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魚化石
28 魚化石
教學目標 ⒈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栩、鱗、鰭”,理解“栩栩如生”、“凝視”的意思。
⒉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生命的真正價值;并積累關鍵詩句。
⒊借助文本和媒體演示,了解化石形成過程。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魚化石形成過程,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媒體 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 了解化石,揭示課題。
⒈媒體出示一組化石的圖片(恐龍化石、魚化石等):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板書:化石
⒉簡介化石的形成。
出示:在地球生活過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體在沉積的沙中保存下來,經過千百萬年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化石。
⒊點擊魚化石圖片,補全課題,齊讀。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⒈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要求: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想想詩歌寫了哪些內容?
⒉學生交流,師提煉,板書:運動——掩埋——化石——教訓
三、研讀重點,朗讀體會。
㈠學習3—5小節。
⒈媒體出示一組魚化石圖片,說說魚化石的樣子。
理解:栩栩如生
⒉出示填空:
雖然它們是那樣的栩栩如生,但是它們的嘴 卻不能翕動 ,它們的眼睛 ,它們的鱗和鰭 它們的尾巴 ……
⒊隨機指導生字“鱗”和“鰭”。
⒋成為化石的魚兒雖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靜止的。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條魚兒,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⒌生交流,師隨機板書:寂寞、無奈
⒍指名朗讀4、5節,讀出語氣;師生合作朗讀。背誦4、5節。
㈡學習1、2小節。
⒈探究原因:它們怎么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呢?讓我們乘坐時光隧道一起回到幾億年前:
媒體播放魚兒在大海中遨游、嬉戲的情景。說說畫面上的魚兒是怎樣的?
⒉觀后交流,師板書:活潑、快樂
⒊指導朗讀第一節,讀出歡快的氣氛。
⒋媒體播放火山爆發的情景,生感受驚心動魄的場面。
⒌展開想象,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魚兒們會怎樣?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
⒍積累表示驚慌的詞語。師板書:驚恐萬狀
⒎指導朗讀第2節。
㈢再讀1—5節,了解魚化石形成過程。
⒈默讀1—5節,思考:魚化石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⒉生交流,師板書:火山爆發---掩埋灰塵-----億年石化----形成化石
⒊想象說話:魚化石形成過程
⒋教師引讀,生讀第1節和第4、5節,通過對比朗讀感受生命的美好。
㈣學習6、7節。
⒈引導觀看魚化石畫面,理解“凝視”。
⒉作者凝視著這片寂寞、無奈的魚化石,得到什么啟示呢?讀課文6、7節。
⒊生交流,師板書:生命在于運動。
⒋出示媒體補充資料:了解化石對人類的貢獻。
科學家們可以從化石中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進化過程等等。因此,要了解生物的進化過程,最可靠的證據就是古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