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第二課時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談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全文共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第二部分是6-11自然段,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第三部分是12-14段,講了石頭書里的學問很多,石頭書的作用很大。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使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
過程和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解讀文本,初步學會自主批注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2.合作探究拓展文本重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學習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認真聆聽,善于表達,自我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教學策略
1.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讀、思、議結合起來,深入解讀文本,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2.運用名人名言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興趣。
3. 通過多媒體課件、溫馨提示、穿插的小游戲等形式創設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學生搜集有關礦物和化石的資料。熟讀課文。
教學課件:我國有名的化石圖片,以及它們的背景說明。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直奔重點
1.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2.上節課我們初步讀了課文,知道了兩個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是哪些?請大家把它畫出來。
3.這兩個小朋友一連串提出了四個問題,看來他們非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了。你們能用一個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嗎?
4.你們想“刨根問底”嗎?
1.學生質疑。
2.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圈圈畫畫,歸納出四個問題分別是:哪里有書呀?這書上有字嗎?這書上有畫嗎?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作用呢?
1.立足文本,師生平等對話,教師引導學生直接切入課文重點,為后來能充分展示學生搜集處理的資料,利用廣泛的學習資源進行跨學科,綜合性,合作學習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2.設置教學情境,初步理解重點詞語“刨根問底”。
二、自主批注感悟重點
1.“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有了一個努力的目標,一個克服困難的信念,一種思想和行動的統一。”你們想刨根問底,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根據自學目標,把你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向成功邁進。
2.出示自學目標:默讀課文,書、字和畫分別指的是什么?這三個問題上,你對那個問題最感興趣?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閱讀課文,解決問題。(2)品讀畫出的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溫馨提示:(1)如果在自學過程中,有疑難問題請舉手求助老師,但不要輕易打擾同學的思考。(2)請完成后用坐直身體的方法提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