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語文復習指導
首先復習如何審作文題目。拿到一個作文題目至少讀三遍:一讀想想這次習作讓我們寫什么?二讀看看有哪些具體要求?(可用線畫出并標1、2、3)三讀看有沒有遺漏的要求。
其次是對本冊教材中的八篇習作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老師對這八篇作文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指導學生在遇到這一類習作時知道從何處入手去想、去寫。歸納一下,本學期主要有四類文章,其中寫事和想象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而這兩類的文章的寫作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寫作興趣。如寫事的習作。寫事的習作可分三大部分:
1、事情的起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略寫)
2、事情的經過(作為重點來寫,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寫)(詳寫)
3、事情的結果及自己的感受。(略寫)
這樣一來不管是寫什么事(快樂的、難過的、還是課余發生的事、在學校發生的事等等)學生都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最后,習作反復修改。由于我平時對學生的周記、讀中學寫、課后習作都抓得很緊,指導及時,講評反饋比較到位,所以我班學生習作的復習重點不是反復的寫作文,而是把重點放在反復的修改上。1、每天修改一個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點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對話、可以修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2、堅持寫好周記:我讓學生從四個一練習寫周記(1)一事一議(練習寫事的,把過程寫清楚)(2)一景一描(練習寫景的,抓住景物特點)(3)一人一寫(練習寫人的,要讓人活起來)(4)一感一想(練習想象的,想象事實結合)
二、把握復習的三大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后練習題,同時注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訓練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采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師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訓練等。但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于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二)開放性原則
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于“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布置學生做錯字手抄報,對新課學習過程中及練習中出現的錯字進行搜集整理,然后鼓勵學生個性復習。“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復習就怎么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后在小組內容交流。”復習完整冊教材后,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生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