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通用17篇)
《石頭書》 篇1
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小學孫麗萍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
3、認識石頭書,初步知道為什么叫石頭書。
4、學習川川和磊磊對周圍感興趣的事刨根問底,樂于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揭題,導入新課
1、 大家喜歡看書嗎?為什么?
平時喜歡看什么樣的書?
板書:有字
有畫
知識
2、今天呀,老和大家一同來讀一本非常奇特的書——“石頭書”。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這本書在哪里?這本書為什么叫“石頭書”?這本書上有什么字?這本書上有什么畫?這本書上有哪些知識?)
2、 同學們對這個題目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
板書:好奇
我們?nèi)?)班的小朋友都是好奇、好學的孩子。大家的“好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石頭可以成為書嗎?二是這本書上有些什么樣的字、畫,有什么用途?我們應(yīng)該帶著什么樣的心情讀這本石頭書?
3、 好!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去讀這本奇怪的書。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正確、流暢,。大家愿意試一試嗎?
。ㄟ@里采用以問設(shè)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勵學生質(zhì)疑,釋疑,深入研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質(zhì)疑、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5、檢查自讀情況
① 通過課件出示詞語:川川磊磊叔叔 地殼貝殼
勘探礦物煤炭 腳印足跡
學生自讀。指名朗讀后評價:讀得很好。“叔叔”的第二個字要讀輕聲。地殼的“殼”有兩個讀音,地殼的殼讀qiao,地殼就是地球堅硬的殼;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朗讀詞語。
(詞語分四類出示,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區(qū)分多音字和近義詞)
、 課文插圖上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叔叔是干什么的?
。ㄊ强碧絾T叔叔)
師介紹:勘探員叔叔的任務(wù)就是發(fā)現(xiàn)地殼中的礦物和煤炭。發(fā)現(xiàn)地殼中的礦物的過程就叫“勘探”。
、 磊磊和川川向勘探員叔叔問了許多問題,勘探員叔叔也回答了不少問題。剛才大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為什么叫“石頭書”?也就是“石頭”與“書”有什么關(guān)系?現(xiàn)在請大家?guī)е鴦偛盘岢龅膯栴}再讀課文一下,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
三、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有哪些字呢?讓我們在帶著這些來讀6——7自然段,也許你們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僮宰x后交流
卡片出示:石頭書上有 ,有 ,還有,
這些都是石頭書上 的字。
②誰愿意代表勘探隊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那些小朋友愿意和老師合作一起來讀一讀?
、弁ㄟ^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 是石頭上的字!保⿲W生自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生] 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師]指著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么?
[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么?
[生]叫礦物。
、芟鄼C板書:雨痕、波痕、礦物(師簡要介紹雨痕、波痕、礦物的有關(guān)知識)
、菡n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照片,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W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tài)。姿態(tài)各異。)
、奘^書上真的有字,不僅形態(tài)各異,而且五彩斑斕,多姿多彩。誰愿意代表勘探員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愿意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把這段話讀一下。
2、石頭書上真的有畫嗎?有哪些畫呢?自讀(8——9自然段)
①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②出示課件:小魚、貝殼等化片,簡單介紹一下化石。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各種不同的化石標本,師生一起逐一辨認:恐龍,蘭草,魚,蜘蛛,荷花,海星,小海螺,海蝦,等等。)看到這么多的畫,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們呢?
。▽W生紛紛回答: 驚訝!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態(tài)。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圻@些畫真是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這些有畫的石頭有一個名稱,叫——?
。ㄉR:化——石)
。ǘ嗝襟w課件的運用恰到好處,不僅突出了重點,節(jié)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了詞匯)
、茉谝暷簧险故究碧絾T叔叔的勘探員叔叔的第二段話:叔叔說:“有,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闭埾矚g這一段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這一段話。(一部分同學站起來讀。再指名個別讀,齊讀。)
3、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石頭書上真的有字有畫,它告訴我們些什么呢?
請你猜一猜:(課件) 石頭書上有小魚,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樹葉,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貝殼,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 ),這里以前可能是。
。ú乱徊碌哪康氖亲寣W生能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得、解決課問中的知識要點和難點。)
4、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三段話:“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山。”
、傥覀円黄饋碜x一下。(學生一起朗讀。)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告訴了我們地殼竟是如此的變動,告訴了我們許多地殼變動的知識。讀到這里,你們對這本石頭書有什么新的認識?
。ㄊ^書里的知識很多很多。一塊小小的石塊里,居然蘊藏著這么多的知識!)
、谡f得太好了!勘探隊員們從金光閃閃的礦物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著金礦;從色彩斑斕的各種礦物中,可以推斷這里蘊藏著何種珍貴的礦藏。
6、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四段話:“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
、俅蠹乙黄鸢芽碧絾T叔叔說的這一段話讀一下。石頭書里蘊藏著豐富的知識,知識就是財富。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叫李四光,他通過研究 “石頭書”,為我國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資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財富!
、诎鍟贺敻
。磿r地介紹李四光研究地質(zhì)的事例,從中體會石頭書的用途,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抓住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總結(jié)課文
1、石頭書跟我們用的書一樣,有字,有畫,有知識,這是一本神奇的書。只是讀這本書需要許多特殊的知識和技術(shù)。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什么疑問?
[生]石頭書在哪里呢?
[師]大家說,石頭書在哪里呢——?
[生齊]在——山——上。
[師]對,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還有什么問題嗎?(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的腦袋里可能還有各種各樣的許多問題,充滿著好奇,非要把問題弄清楚。課文上有一個詞,叫——?
[生齊]刨——根——問——底
板書:刨根問底
[師]問一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要一直問到把問題弄清楚。大家把這個詞一起讀一下。
[師] “刨”是什么偏旁?
[生]側(cè)刀旁。
2、對,刨就是挖掘。刨根問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問題一直追問到底,直到徹底弄明白為止。
這是科學探究精神的體現(xiàn)。
。ㄟ@里設(shè)計的一段刨根問底的追問,讓學生理解了“刨根問底”的意思,依托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這真是這堂課確定的教學重點之一。)
3、今天我們學了《石頭書》引發(fā)了大家的好奇心熱愛科學的興趣,引發(fā)了大家許許多多的問題,、怎么辦?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可以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也可以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到網(wǎng)上去查閱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 希望大家繼續(xù)探究這本永遠讀不完的“石頭書”。
附:教師板書設(shè)計:
石頭書 好奇
有字
有畫
有用 刨根問底
(財富)
教學后記:
心理學認為,兒童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和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當?shù)姆椒ā5拇_如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嘗試既需要勇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樂于實踐、勇于實踐的熱情。在教學時,我一方面潛意識地引領(lǐng)學生讀書,提出了明確的讀書要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
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zhì)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閱讀實踐的環(huán)和空間,又很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師生共同讀、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形成了真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在組織學生研讀文本時,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讓所有的孩子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和知識。基于此,學生的思路寬了,思維活了,這樣想象翅膀也就插了起來,新鮮、奇妙的語言也就流淌出來了。
《石頭書》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圖片資料理解課文的生字。
3、抓住文中的6次對話,理解石頭書的含義,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身邊感興趣的事物。
教學重點:讀好本課的對話。
教學難點:是理解勘探隊員叔叔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讀通了課文,知道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川川和磊磊都愛刨根問底(板書:刨根問底)他們很想知道這書里有哪些學問,于是有了他倆和勘探員叔叔之間的一系列對話。
2、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他們之間的6次對話,在相應(yīng)的地方標出序號。
(同桌先合作讀一讀)
二、講讀課文
。ㄒ唬┙涣髡业6次對話。
(二) 結(jié)合對話進行教學。
(通過和勘探員叔叔的幾次對話,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好多知識呢!我們先來這次對話)
●第二次對話:
1、出示對話,指名兩學生扮演讀
2、重點理解句子: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讀一讀,這個帶問號的句子需要回答嗎?
你能換一種說法嗎?
。2)出示幻燈,讓學生看“石頭書”
。3)石頭書和我們的語文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
。ò鍟阂粚右粚樱
(4)理解:師: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
能不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5)指導朗讀出“奇怪”
過渡: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shù)學書、英語書等,除了一頁一頁,還有什么特點?石頭書里有嗎?川川和磊磊就更奇怪了,請大家仔細讀一讀第3次對話和第4次對話,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川川和磊磊。
●三、四次對話教學
1、指名讀對話
2、交流,你從叔叔的話里知道了什么?
。1)石頭書上的字叫什么?(雨痕、波痕、礦物)
。2)看圖理解“雨痕” 、“波痕”。
。3)省略號省去了什么?欣賞巖石、礦物圖片。
這些礦物真是 。(用上成語)
各種各樣 五顏六色
千奇百怪 五彩斑斕
千姿百態(tài) 五光十色
形態(tài)各異 色色俱全
。4)石頭書上有畫嗎?什么畫?(樹葉、貝殼、小魚)
出示化石圖片,欣賞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3、現(xiàn)在,你能不能再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起來說說為什么石頭像書?答案在增加內(nèi)容(一層一層,有字有畫)
板書:有字有畫
●五、六次對話
1、讀了書后我們能獲得知識,這些化石能告訴我們什么呢?默讀第11、13兩節(jié),思考。
2、出示填空:化石能告訴我們:很久很久以前,這里(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再讀第11、13小節(jié),并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jù)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jīng)是密林和大海的。
4、小結(jié)填空:
因為石頭一層一層的,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上有字有畫,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能告訴我們很多知識,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_____,有__、有__,還可以
告訴我們______,所以石頭像書。
三、總結(jié)全文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氣的書,只要你懷著好奇的心,去刨根問底,就會發(fā)現(xiàn),引讀出示:石頭是一本書,花兒是一本書,樹木也四一本書,云朵是一本書,太陽是一本書,星星也是一本書……
四、朗讀體會 、課文中的提示語用法。
1、課文中的問話,有的提示語在前,有的在后,看看你會填符號嗎?
2、出示幾句對話
川川好奇地問 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讀書呢 叔叔笑著說。
3、出示答案
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語在前面)
“我在讀書呢。” 叔叔笑著說。 (提示語在后面)
4、練習填空提示語在中間的符號。
“這題你沒認真讀題吧?”老師嚴肅地說,“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ㄌ崾菊Z在中間)
板書:
石 頭 像 書
一層一層
有字有畫
獲得學問
《石頭書》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吸取到營養(yǎng),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跟書有關(guān),板書課題:石頭書
2、齊讀課題,說說你看了課題,有什么問題想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奇怪 聚精會神 足跡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勘探 叔叔 奇怪 一冊 足跡 礦物 刨根問底 煤炭
易讀錯的詞:地殼 好奇 不禁
。2)指名逐個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區(qū)分,讀準字音。
。3)指名說說對課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
(4)再次練讀生字詞。
。5)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引導學生寫好“勘”“探”“叔”“礦”“刨”。
3、各自輕聲讀課文。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并正音。
5、理清文章條理。出示思考題:
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發(fā)現(xiàn)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guān)化石的知識。
(3)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再讀課文,在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
四、交流質(zhì)疑的內(nèi)容。
能通過初讀課文理解的,可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實在有困難的留到下節(jié)課再解決。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17、石頭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中做好記號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yīng)該怎樣讀這本“書”。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yīng)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指著講桌上的一堆石頭)
。1)同學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想繼續(xù)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石頭書》
二、過渡: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jié)課,我就看看哪位同學能到刨根問底。
三、質(zhì)疑激趣
(1)師:出示: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指名讀這句話。
(3)師: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估計學生會問:石頭怎樣能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樣讀這本“石頭書”呢?
4、精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內(nèi)容,從而理解課文中所講的“石頭書“是指”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書。
可設(shè)計問題:為什么石頭像書?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是什么樣子的?
師:是呀,這光禿禿的石頭,我左看,右瞧,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
5、過渡:這個問題,你能不能幫助老師解答?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每一自然段前作一個記號。(生默讀課文,作記號。)
指名回答問題。
6、理解第五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2)指導朗讀。
。3)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7、理解第七自然段。
。1)讓學生“毛遂自薦“讀第七自然段,思考:書上有字,石頭上有字嗎?
。2)大聲讀第七自然段,思考問題。
。3)生回答:(雨痕、波痕……)
。4)練習說話。
你們能學習第五自然段那樣說幾句話嗎?(中間用“像“把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過渡:石頭上也有“字“嗎呀!那石頭上有畫嗎?
8 、學習第九自然段。
。1)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第九自然段,同時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
(2)指名回答:(樹葉、貝殼、小魚……)
引導:這些都叫什么?(化石)你們看——
出示:書中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
9、學習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師:讀了書后我們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
(3)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思考。
(4)生回答。
。5)課件演示地殼形成的過程。
。6)練習說話: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告訴我們( )。
10、學生總結(jié),練習說話。
。1)師:剛才同學們分層次交流了石頭哪兒像書,你能不能連起來說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2)指名說說。
。3)現(xiàn)在,我們都了解了石頭里的學問了,怪不得叔叔叫它“石頭書“呢!
。4)師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妙,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你們還了解哪些關(guān)于石頭的知識。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我們所學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多讀課外書,到大自然中,看懂大自然這本“無字的書“。
《石頭書》 篇4
教學內(nèi)容: 《1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yīng)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 我的十分鐘,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yǎng),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 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準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zhì)勘探有關(guān)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 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yīng)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 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xù)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jié)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鐘
師:“什么”這個詞在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jié):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 質(zhì)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么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么讀這本“石頭書”呢?
2 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xiàn)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后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jié)?誰把這一小節(jié)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边@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么理解?
(讀:鉆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 總結(jié)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1)、填空:
。1)石頭就是書,不僅因為它 的,就像 ,而且因為石頭書上也有字和畫!白帧敝 、 和 ,“畫”指 。(2)“它能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中“它”指 。從 ,我知道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從 ,我知道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
2)、課外閱讀:《奇怪的大石頭》
3、小結(jié):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去研究。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 布置作業(yè)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個歇后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板書設(shè)計
石頭→書
一層一層 一頁一頁
雨痕、波痕…… 字
樹葉、貝殼、小魚…… 畫
告訴…… 獲得知識
智慧瞬間
拓展閱讀
化石小資料: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里,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無數(shù)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zhì)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jīng)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甚至一些細微的內(nèi)部構(gòu)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huán)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jīng)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fā)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yīng)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zhì)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xiāng),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jīng)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fā)現(xiàn)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石頭書》 篇5
一、揭題質(zhì)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課前,我們讀通了課文,自學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讀感悟
。ㄒ唬┻^渡: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打開,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指名說,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2、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
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板書:刨根問底)
“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jīng)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學習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ǘ┚x課文
1、解決“石頭是書”
面對川川和磊磊的第一個問題,勘探員告訴他們:“我正在看書,石頭就是書。”嘿,奇怪了,石頭怎么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ㄟ@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像書”)
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就像——書(板書:形似書)
你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嗎?
2、激趣:說石頭像書,僅僅是因為他們形似嗎?自由讀課文,看看你還能找出幾點理由。
(1)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或用波浪線畫出相關(guān)語句。
(2)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
(3)交流。(應(yīng)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趯W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nèi)Τ鰜怼?/p>
、墼俳涣。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生:我知道石頭上有雨痕,波痕。(師:雨痕是什么?波痕是什么?)雨痕是雨點留下的腳印,波痕是波浪留下的足跡。
多可愛啊,雨還有腳,波還有足呢,誰來可愛的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再指名讀(你讀得更可愛了)孩子們,雨真的有腳嗎?波真的有足嗎?(沒有)勘探隊員叔叔用了擬人的方法向我們介紹,擬人就是把物比作人,今后在寫作時你們可以學以致用。瞧,這就是雨痕,波痕,那它們告訴我們什么呢?(生:雨痕說明這兒曾經(jīng)下過大雨,波痕說明這兒曾經(jīng)是大海)說的多好呀,很有根據(jù)的猜想,你(們)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還有什么?
生:石頭上有許多的小不點兒,有紅的,黃的,黑的,透明的,閃光的……叫做礦物。
師:我聽出了你很會讀書,你把小不點兒突出來了,讓我明白有些礦物是那么的細小。還有誰愿意來讀讀這一句,別的同學也聽聽,看看,你聽出了什么?(指名再讀)
生:我聽出了它有很多顏色,有紅的、黃的、黑的,透明的,閃光的……
師: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這么多顏色呀,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呢?
生: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萬紫千紅……
師:咱們班的同學平時詞語積累的還真不少呢!這些礦物不光有各種顏色,還有透明的,閃光的呢,這些字美嗎?(美)誰能來美美地讀一讀?
⑤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師:這字真特別呀!咱們要怎么讀才能讀得懂這些字呢?
生:要仔細讀用心地讀用眼睛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等
b、理解第九自然段。(9:00)
、僬堈业降诰抛匀欢蔚耐瑢W讀一讀這一段。
、诰毩曊f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凼迨逶谶@兒發(fā)現(xiàn)了樹葉、小魚、貝殼的化石,我們來看看。(出示幻燈:小魚、樹葉、貝殼的化石)
、芾斫“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遺體或遺跡被埋藏在地層里,經(jīng)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
化石就是畫,這可真有意思,它們告訴我們什么秘密呢?推想一下。(師此處引:雨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jīng)下過大雨,那這些化石呢?)
、葸@些都是你們的推想,勘探隊員叔叔有什么想法呢,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推斷。默讀第11段。(學生認真默讀)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通過對照,你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猜想對了嗎?(生:對了)太了不起了,這是你們用心思考的成果,掌聲送給自己。
同學們,由密林變大海再變成高山需要要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乃至上億年的時間呢,咱們可以從哪些詞看出來?(生:很久很久以前、又過了很多很多年、慢慢等)
該怎么讀這些詞?指名兩位學生讀。(讀得好,聽出來時間過得很長很長)
讀得多好呀,這些變化的過程是多么漫長呀!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們已經(jīng)無法看見,但石頭卻忠實地進行了記錄,科學家們就是通過看這些石頭書上的畫推測道以前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覺得神奇嗎?來,拿起書,我們再來回味石頭書中那美麗的畫吧!(師生共讀)
小結(jié):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記,里面有很多奧秘還等待你們?nèi)ヌ剿鳌?/p>
13段
書上有字有畫,石頭上也有字和畫,那石頭是不是更像書了?(像)看懂了這些字和畫有什么用呢?
交流: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
總結(jié):石頭就像書一樣,不僅因為外形相似,更因為它有字、有畫,而這字畫就像我們的課本一樣,給我們——。ò鍟河兄R)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三、總結(jié)提升
1、今天我們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問底,知道這些石頭不僅形似書,上面有字、有畫,而且還能告訴我們很多知識!這樣看來,這石頭呀,不止是像書,它根本就是——書呀(師生齊說,師把板書上的問號擦掉,“像”字劃掉)怪不得叔叔把石頭稱為石頭書呢!
2、一塊看似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看來大自然中,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說“處處皆學問”。
我們要用心的讀生活這本大書,(板書:用心讀書)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要刨根問底)
作業(yè)設(shè)計
老師這里有兩個問題想讓大家在課后繼續(xù)刨根問底:
1、是不是只有石頭才是書?
2、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像石頭一樣奇妙的書?
板書設(shè)計:
17、石頭書
形似書
刨根問底有字、畫用心讀書
有知識
《石頭書》 篇6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yīng)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石頭書》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探索石頭這本書的奧秘。
二、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練讀,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比較: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讀讀句子,意思一樣嗎?再讀句子,體會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
三、學習(6—11)自然段
1、過渡:這石頭既然是書,那書里肯定有字和畫。你能從勘探隊員回答川川和磊磊的問題中找到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嗎?
默讀(6—11)自然段,當你找到答案時,可以在這個內(nèi)容上加個記號。
2、你們從哪兒找到石頭書上的字?
根據(jù)回答出示第7自然段。
多媒體展示礦石
朗讀指導:從你的讀中老師聽出你已看懂石頭書上的字。
3、怎么看懂畫呢?
出示第9自然段
你知道化石嗎?一起來看看化石。多媒體展示化石圖片
師讀:“化石?化石能說明什么?”我這么讀懂嗎?川川、磊磊這么問懂嗎?
生:不懂。
學生練讀。
師:誰能告訴大家?
出示第11自然段
師:用心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多媒體展示地殼運動的變化。
師:書能讓我們獲取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石頭多像書哇。再讀讀這一自然段,把下面這個練習做一下。
填空:
勘探隊員知道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因為石頭書上有( )、( )、( );后來這里變成海洋,因為石頭書上有( )、( )、( );過了很多很多年( ),這里又變成高山。
真了不起,你也可以成為小勘探隊員。
分角色朗讀
四、學習(12—14)小節(jié)
1、過渡:雖然在叔叔的解釋下,川川和磊磊對石頭書上的字和畫有所了解,但覺得還不過癮,還在追問,非問到底不可,課文上用了一個詞語叫(生:刨根問底)。他們還想刨什么學問?
2、出示13自然段
。1)這里的省略號說明石頭書還能告訴我們很多的秘密,想想它還會告訴我們什么?
。2)交流
。3)指導朗讀
3、同桌練讀
4、剛才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那么多的學問呢!想看看其他的石頭書嗎?
多媒體展示
五、你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稱為書的?
出示:( )是( )的書。
六、你能介紹搜集到的關(guān)于化石、礦物的資料嗎?
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指名交流。
七、總結(jié):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的,我們所學的只不過滄海一粟罷了,要想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就要多看課外書,到大自然中,看懂大自然這本無字的書。
《石頭書》 篇7
【教學要求】
、睂W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餐ㄟ^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guān)化石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衬苷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fā)興趣。
、睍俏覀兂R姷膶W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yǎng),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guān),題目是:22 石頭書
、部戳苏n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拍x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茣x會寫生字詞。
、遣樽值洳⒙(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矊W生自讀課文。
、硻z查自學情況。
、懦鍪驹~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戎笇鴮懮郑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luò),出示思考題:
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fā)現(xiàn)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瓶碧疥爢T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guān)化石的知識。
、谴ùê屠诶诤芨吲d,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wěn)重畫出有關(guān)的詞語。
、怖首x第1、2自然段。
、忱首x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催^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jié)課學習。
四、作業(yè) :
1 練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崩首x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怖首x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ㄒ龑W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糯ùê屠诶诼犃丝碧绞迨宓脑,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剖^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亲x第12自然段,聯(lián)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和密林?
、"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jù)什么來推斷的?
、忱首x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yīng)怎樣理解?
、捶纸巧首x課文。
二、總結(jié)全文:
、闭f說"石頭書"的含義。
、步處熜〗Y(jié):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guān)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nèi)ヌ骄,去研究。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yè) :
練習朗讀課文。
《石頭書》 篇8
一.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石頭書。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
僅僅的三個字就讓你腦子中閃現(xiàn)了那么多問題,真好,像大家這樣想很快的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板書:刨根問底
那么“石頭書”中到底有哪些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中“刨根問底”,比一比誰從“石頭書”中“刨”到的知識最多。
二.初讀
昨天老師布置了大家回去預習,相信這些生字詞一定難不倒你,誰來試一試?
足跡 地殼 奇怪 煤炭
腳印 貝殼 好奇 勘探隊員
從這些詞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刨”出些什么來呢?
你們太厲害了,簡單的幾個詞語就被你們刨出這么多知識來,相信在課文中你們能挖掘更多的秘密!誰愿意來讀讀課文?
看來你們預習得非常認真!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于是川川好奇地問他在看什么?誰知叔叔卻說他在讀書呢!(板書:讀書)
這是怎么回事。克x的是什么書呢?為什么說石頭就是書呢?
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5-1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讀課文之前,我想問問我們可以怎么讀呢?(比如讀的時候拿起筆來,批批劃劃,可以參考課后的習題讀書,遇到不懂的看看書上的插圖,也可以查字典等等,在你感到猜對了或讀懂了的地方標上“!”,在有問題的地方標上“?”。)
三.精讀
1、“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這是從石頭的外形來看,很像書,僅僅是外形像書嗎?
“有文字”“有畫”“有知識”(為什么石頭就是書?怎么讀石頭書呢?)
2、石頭書上有字
雨痕、波痕、礦物(雨痕就是指雨點留下的腳;波痕就是指波浪留下的足跡;礦物就是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那我們怎么才能讀懂石頭書上的字呢?出示:雨痕圖,大家看,這是從石頭書中找到的字,你看懂了什么?(這是雨痕,我看到有許多雨點的痕跡)于是你又想到?(這里經(jīng)常下雨。)你不但很會觀察,也很有想象力。這就是讀石頭書最好的方法。再出示:波痕圖,誰來為大家讀讀這塊石頭上的字?(這是波痕,我看到波浪留下的痕跡,由此,我想到這里原來可能是一片海洋)同學們越來越會讀石頭書了。再讓我們欣賞一下石頭書上另一些美麗的字吧——出示礦物圖,這些晶瑩透亮的礦物都含有豐富的成分,不同的顏色礦物就表明它含有不同的成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課后再去研究研究。
3、石頭書上有畫
要讀懂一本書,我們不但要研究它的文字,還要觀察書中的圖畫,那石頭書上有畫嗎?
讀第9段,出示:樹葉、貝殼、小魚化石圖,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去讀石頭書上的畫呢?(聚精會神地觀察,刨根問底地探索)
4、借助石頭書上的字和畫,我們就可以讀懂石頭書上豐富的知識了,它告訴我們——引讀第11段。再回顧一下我們讀懂石頭書的過程吧,(這里的密林是怎么讀出來的?借助雨痕和樹葉化石讀出來的。)(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是怎么讀出來的呢?通過波痕和貝殼化石小魚化石發(fā)現(xiàn)的)
讀懂了石頭書,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引讀第13段。僅僅只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和礦石嗎?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都藏在省略號中了,難怪川川和磊磊會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不少呢。”
四、拓展總結(jié)。
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通過刨根問底讀懂這些石頭書,我們通過認真讀課文并對石頭書上的字和畫進行觀察和想象,也讀懂了這些石頭書。其實大自然中又何止石頭是書,還有許許多多的事物也是書。出示圖,口頭填空。
大自然中處處都是學問,只要我們學會(聚精會神地觀察,刨根問底地探索)就一定能讀懂大自然這部神奇的書。
五、寫生字
1、觀察字形:煤炭
2、分析字形特點
3、范寫
4、練寫
《石頭書》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許多有關(guān)巖石的知識。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5個生字,初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zhì)疑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
板書課題:石頭書 學生讀題。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
2、質(zhì)疑: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渴^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nèi)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
3、同學們根據(jù)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刨根問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wù)勵A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教師提出自讀建議:(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3)簡要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
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
勘探 光禿禿 足跡 煤炭 礦物 礦石 貝殼 腳印
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分節(jié)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初步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叔 刨”、“礦 怪”“殼”。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四、布置作業(yè)
習字冊書寫生字詞
板書:
17、石頭書
一、石頭就像書
二、書上的字和畫
三、書里學問多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好對話。
教學難點:抓住6組對話中的主要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足跡煤炭 礦物 礦石 貝殼 腳印。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nèi)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ㄒ唬⿲W習一到五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一到五自然段。
2. 引導學生抓住“趴”、“聚精會神”想象勘探隊員專心致志地研究石頭書上學問的神態(tài)。
3. 引導學生辨別“好奇”、“奇怪”分別表示了什么?
4. 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交流感受,有所感悟。
。ǘ⿲W習六到十一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要一邊讀一邊想想川川和磊磊提出了什么問題?讀懂了嗎?
2. 學生讀后交流讀書收獲。
3. 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出示“雨痕、波痕、礦物”的投影圖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4. 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出示“樹葉、貝殼、小魚”的投影圖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九自然段。
5.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七或第九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ǘ⿲W習十二到十四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2. 引導學生注意“用處可大了”、“……”、“石頭書里的學問可還真不少呢”這些句子和標點。
3. 學生相互交流各自收集的有關(guān)資料。
4. 教師推薦閱讀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和相關(guān)網(wǎng)站來進一步說明“用處可大了”。
5. 引導學生通過“刨根問底”、“高興”來體會他倆已經(jīng)被這本博大精深的“石頭書”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們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也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三、總結(jié)全文
1、總結(jié)談話。
2 、朗讀全文。
四、遷移練習
1、讀讀下面的詞語。帶點的字還有另外的讀音,你能用另外的讀音再各組一個詞嗎?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
好奇 地殼 藏著礦石
2、學完課文后,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嗎?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
“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五、布置課內(nèi)外作業(yè)
1、完成《補充習題》上的作業(yè)
2、組織讀歷史故事、講歷史故事的活動。
3、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
板書:
有字
17、石頭書 有畫
學問真不少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石頭書》這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朗讀深入感悟課文,了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fā)初步的探究精神。設(shè)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xiàn)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節(jié)課其實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讀、表演讀、示范讀、小組合作讀等方式從正確流利達到有感情。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在讀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初步的探究精神,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課前思考:
本課的教學,采用從題目設(shè)疑的方法展開教學,學生能從題目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nèi)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能在文中找到部分內(nèi)容的答案,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完成課外閱讀內(nèi)容。
本課的多音字比較多,在教學時也因重點知道學生讀好了。
本課千萬不能上成科學課。
教學反思:
本課部分生字學生很容易寫錯,“叔叔”、“怪”、“刨”,在課堂上就著重指導了。從學生作業(yè)批閱下來,還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寫錯了,再通過再其他學生交流是如何記住的,寫錯的學生也能掌握了。
本課多音字比較多,在初讀課文時,就著重讓學生注意了。所以初讀課文,學生能朗讀的比較流暢。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但是本課沒有用科學的術(shù)語來介紹地質(zhì)的有關(guān)知識,這樣會覺得比較枯燥,而課文用川川、磊磊和一位叔叔的對話,頓時讓枯燥的文章生動起來。
學生對課文中的川川和磊磊所提出的問題也充滿了好奇,有的學生甚至提出更多、更怪的問題,我也不能回答出來,只能讓學生課后自己上網(wǎng)查。
恰逢學校有一塊石頭,午間學生拉著我去看,說是那里的石頭上也有畫和字。說明這篇課文的教學起到了效果,教會了學生平時要學會觀察,學會提問。
提示語的安排的不同形式的學習,對三年級學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難的。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也遇到過不少不同的提示語的形式,但沒有引起重視過,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能很快回想起平時看到過的,并能舉例說說。
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逐步滲透不同的寫作方法,畢竟寫作平時的積累是特別重要的。
課后反思
《石頭書》這一課主要是以生動的對話介紹了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所以,在導入時,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許多學生都已經(jīng)能很好地圍繞中心來提,比如:石頭書是什么呀?石頭書上究竟有什么呢?為什么叫石頭書呢?等等。暫且不管學生能否圍繞這些問題來開展學習,但在平時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能力是很重要的。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圍繞“川川和磊磊在石頭書上刨到了哪些學問”來開展,一共提出了三方面學問:1、為什么叫“石頭書”?2、石頭書上有“字”和“畫”嗎?3、了解了石頭書上的內(nèi)容后有什么用處呢?以此來分三部分學習課文。所以我覺得教師能給學生一條線索來學習,會對學生在課文的理解方面有很大幫助。
課后反思:
《石頭書》這一篇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學生了解石頭書里的秘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何讓孩子們認識石頭也是一本書呢?光從文中的對話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我上課是設(shè)計了“石頭書告訴我們……”這個環(huán)節(jié),巧妙地突破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讓石頭自己說出秘密所在,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喜愛的動畫片中,很多花花草草等都會說話的。老師的示范很重要,學生也很認真的看,還情不自禁地學了起來。也打開了學生要說話的思維,達到了鋪墊的作用。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語文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訓練。
孩子們深入了說出了石頭書中的奧秘,體現(xiàn)了他們對知識的充分掌握,他們不是沒有,不是沒有話說,他們需要我們老師來喚醒,需要激勵。
課前思考:
本文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都是對話,我初上三年級不是很會上,于是找到教學光盤,看了光盤上的老師是怎么上的。
在聽了光盤上無錫某校華蓉蓉的一節(jié)閱讀課——《石頭書》,又有了一些感觸。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寓科學知識與人物對話中。對于這樣枯燥的說明文,華老師的這節(jié)課,由“刨根問底”引出文中川川和磊磊提出的問題,半節(jié)課時間就解決了。后半節(jié)課,讓學生找文中對話,選定一個角色進行表演。然后選學生登臺進行了表演和評價。在此基礎(chǔ)上,再找提示語的形式,教師進行了板書。課沒有就此結(jié)束,教師又創(chuàng)設(shè)了一段表演情景:一個星期天,川川和磊磊又在一起,表演了“吹泡泡”。然后,讓學生用上提示語的不同形式,把內(nèi)容寫下來,真正做到了從文中學寫。原來,知識性課文教學也有如此講究。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用從題目設(shè)疑的方法展開教學,學生能從題目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nèi)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能在文中找到部分內(nèi)容的答案,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完成課外閱讀內(nèi)容。
教學反思:
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一邊回答問題一邊學習,思路十分清楚。另外,在閱讀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例如: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請學生把帶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期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對話朗讀,突破教學重點。
上一頁 [1] [2]
《石頭書》 篇10
一、說教材
《石頭書》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有三篇課文,《石頭書》在記敘一件真實的事情過程中介紹了化石,《小稻秧脫險記》寓農(nóng)業(yè)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航天飛機》則從普通飛機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了航天飛機的基本特點和相關(guān)知識,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在航天事業(yè)上的新成果。這三篇課文均為科學性的小品文或童話,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
《石頭書》為一篇科學小品文,講兩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隊員詢問“石頭書”——化石的情景,介紹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關(guān)知識。也表現(xiàn)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贊揚了他們刨根問底的精神。全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
寫石頭的外形一層一層的,像一冊厚厚的書;第二部分 ( 6 - 11) :介紹了石頭書的內(nèi)容:“字”和畫;第三部分 ( 12-14 )
。簩懯^書的作用。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其產(chǎn)生閱讀期待。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3) 初步了解有關(guān)化石的知識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默讀課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問題初步學會默讀的方法;
(2) 通過欣賞圖片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礦物、化石留下直觀印象。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步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并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
三、說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 教學難點:結(jié)合課文語境,特別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來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成功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為整節(jié)課奠定基調(diào)。在設(shè)計中先對課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征來一個回憶,“川川和磊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有利于新的內(nèi)容的學習;點出“刨根問底”,也為教學情感目標作鋪墊。
。ǘ 精讀感悟
(1) 《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因此在找川川和磊磊提的問題時設(shè)計為默讀,邊讀邊畫出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由“刨根問底”導入課文,抓住“問”來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建立“問”的意識,為教學情感目標作鋪墊。在講授的過程中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另外,第一小節(jié)到第五小節(jié)為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石頭的外形一層一層的,像書”,點出這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脈,同時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
(3)三年級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于較抽象的事物還不能很好的建立關(guān)聯(lián)點。而圖片正具有形象、生動等特點,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更易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易于接受知識。因此在教授過程中通過出示雨痕、波痕、礦物、化石的圖片來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形象,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礦物、化石等抽象事物,同時更好地理解課文。
(4)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疚囊詫υ挒橹鳎渲杏腥宋锏纳駪B(tài)描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通過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更高的朗讀目標。另外,通過分角色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對話體課文的特點。
(三)總結(jié)深華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多學的同時更要多問,將“刨根問底”的習慣內(nèi)化到學生的生活中去。
。ㄋ模┳鳂I(yè)設(shè)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化石,因此讓他們搜集有關(guān)化石的資料他們將樂意而為,在興趣之上培養(yǎng)習慣,提高學生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石頭書》 篇11
句容市雙語實驗學校 熊開玉
開始:讓學生領(lǐng)讀唐詩
s:之前,聽說老師用別的班級上課,好象心里有想法,今天終于如愿以嘗,是什么心情?(略)你打算怎么表現(xiàn)?同學們有點緊張了。緊張嗎?
剛才背誦了很多古詩,我知道你們課外書讀了不少?都讀過哪些書呢?
生:十萬個為什么,大林和小林,紅樓夢……
t:1、你還讀過紅樓夢,知道里面的人物么?說一個人名字來聽聽。
2、知道我們今天要讀什么書嗎? 板書:石頭書
3、讀,你第一次讀這個題目的時候有什么疑問
s:石頭書是書嗎?石頭書是什么樣的呢?。。。。。。
t:同學們對事物帶著很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板書:好奇
讓我們帶著好奇的心情,再去讀一讀這本奇特的書。
s:打開書,自由讀課文。
t:cai:一冊
讀,cai:圖片,看,石頭一層一層的像不像一冊厚厚的書啊?
cai出示:地殼 礦物 煤炭 勘探
指名讀,講解意思
地殼的殼,有兩種讀音,還有種讀音是“ke”,你能用它再組詞嗎?
地殼什么意思?
s:有時候會往上升起,還會往下降落,
t:它就是地球堅硬的殼,
你知道有哪些礦物?……
t:地殼中有很多礦物,把地殼中的礦物找出來,就叫“勘探”,
cai :刨根問底
讀,什么意思?生:問個究竟
cai:出示六個問題。
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叫刨根問底了嗎?生略
t:對一個事情很好奇,問了很多問題,并且非要問清楚,這就叫刨根問底,師連線,因為好奇,所以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師寫:刨根問底?蠢蠋煂懀汗朋w字。講解意思。包裹著寶貝,右邊是鋒利的刀,用刀把寶貝挖掘出來。有哪些寶貝呢?
cai:圖,你們知道誰是川川,誰是磊磊嗎?
生:男孩子剛強一些,叫磊磊,女孩子溫柔,柔情似水。叫川川
旁邊這位面帶笑容,相貌英俊的是誰呢?
他們正在說什么呢?
默讀課文,想:川川和磊磊從叔叔那里刨到了哪些學問?
生:他們知道了。。。。
t: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cai:文字
叔叔的話,告訴我們,石頭書上的字就是什么?
想象:雨痕像什么?小坑,
波痕像什么?蛇,波浪線。
我們見過這樣的字,指板書,見過這樣的書嗎?cai出示圖
你說這樣的字是誰寫的。大自然
大自然不僅會寫字,還會寫詩呢:雨點沙灘點點坑,
學生作詩:浪撲沙灘道道紋。
還有很多礦物呢!cai:你看看,用一個詞來說說
s:獻寶,課后讀讀成語故事《完璧歸趙》
你喜歡石頭書上的字了嗎?叔叔喜歡嗎?
cai:出示文字“有啊,你們來看,,,,,”在當中看出,叔叔喜歡嗎?
s:“有哇”“。。。。。!彼f了很多種,說明他喜歡。
s:“小不點”說明很喜歡。
生試讀,體會喜歡。
t:讀懂了石頭書,有什么用處呢?
s:用處可大了,這書會告訴我們,,,,,,生讀課文中段落
cai:這是樹葉,這是貝殼,,,,,讀
cai:圖片,樹葉,貝殼,小魚 化石
你還知道哪些化石?
這么多的化石留下來,供我們研究了。這些化石告訴我們什么呢?
故事:《琥珀》化石故事,“蒼蠅和蜘蛛”一萬年前,,,
叔叔說的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很久很久是多久?數(shù)不清,老師告訴你,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
體會讀:很久很久。指名讀。
密林是從什么化石看出來的?
變成大海,要多長時間?那你讀出來“很多很多年”,大海是從什么化石看出來的?
t:石頭中有字,有畫,有故事,還有很多神奇變化。
cai:珠木浪瑪峰,知道它嗎?
科學家在上面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化石,海螺,和礦物。
你知道在億萬年前,這座山會是什么樣子呢?
填空:它告訴我們,在________,這里曾經(jīng)是______,有_____,有_______,后來_____________,這里就變成了_________,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座山。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氣的書,只要你懷著好奇的心,去刨根問底,就會發(fā)現(xiàn),引讀cai:石頭是一本書,花兒是一本書,樹木也四一本書,云朵是一本書,太陽是一本書,星星也是一本書。。。。。。
《石頭書》 篇12
作者:沈高明 發(fā)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shù):435
作者:南京市天妃宮小學 史春妍
一、復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勘探隊員叔叔告訴我們石頭就是書,因為石頭一層一層
的……(生答)
2.關(guān)于石頭書,這節(jié)課你想進一步了解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學習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讀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讀好。
2.老師了解班上哪些同學愛提問,哪些同學愛回答問題?再讀課文,愛提問的遇到課文中的問話多讀幾遍,愛回答的遇到課文中的回答就多讀幾遍。
3.(出示問話)請愛提問的同學推薦一位導讀。要求: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重點問什么?[相目機板書:字畫]
4.(出示帶提示語的問話)加上提示語,你們是不是能讀得更好,問話更吸引
人?自己讀。
(1)指名讀,把你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我們聽。
、佟安唤α似饋怼薄f說川川心里怎么想?
、凇耙黄饐枴薄乙粋你的好朋友一起問。
③“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我們班有沒有像川川一樣遇到問題愛刨根問底的同學,請你們一起來讀一讀。
5.學習答話。
(1)你對這4個問題中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在書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讀一讀。
(2)指名答。
①“有字嗎?”指名答。問:字是什么?[板書:波痕、雨痕、礦物]問:礦物是什么?還有可能有什么顏色?
、凇坝挟媶?”指名答。問:畫是什么?[板書:樹葉、貝殼、小魚]看書上的化石圖,欣賞上面的圖畫。
、邸盎苷f明什么?”老師課前找了一些資料,請大家讀讀課文,再結(jié)合資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說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指名答,再結(jié)合這塊石頭上的“字、畫”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堋翱炊诉@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結(jié)合書上的省略號想一想還有哪些作用?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
6.分角色讀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對話。
三、師總結(jié)
化石能讓我們由現(xiàn)在推測到過去,多神奇啊!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心中的小問號解決了嗎?這樣的石頭書你們會讀了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板書 石頭書
字 波痕 雨痕 礦物
畫 樹葉 貝殼 小魚</P><P>
《石頭書》 篇13
一、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學習三種不同提示語位置的引號用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什么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以及讀懂石頭書的用處。
三、教學難點:
知道提示語會在不同位置出現(xiàn),引號該如何使用。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有著各種各樣的書,誰來介紹自己知道有什么種類的書。
這么多的書提供給我們學習、娛樂、增長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種特殊的書。(板書:石頭書) 生讀題。
二、梳理課文,了解寫作特色。
1、回顧課文如何分段落的。
2、板書引號,課文里有許多這個符號,它叫什么?為什么課文里要用這符號呢?
3、小結(jié):課文通過兩個小朋友和勘探隊員叔叔的對話介紹了石頭書。
三、理解第二段。
1、叔叔稱石頭為書,川川和磊磊一開始還不太明白這是為什么?我們來看第二段,他倆分別問了什么問題?自己讀一讀,用劃下來。(板書:字、畫)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回答了他們的問題?自讀,說說什么是字,什么是畫,像不像,有沒有道理?
3、叔叔告訴我們化石說明了什么?齊讀課文
叔叔就像講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給我們娓娓道來,他是怎樣知道的呢?
4、指導看圖:
(1)用一句話圖上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在干什么?
(2)觀察a圖上畫了什么地方。b叔叔的衣著怎樣。c叔叔的包里會有什么
。3)從圖上可以看出叔叔的工作怎樣,用一個詞來形容。
。4)小結(jié):叔叔每天翻山越嶺,餐風露宿,背著沉重的儀器,帶著簡單的干糧,這種工作真辛苦,而且這項工作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才能完成。
四、理解第三段。
1、叔叔為什么要干這么辛苦的工作,看懂這石頭書有什么用呢?川川也問了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叔叔是怎樣回答的?
2、指讀課文回答 (板書:煤炭、礦產(chǎn))
叔叔找到了這些,為祖國的建設(sh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資源叔叔的工作為祖國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學習第一段。
1、出示2-5自然段,我們知道這篇課文就是以對話組成的,下面請大家來看這組對話,觀察一下提示語的位置。說說每句話是誰說的。
討論:第5節(jié)沒有提示語,你怎樣判斷是誰說的話?
分角色讀一讀。
2、觀察標點,說說提示語在前、在后和沒有提示語如何加標點。
3、抄寫2-5節(jié),同桌互查格式、字和標點是否正確。
投影展示,進行評價。
4、師生進行對話(各2句)請學生記錄對話內(nèi)容,仿照2-5自然段來寫,注意提示語的位置。
投影展示,進行評價。
六、總結(jié)全文
1、川川和磊磊通過與叔叔的對話,他們刨根問底學到了許多學問,你能幫他們介紹嗎?
2、我們要向勘探隊員叔叔學習他不怕苦,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要向川川和磊磊學習遇到不懂的多問多學,刨根問底的探究精神,向科學高峰攀登。
板書設(shè)計
17石頭書
雨痕
字 煤炭
波痕
礦物
畫 礦石 化石
《石頭書》 篇14
一、看拼音寫詞語:
zú jì qí guài yí cé jiǎo yìn méi tàn kuàng shí páo gēn wèn dǐ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禁 殼 刨 藏
三、給畫線字注音:不由分說( ) 警覺( ) 勘探( ) 趴著( )
一冊( ) 傳記( ) 光禿禿( ) 好奇( ) 地殼( )
四、按要求變換句子。
1、哪里有書哇?(變陳述)
—————————————————————————
2、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變陳述句)
——————————————————————————————————————
3、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變感嘆句)
——————————————————————————————————————
五、填空。
1、川川和磊磊特別愛追究底細。用一個成語概括畫線部分( )
2、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 );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 );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 )。
3、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 )。
2、從《石頭書》一文中,你知道了哪些學問?
——————————————————————————————————————————————————
《石頭書》 篇15
柳暗花明又一村-----《石頭書》第二課時的教學設(shè)計 明光逸夫小學 何臘梅 教材分析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談話,介紹了許多有關(guān)巖石的知識,也表現(xiàn)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全文共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第二部分是6-11自然段,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第三部分是12-14段,講了石頭書里的學問很多,石頭書的作用很大。 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使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guān)化石的知識。 過程和方法:1.通過自主學習解讀文本,學會自主批注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2.合作探究拓展文本重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學習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善于表達,自我總結(jié)說話內(nèi)容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書中有什么學問,這本書有什么作用 教學策略 1. 運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讀.思.議結(jié)合起來,深入解讀文本。在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互作用,相互轉(zhuǎn)化之中,進行思維從抽象到具體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使學生柳暗花明。 2.運用名人名言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興趣。 3.創(chuàng)設(shè)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例如:溫馨提示,穿插的小游戲.多媒體圖片等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學生搜集有關(guān)礦物和化石的資料。熟讀課文。 教學課件:我國有名的化石,以及它們的背景說明。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一、質(zhì)疑導入,直奔重點。 1.師板書課題,學生質(zhì)疑。 2.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讀了課文,知道了兩個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是哪些?請大家把它畫出來來。 3.師:這兩個小朋友一連串提出了四個問題,看來他們非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了。你們能用一個文中的詞語來形容這兩個小朋友嗎? 4..你們想刨根問底嗎?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圈圈畫畫,找出四個問題分別是:哪里有書呀?這書上有字嗎?這書上有畫嗎?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作用呢? 2.可以用“刨根問底”來形容。 3.想。 1.立足文本,師生平等對話,教師引導學生直接插入課文重點,即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為后來能充分展示學生搜集處理的資料,利用廣泛的學習資源進行跨學科,綜合性,合作學習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2.設(shè)置教學情境,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刨根問底”。 二.自主批注,感悟重點。 師: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有了一個努力的目標,一個克服困難的信念,一種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一。你們想刨根問底,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根據(jù)自學目標,把你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起來,向成功邁進。 1.出示自學目標:默讀課文,在書.字和畫分別指的是什么這三個問題上,你對那個問題最感興趣?自由選擇一個問題,帶著問題解讀課文。(2)品讀畫出的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溫馨提示:(1)如果在自學過程中,有疑難問題請舉手求助老師,但不要輕易打擾同學的思考。(2)請完成后用坐直的方法提示老師。 2.師生對話,交流答案。 3.同學們用自己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找出并知道了書,書中的字和畫分別指什么。可我想知道弄明白這些,有什么作用呢? 1.在教師語言的激勵下,學生邊看自學提示邊思考問題。 2.學生交流答案:書就是那塊石頭;書上的字是指各種痕跡和礦物;畫指的是動物和植物的化石。 3.指名讀課文最后兩段,讀出勘探隊員的自豪感。 4.學生各抒己見。抓住省略號質(zhì)疑。 1. 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去想。 2.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造樂于參與,敢于發(fā)表自己意見的良好氛圍。 三.合作探究,拓展重點。 運用語言激勵學生合作欲望 1.師: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同學們能抓住省略號質(zhì)疑,說明你們有充滿智慧的大腦,現(xiàn)在能否再發(fā)揮你智慧的大腦,解決這個疑問呢? 2.師笑說:我看到有的學生充滿自信,有的學生信心不足,是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不過在學習中,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方設(shè)法地解決它,而不能知難而退。一個人解決不了,我們就采用三個臭皮匠賽個諸葛亮的捷徑,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 1.有的學生自信地說能,有的茫然無聲。 2.學生齊答:小組合作。 1.運用語言激勵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體現(xiàn)了實施主體教學的教學理念。 2.新課程觀中指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在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調(diào)動學生合作的欲望和積極參與的意識。 明確合作目標,合理安排人員分工 1.多媒體出示合作目標:運用手中的文字或圖片資料,總結(jié)出石頭的作用,明確省略號的內(nèi)容。 2.合作分工:組長組織發(fā)言順序,維持學習紀律。記錄員記錄發(fā)言摘要,時控員控制發(fā)言.討論總結(jié)的時間。發(fā)言人負責代表小組匯報。 3.合作建議:榮辱與共,提高效率,認真傾聽,共同總結(jié), 1.學生齊讀合作目標,說說合作重點。 2.學生各就其位。 3.明確合作精神。 1.合作學習就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首先出示明確了合作目標。 2.不同的合作內(nèi)容應(yīng)該有不同的合作人員分工,針對這次的合作內(nèi)容,我把小組成員分為組長.記錄員.時控員和發(fā)言人。 3.針對本學期的課題總目標和個人目標,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樂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匯報交流,多元評價 1.師:學習有了收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在乎這份收獲是大是小,是多是少。與人共享收獲的成績更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你們能把你們辛勤所得說出來與我共享嗎? 2.師:明確匯報要求: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3.教師相機總結(jié) 1.生:能 2.生:好。開始匯報 3.學生補充,也可以進行糾正,評判。 交流匯報是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匯報交流時,應(yīng)避免側(cè)偏在匯報人個體身上,所以,我采用了明確要求,補充糾正的方法. 五.總結(jié)激勵,課外實踐。 1.出示圖片: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你們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感受? 3.師:是呀,。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nèi)ヌ骄,去研究。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4.作業(yè):同學課后集思廣益,發(fā)揮我是班級小主人的精神,辦一期以“大自然的奧秘”為主題的手抄報。 1.石頭就像一本厚厚的書.... 2.大自然中充滿了神奇的奧秘,我們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去探究更多的奧秘。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學生對教材的反映也應(yīng)是多元化的.因此,應(yīng)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評價取向,同時也應(yīng)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教學板書: 17 石頭書 石頭____勇_____________書 礦物———于——————字 化石_____探究______________畫教學反思: 《石頭書》是第六單元第一篇文章。有點兒像科學小品文,以人物的對話揭示科學原理,并贊揚了文中小朋友愛“刨根究底”的科學探索精神。
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緊緊抓住“刨根問底”一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意識。具體方法如下:1、看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2、課文寫了幾次對話?
3、你提的問題分別能在第幾次對話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組學習:分角色讀,想想每一次對話中你所知道的關(guān)于課題的信息——選擇對話,進行朗讀與信息的交流——看課件理解——課外知識的拓展。
5、總結(jié),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激勵學生熱愛科學,探究自然的興趣。
教學后發(fā)現(xiàn)有以下的優(yōu)點:
1、課文的條理清晰,整體感知好。
2、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
3、個性化朗讀、理解、說話的訓練效果較好。
4、能順利的理解“刨根問底”一詞,認識對科學探究應(yīng)該具備的態(tài)度。 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 1 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可用度不是很高,影響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2.學生在合作時,組與組之間的合作效率存在差別,小組成員之間也存在差別。 3.學生傾聽習慣有待提高。
《石頭書》 篇1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預習設(shè)計:
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借助身邊的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
學習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書,回憶一下,你都讀過哪些書?生:……
師: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讀書的作用?生:(豐富知識)
師:老師要告訴大家:讀書只是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你知道嗎,大自然也是一本書,只要我們善于探索觀察,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老師給大家?guī)Я藥讖垐D片,這是什么?生:(石頭)
師:你可別小看了這些石頭,他們隱藏著無窮的奧秘。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板書:石頭書)
師: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生:?????
師:同學們根據(jù)課題,腦海中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對嗎?
生:對。
師: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那么就讓我們輕輕找開書,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詞語、句子大闖關(guān)
a組:川川磊磊叔叔(這是課文中的三位人物)
b組:地殼好奇藏著(讀了這幾個詞語,你有什么想要告訴大家的呢?)(多音字組詞:貝殼好處西藏等)
c組:雨痕波痕礦物(這是石頭上的字,)(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文中這樣介紹他們,指名讀)
出示句子: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跡是……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評價朗讀)
d組:樹葉貝殼小魚(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還是我們生活中的樹葉和貝殼嗎?這些是石頭上的畫,是動物、植物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遺跡,他們是地球的“日記”。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山。(評價朗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文中的詞語、句子大家讀的很好,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不讀破句。
2)讀后思考:用“”劃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問了幾個問題,并用①②等標上次序;用“﹏”劃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討〉
組長組織組內(nèi)成員討論交流自讀課文的收獲。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機出示:
在看什么?——書哪里有書?——石頭就是書。書上有字嗎?——雨痕、波痕、礦物
書上有畫嗎?——樹葉、貝殼、小魚化石說明什么?——以前……后來……又過了……(地殼變化)
看懂石頭書有什么作用?——…煤炭…礦石……
2)、“刨根問底”:川川和磊磊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用我們課文中的詞語來說就是什么?(刨根問底)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打破砂鍋問到底。
3)、這六個問題,要是老師把第一、二個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個單獨在一起。你覺得課文要怎樣劃分段落嗎?(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總結(jié)課文學習生字
課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下節(jié)課老師繼續(xù)和大家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生字。
1、認讀識記。2、交流識記方法。3、重點指導4、學生練習書寫。
《石頭書》 篇17
之一
徐市中心小學 張文華
教學目標 :
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
一、揭題,質(zhì)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jié)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么書呀?(石頭書)為什么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zhì)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zhì)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己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shù)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熌闷鹨粔K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己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后同桌討論。
(3) 交流。(應(yīng)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W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nèi)Τ鰜怼?/p>
、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lián)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jù)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jīng)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jié)。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里究竟有哪些學問,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jié)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