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案例分析(精選15篇)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
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描寫了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她生病的媽媽的事,贊揚了小女孩體貼母親、愛惜花草的美好心靈。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2、體會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她身上學會愛自己的母親。
3﹑理解課文中的新詞,識記生字。
教學重點讓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反復訓練,積淀語感。
教學難點透過字里行間體會小女孩和母親之間真摯、純樸的親情。
設計理念
全文明白如話,學生一讀就懂。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朗讀,在讀中感悟,并通過學生相互評價,教師的適當引導、點撥,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月季花,學生聞一聞,說說味道怎樣:摸一摸,說說感覺怎樣。
就是這嬌艷、清香的月季花瓣,還引出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評析: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一上課,教師手持嬌艷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進教室,讓孩子們聞一聞、摸一摸、說一說,此情此景,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又牽動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從而自然引發了學生由實物月季花對課文內容的關注。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了今天的語文學習。)
二、媒體渲染,營造氛圍
聽課文配樂朗讀,看多媒體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圖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評析: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娓娓的范讀,使學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觸學習材料,營造了課文所描述的氛圍,為本堂課學生自主地朗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創設情境,自讀感悟
1、當作者了解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后,第二天早晨,就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到了小女孩的家門口,為了不打擾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張紙條,該怎么寫呢?讓我們道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同學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交流朗讀。
。1)指名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當評委,邊聽邊在書上做一些記號,讀得精彩的詞語、句子、段落,在課文中打個“*”,不足之處,打個“?”,評價的時候就提醒他們,讓他們有所改進。
。ㄔu析:評價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評價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吸納和表達意見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自我需要。)
(2)(學生評到哪兒就學到哪兒,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再次深化感情朗讀,在讀中談自己的感受。)
重點指導:“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指名一學生上臺摘花瓣,老師叫住她。
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樣的?
a、小女孩非常害怕。出示詞卡:惶恐,誰來讀?
b、小女孩簡直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出示詞卡:不知所措,誰來讀?
練讀這一自然段。
。ㄔu析: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可感的真實情境中理解詞語。)
4、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ㄔu析:朗讀是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必經之路,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它能外顯出你對教材的理解、感悟、經驗相融合,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此時,無需進行朗讀知識與技巧的指導,學生的朗讀自然能打動自己,感染別人。)
5、讀到這兒,同學們的心中一定和作者一樣,都在默默地稱贊小女孩,那就把你想對小女孩說的話寫在花盆底下的那張紙條上。
6、交流
。ㄔu析: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教學時,教師讓學生代作者在送給小女孩的花盆下寫張紙條,學生帶著這一目標,充分、自主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倒小女孩美好的品質。)
四、范例引路,情感流淌
1、教師講述母親把雞蛋省給自己吃的故事。
2、學生講述自己與母親的小故事。
3、交流
4、(多媒體演示花瓣飄落的動畫)伴著月季花的清香,我也想給自己的媽媽送去一片花瓣(一片大花瓣定格,上面出示一首小詩):
媽媽是綠葉,
我是花瓣。
是您給我美麗、清香,
是您給我快樂、成長。
讓輕風捎去我的心聲,
媽媽,我愛您!
5、學生在花瓣形紙上寫對媽媽問候的話或小詩。
6、交流
。ㄔu析:母子間的愛是多么熟悉而親切的感情呀!教師以自己的事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說自己與母親的小故事,自己選擇寫的內容,使他們的思維既不脫離教材誘導與課堂教學,又有超越創新的一面,使學生我心想我感,我筆抒我心,讓學生的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相互溝通,把說和寫的訓練與情感的熏陶有機融合,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學 點擊數:6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中,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學習過程:
一、導入【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上節課,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初讀了課文《花瓣飄香》結交了一位新朋友――一位小女孩,你們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孩呢?板書:懂事
過渡:那課文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
二、精讀。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聽課文錄音
生:邊聽邊把能反映小女孩懂事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師:畫好了嗎?
生:同桌交流,再來說說你們找到了些什么?
a
1、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師: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媽媽生病了,想盡辦法要把最美的東西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2、指導朗讀:師:誰愿意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呢?指名讀。
“媽媽生病了” 輕 慢 “媽媽會高興的”重 快
生:練讀
師:指名讀 生:女生齊讀
b
1、“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師:南沙在我們祖國的最南面,離我們這兒很遠很遠,小女孩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呀,她知道只有聽媽媽的話,讓媽媽高興才能爸爸放心,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2、指導朗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用得好呢?
生:“閃著淚花”
師:可見小女孩心情激動,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你能讀出小女孩當時的心情嗎?
生:練讀、
師:指名讀哪些同學愿意讀的一起來試一下
c
1、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提問:不摘整朵花是為了什么呢?
生:舍不得
師:是呀,小女孩為了不影響別人賞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這說明小女孩很懂事
提問:那為什么最后還是摘了一片花瓣呢?
生:為了讓媽媽高興,讓生病的媽媽快點好起來
師:不摘整朵花說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小花瓣更說明小女孩懂事。
2、指導朗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用得好呢?
生:不好意思
師:小女孩知道摘了別人的花不好,所以很不好意思,你能把“不好意思”讀出來嗎?
生:練讀
師:指名讀 指小組讀
師:其它小組愿意跟他們比一比嗎?
生:小組讀
師:評價
小結:月季花多美!許多人都愛觀賞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壞那份美麗,然而她又多么想讓爸爸放心,讓生病的媽媽高興,于是她選擇了摘花瓣,正是這一細小的舉動,讓人覺得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三、練習分角色朗讀
過渡:這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門前的花,你會責怪她嗎?作者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課文4~9自然段,寫了“我”和“小女孩”的三次對話
師:同桌練讀,參賽的同學,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哦!
生:練讀
師:選組參賽 評價
男生當“我” 女生當“小女孩”
師: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那份濃濃的親情
四、學習最后一小節【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1、引讀最后一小節
2、提問:知道我為什么要買兩盆花了嗎?
生:自由發表意見
3、總結點題
是呀,正是小女孩對母親的那份濃濃的情意,打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它正像香飄四方的花瓣一樣,悄悄地飄到了我們每個八的心田。(指課題)
4、延伸
除了摘花瓣讓母親高興以外,我們正可以怎么做也能做個懂事的孩子,讓母親高興呢?
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語:
老師也忍不住想吟誦一首小詩,讀給你們聽!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的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作業:讓學生在花瓣形紙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1
《花瓣飄香》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從小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書寫課題并質疑
1. 實物展示、引題,指導學生書寫課題(《花瓣飄香》)并了解課前學生已讀過幾遍書。讀好課題(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解決),師巡視。
2.檢查自學生字詞情況。 板書:“措、惶” 引出詞“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師逐段指名朗讀,讀后學生評議。
4.師范讀。
5. 生再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誰和誰,寫了一件什么事?板書:我、小女孩
三、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拍阌X得這叢月季怎么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引導看圖體會“紅艷艷”。
、普l會讀這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摘花瓣)
讀這一自然段時,你注意到哪些詞?在這些詞下面加上著重號,自己先練習怎么讀好它。師相機指導書寫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從這幾個詞語中你的頭腦中會看出小女孩對花怎樣?指名讀。
⑶表演讀第二自然段。
、扔懈星槔首x第二自然段。。
四、描紅“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業:熟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重點品賞,深入感悟(精讀3—11自然段)
過渡:小女孩為什么摘花瓣?課文中的我同樣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因此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摘花瓣時叫住了她。
1. 指名讀第3自然段
聯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變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話可以怎么寫?比較原文,滲透寫作方法指導(書面語與口語之分,如何寫得有文采)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 ),( )地望著我。
再讀體會,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當時小姑娘的心情怎樣?你覺得她是個怎樣的孩子引出“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學生默讀課文3—10自然段,畫有關的句子,匯報時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2.學生按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后引導學生在語氣上進行評議。
⑴輕輕的問說明我并沒有責備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菩∨⒉缓靡馑嫉卣f說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覺得做得不對。
⑶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說明小女孩想到媽媽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邊,心里感到難受。
⑷匯報檢查分角色朗讀情況。
3.讀了對話說說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動。(板書:讓媽媽高興)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既愛花又愛媽媽的一顆金子一樣的孩子嗎?(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動了同學們,也深深打動了我。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琵R讀第11自然段。
⑵引導學生體會“我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
(小女孩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開始的不解到買花送花是被愛心打動的具體表現)
。ò鍟翰唤 買花 送花)
、怯懈星榈乩首x第11自然段。
、瓤谡Z交際(表演):我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她們會說些什么呢?
7. 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讀之后,讓學生重新審視課題,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征意義的理解。提供補充閱讀材料。《給,永 遠 比 拿 愉 快》
三、總結全文
1、討論:與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時是怎樣愛媽媽的?
2、教師總結:
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為一個小女孩,她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去安慰媽媽。多么懂事、多么可愛的小女孩呀!
四、寫字指導。(略)
提供依戀晴
轉載自廬陽教育論壇【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4
6 花瓣飄香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十分美麗?墒怯幸惶烨宄,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采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里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范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ㄩ]上眼睛,雙手握十*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買花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5
一、目標點擊: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課文中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感受小女孩真誠的愛心和美好的心靈。想一想:我是否也是父母心中聽話懂事又孝順的孩子呢?
二、讀拼音寫詞語:
fǔ shì zhāi xià dǒng shì huáng kǒng pěng zhe
( ) ( ) ( ) ( ) ( )
三、寫出下列近義詞語:
惶恐--( )飛快--( ) 紅艷艷--( ) 不知所措--( )
四.寫出下列反義詞:
惶恐--( ) 飛快--( ) 不知所措 --( )
五.多音字組詞:
露lù ( ) 舍shě( ) 給 jǐ( ) 著zháo( )
露lòu( ) 舍 shè( ) 給gěi( ) 著zhe ( )
六、照樣子,在括號內寫上abb式詞
( )的太陽 ( )的麥苗 ( )的米飯
( )的星星 ( )的稻田 ( )的葡萄
七、詞語連線。
飛快地 望著 懂事的 集市
惶恐地 穿過 熱鬧的 孩子
輕輕的 問道 淡淡的 淚花
疑惑地 摘下 晶瑩的 清香
八、讀句子談感受
1.小女孩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2.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子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我母親的陽臺上。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6
今天要學習《花瓣飄香》這篇課文了,我特意買了幾朵玫瑰花,帶到學校里。(本來是希望買到月季花,這樣更符合課文內容,但花店里沒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當我手捧玫瑰花,剛走到三(1)班教室門口的時候,他們班里的孩子就驚叫起來:“啊,好美的花!”一陣喧嘩!我的心開始歡唱:哦,我們班的孩子一定會更加驚喜的!
笑意剛剛在臉上綻開,一陣風似的,我們般的幾個孩子就朝我卷了過來:
“啊,錢老師,你怎么拿著花呀!”前呼后擁的,我隨著他們走進教室,說:“你們猜呢?”
“是要寫作文吧,讓我們觀察靜物,進行描寫。”(天哪,竟然用了“靜物”這個詞。丁林恒語就喜歡用這些很老練的詞語。)
“是獎給表現好的小朋友嗎?”(是平時很難得到獎勵的趙宇立說的,老師獎勵表現好的一部分人,已經成為定論了吧?)
“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學習課文吧?”(聰明,真會揣摩老師的心思,這除了潘子一沒有別人了。)
“我們要學習《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有了這花,我們能更加投入,能夠沉浸在其中。”(驚嘆!陳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總能說到我的心坎上。)
……
他們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著說:“你們猜對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來,還是不完全對。的確,這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上好課。但,即使沒有花,我們的語文課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啊,但我為什么一定要去買呢?而且,你們知道嗎,雖然我家里有好幾個花瓶,但我還是特意去買了一個新的花瓶,這是因為……”
我頓了頓,孩子們都睜大眼睛望著我,等著聽我的下文。
“因為這是我特意要送給你們的禮物!”
“禮物?!”
“是的,送給你們的禮物,送給你們每一個人,因為,這個學期來,我感受到了你們的進步,無論是上課還是做作業,你們都更加認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來獎勵你們!”
他們愣了。我小心翼翼地問:“你們喜歡嗎?”
“喜歡!”是非常確定的回答。
正式開始上課了,課堂上,對于表現好的同學,我獎勵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時摘下來的花瓣,孩子們都將花瓣輕輕捧起,放到鼻子前聞了聞,他們,笑得好甜。
故事講到這里,我的心里充滿了作為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我有這樣一些感慨: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詩意。我的教學不再只是為了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個細節所帶來的感動和快樂,花兒改變了心情,花兒催開了課堂上張張燦爛的笑臉,花兒的芳香中,濃濃的師生情誼,也正在飄散,飄散……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幾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吸得牢牢的,而且,我還把孩子們的心哄得熱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們快樂,我更快樂。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著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紅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紅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靈正靠近那神圣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云端,所以,即使腳上磨出了泡,即使雙腿已經腫脹,腳步卻依然能夠輕盈而執著。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7
閱讀理解主要用來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花瓣飄香》閱讀訓練試題及其部分參考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理解。
花瓣飄香
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了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說 媽媽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給她 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 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媽媽會高興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
1.給文中第7自然段加上標點。
2.我能在文中找到合適的詞填在下面。
( )的花朵 ( )的花瓣 ( )的清香
3.為什么說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4.讀了這篇短文,我感覺到月季花 。
花瓣飄香 閱讀答案
1.:“ , 。 , , 。”
2.紅艷艷 帶露水 淡淡
3.小女孩的爸爸在南沙當兵,小女孩能牢記著爸爸的囑咐,聽媽媽的話,不惹媽媽生氣。在媽媽生病時想到把幾瓣月季花的花瓣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所以說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意思對即可)
4.“略”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8
第6課《花瓣飄香》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課10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學會運用課外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運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3、通過誦讀《花瓣飄香》,培養學生敬愛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聯系生活,用下面的詞語在花瓣形的紙上寫上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送給母親。 花瓣 清香 惶恐 懂事 祝福 心愿幫助學生結合語境理解和運用詞語,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由古至今,母慈子孝的故事還有許多,古人孟郊就寫過《游子吟》,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你還知道哪些“母慈子孝”的詩歌和故事呢?找到后讀一讀,再寫一寫讀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閱讀與本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一個延伸,增強學生搜集信息、運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小女孩捧著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其實是一顆孝心,媽媽聞到的不僅僅是月季花的香味,其實是一份真情、一片濃濃的愛。如果給你一片花瓣,你打算將花瓣送給誰呢?想一想,寫一段話。 幫助學生在體會感悟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華,培養學生敬愛父母的美德。(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9
師:小女孩為什么“眼眶里閃動著淚花”?大家再讀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體會體會。
生1:小女孩非常思念自己的爸爸。
生2:小女孩擔心媽媽的病情。
生3:爸爸在南沙,小女孩一人照顧媽媽,顯得孤單。
生4:小女孩牢記爸爸的囑托,沒有惹媽媽生氣而激動。
生5:小女孩偷花,可能會受到花主人的責備,感到害怕。
生6:小女孩隨便摘了人家的花,惹媽媽生氣了,感到難過。
生7:小女孩沒有受到花主人批評,反而得到了關心,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師:大家體會得非常好,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大家也能讀好。
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師:聽了小女孩和“我”的對話,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生1: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生2:我祝愿小女孩的媽媽能早日康復。
生3:我想送一盆花給小女孩。
生4:我還想送一盆鮮花給小女孩的媽媽。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讓我們像小女孩一樣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朗讀課文,享受這份親情,享受讀書的快樂。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0
[課時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讀懂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關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等關鍵的詞句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地讀懂課文,通過朗讀體驗語義語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經驗,入境入情,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真摯、純
樸的親情。
[教學過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誰愿意再為大家讀讀課題?
生:(讀)花瓣飄香。
師:讀得真好聽。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束飄著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學們看,它們好看嗎?好看在哪里?
生:花紅紅的,真美。
生:這么多的花,開得真熱鬧。
師:是啊!看到這么美的一束花,你會特別想讀課文的哪一節呢?
生:我想讀讀第一節。
師:那就讀讀吧!
生:(讀第一節)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師:你眼中的花紅得真鮮艷,是紅艷艷的。還有誰想讀?
生:(另一位學生讀)
師:你看到的花真多,都開滿了。今天老師帶來是一束花,而我家門前可是一叢花,比這更多更美讓我們全班一起來欣賞欣賞這叢美麗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讀)
師:如果你家門前也有這樣一叢月季花,你會怎么對待它們呢?
生:我會在常常去看看它們,因為它們實在太美了。
師:是!美好的事物誰不愛呢!
生:我會經常給它們澆澆水、捉捉蟲,讓它們的花開得更鮮艷。
師:你真是一個愛花的人。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濃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純潔心靈。簡短的情節折射出的親情、友情使人掩卷難忘。這堂課的教學也可以說是開門即見景。教師精心地創設故事的氛圍,通過讓學生觀察月季花聯想課文的相關內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也正因為有這直觀的一束月季花帶來的美,讓學生的學習顯得更積極、更主動。而在教師的巧妙點撥下,學生對“紅艷艷”、“一叢”
“開滿”等詞的理解、朗讀也顯得更到位。]
師:這叢美麗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愛,它吸引來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發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誰愿意再帶大家聽聽這個故事。
生:(指名讀課文的2—11節)
師:在上節課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出示問題: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為什么作者還夸小女孩懂事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師:這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濃厚的興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它。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這時就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師在學生處于這種“憤”與“悱”的階段對其進行啟發與引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愛,但對于她摘花瓣的行為始終有些耿耿于懷,因為依照平常行為習慣的標準,摘花是不文明。在他們看來,一個有這一不良行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課時一個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問題,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也就順水推舟以這一問題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辯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會語言的魅力,得到心靈的陶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才能真正弄懂這個問題呢?
生:認真讀課文。
生:一邊讀一邊想。
生: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師: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那你們覺得是應該先自己讀書、思考還是應該先討論。
生:應該先讀書、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組的同學討論。
師:對,這樣的討論會更有效果。那么,就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的2—9節,你覺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從課文中畫出關鍵的句子來證明你的觀點。
生:(認真地閱讀、勾畫。)
師:(巡視指導)
師:不少同學已經胸有成竹了。那么我們就分小組討論討論。討論時,先把你勾畫地句子讀一讀,再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試著把你勾畫的句子讀好聽。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號同學主說,其他同學再他說完后幫他補充、糾正。
生:分小組按要求進行熱烈的討論。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墒呛⒆觽冏灾鲗W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賴于教師時時地引導與培養。在上面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就非常注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知道要先靜下心來讀書親近語言文字,靜下心來思考,然后再討論,這樣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導致討論的膚淺,達不到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目的。再如:當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不僅進一步明確討論內容,還就討論步驟、人員安排等細節進行了具體要求,這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小組討論有序、高效的進行。]
師:同學們在小組討論中一定有不少收獲,誰愿意向大家匯報一下。
生:我們小組一致認為小女孩很懂事。我們是從這句話中讀懂的: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ò昝先ハ窠q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師:(大屏幕出示這句話)
師: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為什么小女孩選擇會選擇花瓣作為禮物呢?
生:因為花瓣很美,媽媽會喜歡的。
師:每一個小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你有怎樣的感覺。
生:(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聞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覺得月季的花瓣軟軟的,像絨布一樣,感覺很舒服。
師:那么請你讀讀看,帶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讀)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
生:我剛才聞了聞這朵月季花,覺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湊近了才能聞到。
生:月季的香味雖然淡,但很優雅,一直飄到人的心窩里。
師:說得好。你來帶我們一起來聞一聞這月季花的香味。
生:(讀)(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師:你讀的這“香味”似乎太濃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試試看好嗎?
生:(再讀)(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師:聞起來真舒服!所以課文的題目就叫《花瓣飄香》。誰誰再來讀一讀,讓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飄蕩起來。
生:(深情地讀)花瓣飄香。
師:真香!
師:當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看到女兒特意為自己摘來的美麗的花瓣時,她一定很高興。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
生:我會輕輕扶摸著小女孩的頭,激動的說:“你真媽媽的乖女兒。”
生:我會緊緊摟住小女孩說:“你真孝順,真懂事。”
生:也許我會緊緊摟著她說不出一句話,因為,我太感動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這小小的花瓣能讓媽媽高興能讓媽媽感動,不僅僅是因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為它包含著小女孩對媽媽深深的愛。(板書:美,愛)
[創設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讓學生跳出旁觀者的身份,進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們的思想情感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在飽滿高昂的情緒中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想象媽媽看到花瓣的情景,不僅是對文章內容的補充,更讓學生體會到母女之間濃濃的親情,感受到小女孩的“愛”給媽媽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給讀者帶來的震撼與美好。]
師:老師讀了這句話也非常的感動,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兒長大了,也像小女孩這樣關心我、愛我,那我將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這句話讀了又讀。(教師范讀這句話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
師:同學們你們感動嗎?如果你也很感動,那么就像老師這樣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著用自己的真情來打動別人。
生:(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語文課程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從這種意義上講,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站在普通讀者——與學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動,入情入境的與學生真誠的對話。而實際的課堂效果也再次驗證: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qing四射時,學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師: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記住了爸爸的話不惹媽媽生氣。
師: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從這句話知道的:“‘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⒀劭衾镩W動著淚花!蹦仙吃谧鎳淖钅厦骐x家很遠的。
師: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這樣一位當解放軍的爸爸在保衛著祖國的南大門,你感到怎樣?
生:我會感到很光榮。
生:我會感到很驕傲。
生:我會感到很自豪。
師:說得對呀!你們這么一說倒讓我有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小女孩有這樣一位值得驕傲的爸爸,為什么此刻提到他時,眼眶里還會閃動著淚花呢?
生:在小組內小聲地討論后匯報。
生:我們這小組覺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遠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遠,當解放軍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師:說得有道理。
生:我們這小組覺得可能是因為媽媽生病了,小女孩覺得沒有照顧好媽媽,沒有完成爸爸交給的任務,感到自責,所以眼眶里閃動這淚花。
師:咦,這種想法挺特別。
生:剛才楊若甜同學說得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覺得小女孩還是盡力的去照顧她的媽媽了。你看,媽媽生病了,她還為媽媽送花瓣,想方設法讓媽媽高興呢。
生:一般像她這么大的小孩子還需要父母的照顧呢?可是,她卻能主動的關心媽媽,讓遠方的爸爸放心,說明她很懂事呀。
師:你們兩位說得真好。所以,作者才會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誰來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隨即調控,拋出一個看似奇怪的問題:小女孩有這樣一位值得驕傲的爸爸,為什么此刻提到他時,眼眶里還會閃動著淚花呢?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聯系上下文談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們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開辯論了。而在這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對小女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也進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純潔的心靈。]
師:剛才同學們是從小女孩說的這兩段話中讀懂她關心父母、懂事的。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無人舉手,很多同學在猶豫。)
師:似乎沒有了。但我們在看看剛才大家討論的這個問題,(再次出示問題: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為什么作者還夸小女孩懂事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嗎?
生:不是,是花瓣。
師:從課文的第幾節知道的?
生:第二節。
師:第二節寫的是小女孩摘花的過程,讀一讀這一節,你覺得小女孩是怎樣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時候非常小心。
師: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樣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齊聲答)想。
師:要想演得像,必須要讀懂劇本,也就是課文的第二節。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二節,其他同學一邊讀一邊想,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
生(指名讀后質疑)“俯“是什么意思?
師:有沒有同學知道?
生:(猶豫,不能確定。)
師:其實我們不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字,在課外書中,我們經?匆娝汀耙暋霸谝黄鸷铣梢粋詞——俯視。俯視的反義詞是——
生:(齊答)仰視。
師:仰視就是——
生:(齊答)抬頭向上看。
師:那么俯視就是——
生:(齊答)低下頭向下看。
師:俯視的“視”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頭。
[對于“俯”字的理解,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進行巧妙點撥,使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字義。]
師:對!案笔切∨⒄ò陼r的一個動作,這節中還有哪些詞也是描寫摘花瓣的動作的?
生:(讀書、勾畫、匯報)還有“摘了、捧著、穿過、跑遠了!
師:表演時,這一連串的動作不能漏掉。不僅如此
,還要注意這些動作是怎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演得逼真。請一位同學讀讀,看誰讀得像,等一會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試著有感情的讀)。
師:你們評評看她讀得像嗎?
生:我覺得她讀得像。特別是“小心地摘”和“雙手捧著”這些地方讀得讓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師:你聽的真仔細,請你也來讀一讀,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讀)。
生:她剛才“跑遠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飛快,跑遠了讓人看不到一樣。
師:你真用心,別人讀書的時候,你一邊讀一邊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現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請你也來讀一讀
生:(指名有感情的讀)。
師:讀得這樣好,相信一定會演得很好。請你演一演,老師來幫你配音。
。◣熒献鞅硌荩Y束時贏得同學的掌聲)
[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是以演代講,符合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并不盲目的追求課堂的熱鬧,而是巧妙的引導學生在表演前積極地內化語言:先引導學生質疑,理解難懂的詞語。再引導學生找出摘花瓣的動作以及怎樣完成這一動作的。最后引導學生評讀這一段文字。正因為語言內化得到位,所以當學生將語言再外化為動作表演出來時才顯得準確自然。學生點評的過程中能抓住關鍵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感受,可見是訓練有素的。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滲透了“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匠心獨具。]
師:老師想問問你,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會,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帶露水的花瓣把它獻給生病的媽媽。
師:為什么一定是要帶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為這樣的花瓣是最美的。
師:謝謝你的表演,也謝謝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還有沒有其他同學有問題想問她的?
生:我有一個問題。花瓣很美,由花瓣組成的花應該更美,那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來回答。因為在第5節中小女孩說:“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說明她很喜歡花。
生:我同意這種說法。花是給大家欣賞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歡的花摘走,影響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這樣就不會影響別人欣賞花了。
師:這么乖巧、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門前的花瓣,你會責怪她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讓媽媽高興,讓遠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許多人都愛觀賞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壞那份美麗,于是,她選擇了只摘花瓣。
師:哦!原來如此!正是摘花瓣這一細小的舉動,更讓人覺得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動了,所以在與小女孩的交談中,“我”始終是輕輕地詢問。正是因為作者的寬容,才會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會被這個故事所感動。小女孩對母親的那份濃濃的情意打動了作者的心,這情意正像香飄四方的花瓣一樣,悄悄地飄到了作者的心。這真是花瓣飄香啊!讓我們再讀讀課題吧!
生:(深情地讀課題)
師:也正是因為這份感動,作者才會將她看到的、聽到、想到的寫下來,讓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請每個同學自己再有感情地讀讀課文的第2-9節。將這份感動也深深地印在心間。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通過過渡語巧妙地將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滲透了滲透其中。]
師: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在兩盆花的下面,我都壓著一張賀卡,同學們,你們猜猜看,卡上可能會寫些什么?小組討論討論。
生:(熱烈討論后匯報)
生:“我”會在給小女孩的賀卡上寫“祝你的媽媽早日康復!痹诮o媽媽的賀卡上寫“謝謝你,媽媽!”
生:“我”會在給小女孩的賀卡上寫“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痹诮o媽媽的賀卡上寫“我愛你媽媽”。
生:“我”會在給媽媽的賀卡上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師:這句詩用在這里太恰當了。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兩句詩的呢?
生:因為,我覺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動了,她覺得自己也應該像小女孩那樣去關心媽媽,孝順媽媽,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這兩句詩。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發言,讓我忽然也想起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我們剛剛在練習4中學過的孟子說的兩句話,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生:(齊背)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師:意思是說——
生:關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關愛她。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生:(齊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師:意思是說——
生:關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時也要關心別人家的老人、孩子。
師:身邊值得我們關心愛護的人很多,如果你身邊有一朵美麗的月季你想送給誰,為什么呢?說得好的,老師就真的花給你一枝月季花,讓你送給想送的人。
生:送給親愛的媽媽,因為生我、養我非常辛苦。
生:送給爺爺奶奶,他們年齡大了,我應該好好孝順他們。
生:送給敬愛的老師,因為老師很關心我們。
……
師:一會功夫,老師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應求。看來,想表達心意的同學還真不少呢!那么沒有拿到花的同學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邊的親人、朋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呢?
生:媽媽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生:天越來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幫媽媽捂被子,媽媽會高興的。]
生:下個禮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壽,我想送給奶奶一個甜甜的吻,并對她說:奶奶,我永遠愛你,祝你永遠健康。
生:我想為老師泡一杯清香的茶,讓老師的聲音更動聽。
生:我想把我的壓歲錢寄給希望工程,讓更多的失學兒童能重返課堂。
……
師:同學們這么有創意。老師發現你們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善良、可愛,這些想法真讓人感動。其實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適當的方式,給人以驚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學們就試著做一做,用你獨特的方式向關心你以及你關心的人表達一份心意,并將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這樣具體的寫下來。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讓我們在來讀一讀課題。
師生:(共同深情地讀課題)
[人文性的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又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猜猜花盆下的賀卡上會寫些什么。這一訓練環節讓學生將此時內心的感受外化為語言表達出來,這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實踐機會,教師更是在利用這一環節悄悄地撥動孩子們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從關愛親人到關愛身邊所有值得關愛的人,從用“花”來表達心意到用“心”來表達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漸滋生起來、壯大起來、挺立起來。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教師始終牢牢把握住語文學科獨有的工具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回家實踐的過程中并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樣具體的寫下來。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當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人時,心中一定滿懷美好,此時請他們將這份心靈的感悟訴諸于筆端,會有一吐為快之感,也能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能力協調發展的目的。
在本堂課中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1
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接觸以為非?蓯坌∨,還記得她為媽媽做了一件什么事嗎?師板書:摘花瓣
今天的這節課上我們就通過細細的讀課文來走進她、感受她、真正地認識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個小女孩俯在花前,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然后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1.讀一讀,找一找課文的哪一段說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課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讀第二段,其他學生畫出摘花時的動作。
3.指名匯報。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著 (雙手捧著)
穿過 (飛快地穿過
4.自由認真讀第二段,體會動詞
5.指名讀。大家一邊聽,一邊想,看看你能不能通過她的朗讀看到這位小女孩。
6.指名匯報。
7.學生摘花,注意動作
8. 你為什么這么小心呀,輕輕地摘呀
9. 誰知道她為什么這么輕輕地摘。
10. 為什么不拿著這一片花瓣呢
11. 誰再來說一說她為什么這樣雙手捧著
12.聯系生活談什么時候用捧著
13. 小朋友來雙手捧一捧。
13.指名讀,讀出小女孩對花瓣的珍愛。評價:感受到珍愛了
14.指名讀,再小心一點。評價:能不能再珍愛一些
15.一起來感受一下,齊讀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雙手捧著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小朋友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有沒有什么問題?
為什么要飛快地跑?
摘了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
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這個花瓣有什么用?
為什么要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
過渡:課文中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我們大家都有這個問題對不對?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去深入的讀一讀課文。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在可課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學習三---五自然段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讀,
生匯報
我知道她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來呢?(板書:舍不得)
這段有沒有告訴我們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們從課文的其他的內容,看看你能不能從課文中讀出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讀
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讀,讀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覺?聞一聞
再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也告訴我們花很美的。
我家門前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
指名讀,讀得美一點
紅艷艷的花朵多美呀,還有什么地方也有(帶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燈片,帶露水的月季花
瞧紅艷艷的花朵,上面蘸著晶瑩的露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看到這么嬌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愛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誰能把小女孩的這句話再讀一讀呢?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ㄎ疑岵坏冒颜浠ǘ颊耍┲该x
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說這話話的時候還有一個什么詞呢?指名讀
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覺得自己怎么樣
誰再來把這句話讀好,讓我們感覺到既愛花,又有點內疚。自己練習讀一讀好不好
13. 師: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讀,指名2人讀
“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第三段哪個詞讓我們感受到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又見到那個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
細心地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這兩個字都跟心有關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為心里邊害怕,所以當我叫住她的時候,大家看她會怎樣做?
此時此刻她多么的尷尬啊,課文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不知所措)
齊讀。
同學們就因為她摘了別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覺這位小女孩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誠實)
是呀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這位誠實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讀第三段)
指名讀
分角色讀女生讀小女孩的話,男生讀我問的話。師評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擾這位小女孩,引讀女生。評你們讀得真好。
過渡:小朋友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為什么還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請大家讀下面幾個自然段,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2
第一課時
布置預習本課生字詞,課前了解情況。
一、初讀課文:(揭題、讀題)
1、你解決了哪些字詞。
2、串讀課文
3、把你自認為讀得比較好的句子讀一讀。
二、再讀課文:
討論:課題是“花瓣飄香”,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花瓣”嗎?說說你的理解。
請你用一句話概括課文。
請找出課文中評價小女孩的句子: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談談“懂事”:做(合適的事情)說(合適的話)
三、作者是怎樣來寫的呢?
寫女孩做的事情: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寫女孩說的話:課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學習女孩“行為”部分:
1、指名讀課文的2、3兩個自然段。
2、劃出小女孩的動作。
3、體味“動詞”:說說通過這個動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將自己讀成小女孩:完成一個角色轉換。以小女孩的身份來敘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讀
五、練習:
你已經成為小女孩了,你能將自己摘花時的心理寫出來嗎?
作業設計:
花瓣
一天清晨,我從一戶人家門前走過,看到那里有,(。N腋┰诨ㄇ埃。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 。╇p手捧著,( 。┤缓箫w快地穿過田野,跑向家中。(。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 。┯忠姷轿以谡ò辏徒凶×宋。我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心想:(。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昨天特別優秀的作業。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對“語言”部分的理解
過渡:人的動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而語言更是心靈的表述。今天我們來透過小女孩的語言,體會她的懂事。
1、讀:
(1)練讀(學生自由練習)
。2)師生對話(師為花的主人、學生為小女孩)
。3)同桌對話(角色變更,讀兩次)
(4)集體讀
2、結合“懂事”談談自己的理解
針對三次對話中女孩回答的內容來理解
3、通讀小女孩的表現(課文2-9自然段)
讀出作者對小女孩的評價: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三、評價作者:
作者對小女孩的態度。
作者的行為。
四、花瓣“香”飄何處?
五、練筆:(二選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著一盆月季來到了母親的房間……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3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第6課《花瓣飄香》。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十年教書,百年樹人。作為我們教育者,怎樣去塑造孩子們那還不成熟的心靈,不但要言傳身教,通過課文學習而授之于理,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途徑。《花瓣飄香》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敘事的記敘文,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為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也是按時間的不同分為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艷艷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通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部份(最后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花叢中,小心翼翼地捧著一片花瓣。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2、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會用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認、讀1個二類識字。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法
說教法: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教法:
1、據圖想象法:“圖”是對內容的描繪,“內容”是語言文字對事件的記載。本文可以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純樸的親情。
學法:
1、回答問題法:解答問題是加強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動腦。聽別人解答,也能對問題有所認識。
2、對話練習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說教學設計
我是抓住“小女孩”這個主要人物與“花”來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一說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談話后揭示課題。并提出問題“花瓣飄香”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什么以“花瓣飄香”為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啟發思考:這篇課文是怎樣圍繞月季花展開敘述的?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教師出示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花開。第二自然段寫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寫談花。第十一自然段寫送花。
三、逐層理解,品位語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為什么要用“小心”與“飛快”兩個字來描寫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態與動作?
我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
3、精讀第三段,因為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教學中啟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如“我輕輕地問”)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要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從中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具體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親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省略號省掉的會是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還有著一顆美好的心。她不光為了媽媽,還要想到別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作者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后,為什么買了兩盆月季花?為什么要擺放一盆在母親的窗臺上?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女孩的行動,給作者心靈上帶來的極大震撼與感染。
5、最后總結,①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征意義的理解。解答揭題時提出的疑問。這一點要注意,準確地進行點撥、引導。②根據板書對全文進行概括性復習。
說板書設計
6、花瓣飄香
開花 。ǜ攀觯
摘花 小心 飛快
談花 讓媽媽高興 別人要觀賞 (懂事,心靈美)
送花 小女孩 作者的母親
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清晰地顯示出課文的內容,還能突出文章的重難點。并能讓學生能根據板書,理解文章的中心,復習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它能體現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也把文章的脈絡展現出來了。
教學反思1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個教學,因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又有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
在此次教學之前,我就布置作業,讓學生去逛逛花店,聞聞花香。教學當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玫瑰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擺放在了講臺上,只覺得教室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我早早進教室,站在講臺旁擺弄那幾朵花,立刻有許多學生圍攏來,“老師,這花真美!”“那我以后經常帶花來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師,這花香不香?”“你聞聞看呢?”學生立刻你擠我,我擠你地湊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聞著。“香的!”“很淡的!薄恢挥X鈴聲響起,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此時揭示課題,進入文章中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备郀柣舱f:“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笨梢娭挥衅肺墩Z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生命的對話。雖然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實踐,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以及相互間不同閱讀體驗的啟示,這種淺嘗輒止的讀書很難進入到更深的層次。所以,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閱讀文本后,就應該開始設置一個提升閱讀水準的環節。
我請學生自導自演,巧妙地使孩子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地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么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說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
教學反思2
我的身邊沒有《花瓣飄香》的參考書,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把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現;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ò昝先ハ窠q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笔堑吐曋袔в兄⒆拥膭撛煨运伎,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遍W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么?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該有的柔性感動。
《花瓣飄香》這一課如果排成課本劇會更有味道,建議大家一起把這篇文章改寫成劇本。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該說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4
作者:陸秀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0
《花瓣飄香》第二課時中的一些情境設計
陸秀珍
在教研中,我聽了一節公開課,就是《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簡單,但情真意切。教者看似簡單情境設計卻十分有效的。尤其是前后《愛的奉獻》的播放,令人難忘。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一、課前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ㄔO計意圖:閱讀需要平和的心情,更需要寬松的氛圍。課前以〈愛的奉獻〉這首動人心弦的歌曲創設了情境,調準了舒緩、抒情的基調。師生的情感就出現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這就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的情感鋪墊了基礎,體現出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
五、升華課題。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小女孩捧著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媽媽聞到的不僅僅是月季花的香味,而是……
師:是啊,小女孩捧的其實是一顆孝心,一份真情,一片濃濃的愛。
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課題:花瓣飄香
。ㄔO計意圖:“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鼓舞和激勵!闭n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贊賞,熱情的鼓勵和精當的點撥。如綿綿細雨,悄悄地浸潤著學生的心田,留給學生的是一份真誠與感動。教學中教師以情激情,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撥動他們情感的心弦,讓情滿課堂,讓情與智和諧共生,讓課堂閃耀出動人的靈性。)
六、拓展延伸。
過渡語:這份愛正像這香飄四方的花瓣一樣,飄進了小女孩的心,飄進了作者的心,還飄進了老師的心,老師更希望她能夠飄到我們班每個同學的心田里。
下課時,老師想讓每個同學過來摘取一片花瓣,想一想,你打算將花瓣送給誰呢?
結語:是啊,我們要把這份愛獻給需要我們關心、幫助和溫暖的人們。
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七、再次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ㄔO計意圖:在教師動情的描述中,教室中又一次響起了〈愛的奉獻〉,學生在體會感悟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華,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愛的洗滌。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洋溢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花瓣飄香》案例分析 篇15
一、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簡煉的筆觸、生動的語言寫了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表明了她是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談花→送花”為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安排兩個課時來教學本課,下面是我要說的第二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根據課程標準和本文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精讀品味課文人物語言,練習分角色誦讀課文。
3、培養從小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感。
教學重、難點:從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中體會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的教學主要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讀書,通過讀書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只有學生會讀才樂讀,只有讀通、讀順才能被課文描寫的人物所打動。那么,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也學過敘事寫人的課文,而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自己借助工具書掃除疑難字詞的能力,能夠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加上這是一篇寫小女孩摘花的文章,學生對小女孩和摘花都比較親近,都想讀好課文,知道小女孩是怎樣的一個人。因此,我認為學生會保持良好的情緒去讀書、學習,會活躍課堂氣氛,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法選擇
教無定法,但有法可選,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思路順利進行。為了完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本文語言生動感人,寫作樸實無華,用詞貼切,字里行間蘊含的感情豐富。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和小女孩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通過自由讀、默讀、齊讀等形式進行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加深理解小女孩摘花瓣是為了送給生病的媽媽,從讀中感悟到小女孩愛花,愛媽媽的美好心靈。
2、談話,議論法。
教學過程我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談話交流來完成,比如在教學中提出:“小女孩子為什么摘花?為什么只摘花瓣?小女孩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后談話、議論來完成。
四、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我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促讀理解法: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初讀——感知課文——精讀——理解課文——再讀——體會情感。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體會小女孩子美好心靈時,我通過指導學生讀后自主找出相關的語句,合作交流、探究小女孩的心情及作者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這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訓練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加強了團結合作精神。
五、教學程序
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情,研究教法和學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而合理地安排教學程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本課時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
1、指名讀生字。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ㄒ陨蠌土暿菫榱藱z查學生對前一節課的學習情況,過渡到本課時的教學)
<一>細讀第一小節——花開
1、指名讀,說說主要講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花開”)
2、課文是怎樣寫花開的呢?
3、學生交流、明確:⑴花多:“一叢、開滿。”
、苹溃“紅艷艷。”
4、指導感情朗讀。
。ㄔ诮虒W中我運用朗讀法,引導學生細讀,抓住關鍵詞,體會花多、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