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略)
二、導入,揭題。
1、同學們,現在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蜻蜓的文章。 21、放飛蜻蜓
2、誰愿意把課題讀一讀?齊讀課題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初讀了課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哪些問題?看誰最會提問題?
(為什么放飛蜻蜓?誰放飛蜻蜓?怎樣放飛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們為什么愿意放飛蜻蜓?為什么放飛?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
4、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討:孩子們捉到了蜻蜓為什么又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朗讀課文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四、體驗捉蜻蜓的快樂 (出示課件)
1、大家請看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誰能說得具體一點呢?我們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體會。同桌互相說一說。(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們玩得很開心。)
3、課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請大家把第一段朗讀一遍(齊讀)板書: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學習有關蜻蜓的知識
1、一個名叫翠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孩子們為什么把高高興興捉住的蜻蜓給放了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里去找答案吧!
2、匯報: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是陶行知勸他們把蜻蜓給放了。)那他是怎么勸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幾個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東西和蜻蜓的眼睛來說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著……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那為什么說吃蒼蠅、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為蚊子它吸血,會傳染疾病)(加介紹蜻蜓吃食知識)一只蜻蜓一小時就能吃4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說,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這一段朗讀一遍。這里要讀出夸獎的語氣,如“還是”要重音,“你們說……”這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們介紹蜻蜓吃的東西外,還介紹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課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樣介紹尾巴的?(出示句子)請大家說說,他介紹了幾方面?(樣子、功能)齊讀句子。蜻蜓點水是蜻蜓往水里產卵,每點一次產一只卵,連續動作,人們就看作蜻蜓點水了。后來經常用來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樣介紹蜻蜓的眼睛呢?(看課件)出示句子
引讀“蜻蜓的眼睛特點是(很大)結構(很復雜)是……”
同學們,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達幾萬個。這兩個都是含有數字的成語,你還能說說含有數字的成語嗎?細心的小朋友發現沒有,課文里也有一個含有數字的詞哦。(七嘴八舌、五顏六色等等)這些都是成語,我們要學會積累,用了這些詞,會使句子更生動。
(3)我們再把句子讀一遍
6、小結:陶行知先生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結構特點,讓孩子們明白蜻蜓身體結構獨特,是捉蟲的能手,要保護好蜻蜓。那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