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1)教師采用范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朗讀:木匣里盛著各式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結合課件展示的圖片認識:冰鞋、小斧頭、小手鋸。
聯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樣”,并練習用“各式各樣”說話。
(2)教師結合生字學習,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3)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子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聽后評議。
注意強調表示動作的詞語,還可以邊做邊讀讀這幾個句子。
(4)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嘛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5)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前:
媽媽
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亞埋小匣子走10步 2.學生默讀課文4-1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后:媽媽
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亞走10步 沒有挖到小匣子(2)用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3)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聯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詞的意思,并用“果然”練習說句子。3.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讀這一段,讀后評議。
(2)分男生、女生賽讀這一段,讀后再評議。
(3)隨文理解“不光……還”。
(4)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圍的一切在發生變化?
(5)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上一課時作業或其它課外文章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變化!
(6)再讀最后一段,試著背下來。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詞佳句”記錄本中,邊抄邊體會這段話的內容。
【關注學生是這一環節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用表格、線段圖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二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聯系生活來理解課文內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指導復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課件出示填空題:課文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親身經歷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說一說這件事給了你什么啟迪?
五、布置作業
1.實踐活動: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準備一下,到“口語交際”時與大家交流,
3.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這樣的遷移訓練中,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