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這一環節是在第一課時小組比賽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我選的是每一小組讀的最好的學生。一是第一課時已經通過小組比賽給孩子們充分的練習朗讀的機會;二是這一邊讀課文相當于范讀,主要是把課文完整的成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盡量避免讀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險”,從招聘演員開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條件:讀懂課文;有聲有色的讀好對話;能熟練的記住臺詞并表達出來。目的在于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想:怎樣讀好對話?那就是抓住關鍵詞語。如何來表達?那就是他能夠過理解再來表達。在招聘演員的過程中,讓不來應聘的孩子當評委,這樣所有的孩子都積極參與進來,避免一部分學生失去興趣。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也是難理解的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來理解評價。但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有幾個詞語是漏掉的,因為孩子們沒發現,這是應該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這方面作為教室,我還要認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脫險”我的實際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第一幕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朗讀,講故事,或者其他的更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表現課文內容。但是,孩子們選擇的方式只有朗讀和表演。這也與平時的語文課的引導有關系。既然課堂學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們的選擇。于是讀讀、議議、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學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評的過程中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達到對詞語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積極性,當演完第二幕的時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遺憾的是我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因素,沒有讓孩子們進盡興。后來想,應該讓孩子們把全文呈現。這樣才能更好的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課堂的完整性就更能體現。
最后,把學生帶出文本,體會科普童話的含義。
總結:首先必須準確的把握教材。其次,對學生的學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點設計課的形式一定要引發孩子的興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課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課堂的自主有效。應該是尊重孩子們課堂的興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課堂設計所限制。遵循設計,超脫設計。真正的創造,自主、民主、科學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