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夜書所見》學案
一、導入新課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金秋時節。同學們,你們發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嗎?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繽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板:《夜書所見》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匯報自學(小組合作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理解新詞。
2.對子交流讀懂了什么,說說自己的疑難,組內嘗試互相釋疑。
3.小組長歸納不能解決的疑難。(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自主學習(學案引導,讀書圈點,發現問題)
1 .交流生字新詞
2. 感悟體會,理解詩意
1)一小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
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四、探究交流(檢測學情,合作探究,更正討論,生成問題)
(一)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3.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4.問: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二)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說說感受。
2.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
3.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
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
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
7.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