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
設計與組織引導者 樊香萍
教學目標:
1、 能認寫理解“冶煉”一詞。
2、 通過朗讀、想象、討論、比較、角色轉換等多種手段與方式對故事的神奇進行個性化的體驗,組織語言,充實文本。
3、 從三個維度感受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怕困難和危險,甘于奉獻的形象,初步體會神話的文化意味。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一、展現表象,奠定想象的基調
1.表象一:天塌地陷的情景(復述再現)。
(點擊課件:塌下 露出 震裂 燃燒 圍困 掙扎)你能根據這幾個詞語說說當時的情景嗎?
2.表象二:找石 煉石 補天(整體印象)。
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于是先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再冶煉五彩石,最后用五彩石化成的液體補天。
【設計意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講,表象是指當前不存在的物體或事件的一種知識表征,這種表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生理上來講,表象是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是對來自外面的信息的轉化。同樣我們也可以把表象這種信息轉化為另兩種信息:語言和文字。當形象與語言和文字相遇時,孩子們的頭腦中便形成了圖文結合的痕跡。課一開始為孩子提供課依托的詞語群,既為孩子們提供了從表象到想象的平臺,也為下面多元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找到了一個坡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開展形象思維活動的起點。孩子還小,我們要給每個人提供“我也行”的機會。
二、多元想象,呈現女媧的三個維度
1.研讀第三自然段,聯系課外相關知識儲備想象找石之神奇,感受女媧“神”的形象。
⑴讀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哪個地方讓你覺得很神奇?
⑵交流:關于“五彩石”、“幾天幾夜”、“純青石”;關于其它:讓孩子自圓其說,自己小結
⑶智慧、勇敢的女媧尋找五彩石的經歷多么神奇!我們一起讀出這種神奇吧!
【設計意圖】神話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還有心中的神奇感覺。兒童都有好奇心。神話的神奇正迎合了兒童的這種心理。那么,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也必須營造一個讓孩子充分表露自己對萬事萬物好奇的空間。兒童是生活在夢想的世界里的。在夢想中,兒童的生活在比現實更為寬廣宏大的世界里。夢想給了兒童詩意,也給了他們自由。有什么自由能夠比得上夢想的自由呢?夢想是主體的夢想,兒童以神話為主體材料進入他們自由的想象王國。本文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女媧補天的第一步:尋找五彩石。大多數人閱讀此段的第一感受就是女媧尋找五彩石真是歷盡千辛萬苦。如果引領孩子在這方面體會的話,就是忘卻了“女媧是神”的重要事實。神話對孩子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神”的存在,在他們眼里神就是萬能的,他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一切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作為人類初年時期的集體創作神話,它是口頭傳承原始文化的結晶,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它是先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童真般的解釋。作為神話的作者——原始人類和現代文明的兒童之間有著許多彼此會通且相互照應的關系。神話,它合目的性和規律性地暗合了兒童成長的需要——神話是兒童的神話,兒童是神話的兒童。兒童在讀著神話,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存活個體生命中的潛意識就被激活。所以此段的學習必須突出“女媧是神”的形象,結合學生對“神”的主要印象,提示他們抓住“飛”這個詞展開想象會使尋找五彩石的經歷變得神奇無比,充滿夢幻和靈動。因為他們還小,往往會把主客體混為一體,把自己也當成想象世界的部分,所以要順應童心,讓他們想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