在哪里呀?”“你們的家這么小,我想去你們家作客,怎么進得去呢?”“這兒有一篇現成的報道,可是我看不懂中文,只能聽得懂,誰能讀給我聽聽?”這樣換了個角度來教,小朋友好像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感受到童心童趣,領略到翠鳥王國的美妙與神秘,個個學得興致勃勃。這種形式,在大人可能覺得沒意思,可在孩子卻覺得挺有意思。我以為這就是“適合兒童特點的教學策略”。過去我們在認識上形成一個定勢,似乎讓學生理解課文就只有講解分析這一個辦法,其實幫助學生──尤其是小學生── 感受課文的方式方法應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我們充分地發揮創造性,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就能營造出完美的課堂、生動活潑的課堂,取得教學的成功。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城東鎮汾水小學 梁彩芳】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者要放手學生自學。教者要有創新意識,同時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如教《翠鳥》這一課。傳統的教法是直接用文字板書課題,我則用一幅妙趣橫生、活靈活現的“翠鳥圖”出示課題。當這一幅圖出現在黑板上時,學生的第一反應是:“哇,真漂亮!”于是我因勢利導問誰能看著這么漂亮的翠鳥圖說一句完整的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來了。有的說:“這是一只小巧玲瓏的翠鳥!庇械恼f:“這是一只機靈的翠鳥!庇械恼f:“這只翠鳥跟我外婆家養的一模一樣。”……你一句,我一句,把這只翠鳥說得非常好,這樣,慢慢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文。我讓學生自己動腦學習,自己動手找問題,自己動口解決問題。我則在各小組之間來回巡查,從中加以引發和指導,在巡查中發現學生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如:“小魚為什么要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并吹個小泡泡?”我并不急于解答這個問題,而是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這一文段,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