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通用12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贛江“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壯觀、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師:同學們,王勃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生交流
3、師:我們可不可以再次認真讀讀《少年王勃》這篇課文之后來討論王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試用幾個字來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才氣)
4、師:將才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激動人心的是課文的第幾段?(第四自然段)
二、精讀第四自然段
師:仔細地大聲朗讀這一段,看看才氣在什么地方展現?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都督對王勃的贊賞,但是當初都督一開始可不是這樣想的,這里還有個故事,課文沒有寫,現在我講給大家聽聽。(講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閻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閣內舉行宴會,邀請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參加。王勃路過此地,也被宴請來參加。他人小年紀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實,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閣序》,打算在宴會上大顯身手,顯示自己的才能,也讓他這做岳父的臉上有光,有面子。
宴會開始了,客人們喝酒祝賀,很熱鬧。這時,都督站了起來,得意洋洋地對客人們說:“今天我們能夠相聚在一起,實在是非常得開心,你們都是大文人,希望能為這滕王閣作一篇文章留作紀念。”說完,就裝模作樣地請賓客們做文章。
(4)聽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請讀——“奇才,真是奇才!”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讓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還非常佩服和欣賞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讓都督從自以為是到很欣賞他,靠的是什么?(才氣)
2、這才氣在文中也有詳細精彩的描寫,誰來讀讀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由來還有個故事呢?北宋有個畫家叫文與可。他畫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畫竹子的秘訣在哪里呢?原來,他在自己家種了各種各樣的竹子,他經常去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所以他每次畫竹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后來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現在誰來讀讀這個成語?指名讀。(讀出自信來!)齊讀
(4)師: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說他在心中已經寫好了,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創下來的。出示這個小“介紹”:
他寫文章的時候,開始并不認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幾杯酒,拉起被子便蒙頭睡覺,當然他并沒有睡覺,而是在靜心思考,構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開被子,提起筆來就寫,連一個字也不用改動。人們就說王勃這叫打腹稿。他的許多書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5)引讀:當時王勃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同學們,當時王勃心中已經想好了,為什么他不說:“讓我來寫!”而要說:“讓我來試試吧!”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謙虛)
(6)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很謙虛)
(7)我們都知道,參加宴會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著你,誰也不敢答應”?(都督要求當場寫慶賀的文章,時間又短,怕寫不好,有難度。相比之下,王勃卻是“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9)其他賓客都很為難,而王勃“寫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幾寫成了。”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生交流。能不能換幾個詞語來說說看?生交流
3、師:王勃寫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幾寫成了《滕王閣序》,尤其是哪一句讓都督拍案叫絕?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師: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為出名的,至今人們還傳誦著,成了——(齊讀:千古傳誦的名文)它到底展現了怎樣一幅美景呢?出示圖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誰來說說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鶩)
5、課文是怎樣描寫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然后將詩句對照起來體會。生自由讀。誰來談談你的體會。生交流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練習練習,試試將江上迷人的秋景通過你的朗讀美麗起來。
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2、師:這么美的景色王勃寫時就用了一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師:讀到如此美麗的佳句,我們不禁要感嘆14歲的王勃真不簡單,不只是我們認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氣,就連那位都督也終于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絕。
4、“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案”有幾種意思,出示:
(1)長形的桌子
(2)提出計劃、辦法等的文件
(3)事件
你覺得這里的“案”選哪種解釋?生交流。理解了這個“案”字相信這個詞語就理解了,誰來演一演都督當時是怎樣拍案叫絕的。
指名表演讀。練讀,讀出感嘆語氣。齊讀。
5、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全文共七段,1017個字,你對比你大兩三歲的王勃能寫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能說說王勃為什么會如此有才華嗎?(刻苦、愛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機會)
四、拓展:
1、像王勃這樣年少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有哪些人? (司馬光、駱賓王……)
生交流
師介紹:駱賓王與王勃在小的時候就顯現了才華,在文學上都很有成就,并與楊炯、盧照鄰一起稱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華橫溢,令人折服,現在就讓我們再次進入時光隧道,來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閣前,認識少年時代的王勃,拿起書本,齊讀課文。
五、作業:
1、(必做題)寫一寫“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描寫的情景。
2、(選做題)寫一段話,比一比看誰能用上“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胸有成竹”這些詞語。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美麗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 “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江邊的美麗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 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王勃是怎樣一個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氣)
3、老師認為他不只僅有才氣,而且是非常有才氣,書中用了一個詞:(生自由答:)
板書:奇才 (指導理解:少見的人才)
4、這節課俺們就來了解這位奇才。
過渡:在滕王閣的那次宴會上,王勃寫了一篇祝賀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詩,令都督拍案叫絕,你知道是哪句嗎?
(二)理解詩意,詩文對照
1、學習第三節
(1)交流出示古詩(指導讀)
(2)理解句義
A、指導生從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劃出“落霞與孤鶩齊飛”意思的句子。
用“~~~”劃出“秋水共長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圖片協助同學理解句義,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C、指導背誦
師結:小小年紀,竟能寫出如此絕妙的詩句,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導生用上動作)
過渡:其實王勃被都督成為“奇才”不只僅是因為這一詩句,還有更令人驚訝的表示,讀一讀第四節,找出描寫王勃表示的有關句子,并劃出關鍵的詞。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學習第四節
(1)交流出示句子:“王勃邊看……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討論:奇在哪兒?(生自由答:沒有事先準備,當場寫成。而且時間極短)
找關鍵詞體會(生說說自身的理解)
師:心中有了十足的掌握,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寫文章時,思路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時地流出,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為思路像流水,所以寫起來特別快,一氣呵成,這就是——(生答:筆走如飛)
師:多有才氣的王勃啊!讓俺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生齊讀)
(2)拓展
積累才氣的詞:(生自由答)
多出示(生讀一讀)
師結:小小年紀,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如此絕妙的文章,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3)探究:你知道他為什么這么有才氣嗎?(生自由答)
板書 :愛觀察、善考慮、多讀書、多積累
過渡:剛才俺們是從王勃的表示來體會他是位奇才,實際上,俺們還可以從他人的表示來體會他是位奇才。
2、學習第二節
(1)生自學,多出示句子
(2)交流:在座的都是哪些人?他們的表示怎樣?為什么?
師結:這么多有學問的人都不敢來嘗試,可見王勃多有才啊!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過渡: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王勃寫的《滕王閣序》的全文。
(四)課內拓展
多出示《滕王閣序》的全文
師:它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王勃不只少年時期就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之后還寫了不少有名的詩篇。今天老師帶來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俺們不只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時也讓俺們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氣,就要愛觀察、善考慮、多讀書、多積累。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的故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已初讀了課文,誰能說說少年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學生回答。(根據回答板書:有才氣)
4、課文中有一句話直接贊揚了王勃的才氣,你能找出來嗎?
(1)出示: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2)都督為什么而 “拍案叫絕”?說明了什么?
(3)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可以加上動作,表情等
(4)過渡:那么王勃非凡的才氣表現在哪呢?讓我們趕緊走進這個故事去看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這一段,思考:都督為什么邀請王勃參加宴會?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嗎?
2、指名回答。你從“聽說”這個詞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結:小小年紀的王勃,名聲在外,不過,這也只是聽說而已,王勃是否真有才氣呢?請接著往下讀。
三、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重陽節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這些被請來的客人也一定是怎樣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應。)為什么不敢答應呢?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們你推我讓,誰也不敢答應的時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學“凝望”
凝望就是:——專心致志地看、聚精會神地看、全神貫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出示)。
師述:王勃看得那么投入, 那么王勃此時僅僅是在看江上秋景嗎?不。
(3)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轉過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樣?誰來讀一讀?(指導讀好詞:胸有成竹)
B、指導讀句子:“讓我來試試吧!”讀出王勃的自信。
C、師小結:王勃雖然年少,卻非常虛心。王勃小小年紀,才高八斗。所以他寫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樣汩汩流出,這就是(生齊說:“文思如泉” )
指導讀詞:文思如泉
D、正因為他文思如泉,所以寫起來很快,一氣呵成,這就是(生齊說“筆走如飛” )
指導讀詞:筆走如飛
③誰能讀出王勃這種奇特的才能?
指讀“王勃邊看邊想……一會兒就寫成了。”
讓我們帶著崇佩之情再次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齊讀)
c王勃寫成了什么?(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
想看看《滕王閣序》嗎?幻燈出示《滕王閣序》。
d小結:看,王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這么長這么美的文章來,佩服嗎?怪不得引讀: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特別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令人拍案叫絕。
出示“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你能讀好它嗎?
指導節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來嗎?(落霞 孤騖 秋水 長天)
結合畫面理解:孤、騖、長天
課文中有一段話描寫的就是這樣的一幅美景。
(4)出示: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逐句品析
a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結合詩句朗讀)
過渡:在這水天一色的背景下,……引讀
b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指導讀好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 配合朗讀
小結:美的如此深遠,如此寧靜,如此祥和。
出示畫面 朗讀。
就是這么美的江上秋景,激起了王勃寫作的靈感。
師讀文字,生讀詩句。 生生合作。讀讀背背。
(5)師述過渡:多美的畫面,多美的詩句啊!讀到這里,不光是閻都督,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對王勃的才華橫溢而感到敬佩。讓我們來夸夸他。(相機板書: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文思如泉)
(6)再讀 “奇才!真是奇才!”這一句話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最后一小節。
理解“千古傳誦”。
五、總結全課,積累有關成語。
今天,我們讀了一個少年王勃的故事,讓我們認識一位( )的少年王勃。
《少年王勃》原文閱讀推薦: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遠方去探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滕王閣剛剛整修一新。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重陽節那天,前來參加宴會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少年王勃在騰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騰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四段。
3、體會贛江“水色一天,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江上的“水色一天,霞鶩齊飛”的壯觀,感受少年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華橫溢。
難點:理解《騰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教學策略:
讓學生觀察圖,使學生身臨其境有所感悟;聯系課文,理解重點詞句,通過反復朗讀,咀嚼,體會意境。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情激趣。
1、同學們,你們學過王勃的詩嗎?能背給大家聽嗎?他的詩寫得怎么樣?
2、讀課題,今天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寫《騰王閣序》的。
二、導知明標。
三、導學獲知。
1、借助拼音,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句,標出自然段。
3、指導學生觀察圖,弄清圖意。
4、齊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同桌讀生字,討論識字方法。
6、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口頭組詞,理解字義。
7、齊讀,指名讀生字。
8、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9、齊讀課文。
10、指導學生描寫和書寫生字。
四、檢測評價。
1、指名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說說詩句是描寫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我們繼續學習。
二、導知明標。
三、導學獲知。
1、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2、小組討論探究:王勃寫《騰王閣序》的原因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是什么?
3、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① 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這段講了什么?
② 示范讀第二段,思考:當都督要客人寫慶賀文章時,客人們的.表現是什么?
③ 小組讀第三段,討論:當客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這時王勃在干什么? b、觀察圖,你看到一幅怎樣的美景? c、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d、王勃看到什么美景?
④ 齊讀第四段。思考:哪些詞句表現王勃的文思敏捷?哪里看到詩寫得好?
聯系第四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意境。
⑤ 指名讀第五段,這段講了什么?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5、練習背誦。
6、總結全文。
四、檢測評價。
1、指名背誦
三、四段。
2、完成課后第4題。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著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 個生字,認識5 個二類字和2 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直面王勃
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少年王勃英姿勃發的圖
2、詢問:你知道這位英俊少年是誰嗎? 生交流:王勃(相機板書課題)指導讀題:多音字“少(sh ào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對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3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寫《滕王閣序》的。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思考一下: 從課文中你看到了一個( )的王勃。
2、請你來展示一下你的讀書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正音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
(課文主要講王勃應邀參加宴會,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后來《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過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滕王閣序》的嗎?寫得怎么樣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幾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這些內容。
學生瀏覽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感悟
1、請大家把心放到課文中,跟隨王勃一起走進滕王閣,走入那場宴會。自由讀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1 )從“誰也不敢答應”看出什么?
(2 )客人們這時心里會怎么想呢?
(3 )指導讀好這句話:體會客人們面面相覷,極其慌張,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對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這時的王勃在干什么呢?
(1 )指讀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學看課件。
(2 )交流并出示: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3 )指導讀這句話,從“凝望”、“邊看邊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欣賞畫面。從王勃“突然回轉身來”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機理解“胸有成竹”。
補充資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你覺得王勃怎樣?交流(出示成語:風華正茂 出類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筆下生花
(4 )指導朗讀:景美人更棒
3、王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又是怎樣寫《滕王閣序》的呢?(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想象王勃是如何奮筆疾書,一氣呵成的?交流指導讀好這個情境。
過渡:王勃在事先毫無準備,在極短時間之內寫的《滕王閣序》怎么樣呢?我們來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體會詩意,欣賞秋景:
(1 )多媒體播放秋景圖,想想這句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2 )出示: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邊讀邊欣賞秋景,邊看邊說: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什么樣的情景?
(3 )對比著讀詩、文,體會意境。
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聯翩,詩情大發,奮筆疾書,一氣呵成了這篇千古名文《滕王閣序》。都督聽人讀到——(引讀詩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絕——(引讀)
請你也學著都督的樣子來稱贊王勃,指導朗讀。現在我們就是參加宴會的賓客,你們有什么想對王勃說的?交流
有感情地齊讀第4 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王勃這位少年詩人還寫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樂誦讀)
五、布置作業,課外閱讀
1、背誦課文3 、4 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駱賓王,巧稱大象的曹沖、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課后找找他們的故事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體會贛江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王勃的才華橫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從讀書實踐中來。本設計注重學生讀的訓練,將讀做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品賞課文。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讀與練相結合,升華對文本的認識,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直面王勃
1、唐朝是是詩的繁榮時代,你們背過哪些唐詩呢?剛才聽同學們背了這么多的古詩,老師也很想背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師背詩)
【設計意圖:背誦古詩,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激發他們誦讀古詩文的興趣。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師引誦,撥動學生學習動力之琴弦,引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2、有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板書:王勃)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顯現出驚人的寫作天賦,曾寫過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那就是《滕téng王閣gé序xù》(投影出示后)請大家舉起小手,跟著老師將“序”寫一遍,注意,廣字頭的下面是“給予”的“予”,不是“矛盾”的“矛”。請同學們跟著老師齊讀三遍。
4、(板書:少年)“少”在這兒讀“shào”,這是一個多音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呢?可以組成哪些詞語?“少年王勃”這個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5、齊讀讀題。通過課前的預習,你對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你想到哪些有關的詞語來贊美王勃呢?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對詩人及寫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解文題,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并且將生字詞的教學分散到具體的語境中,避免字詞教學的機械性。】
6、少年王勃是怎樣寫成《騰王閣序》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王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初讀要求:
A、自讀課文,你能將下列空白處補充完整嗎?
少年王勃去父親,路經時受到姓的的邀yāo請,參加慶祝滕王閣裝修一新的。那天,王勃著窗外美景,創作了一篇慶賀。都督“(,)”時,贊不絕口。
B、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2、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設計意圖:讀通是讀懂的前提,讓學生借助課后注音,以及初讀要求進行有目的地閱讀,以學生自己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的感性體驗,初讀入情入境。】
3、讀后交流:少年王勃去(探tàn望)父親,路經(南昌chāng)時受到姓(閻yán)的(都dū督dū)的邀yāo請,參加慶祝滕王閣裝修一新的(宴yàn會)。那天,王勃(凝níng望)著窗外美景,創作了一篇慶賀(文章zhāng)。都督(讀dú到)“(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贊不絕口。
4、去掉生字的拼音,你還認識他們嗎?
A、指名讀,齊讀
探望南昌都督宴會讀到
滕王閣序姓閻邀請凝望
B、聯系課文與填空,說一說對詞語的理解。
5、全班自由交流: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交流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交流,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三、詩文對照,賞析美景
1、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相應的句子。
A、自讀課文,劃出相應的句子。
B、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yā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①自由讀句子,注意把句子讀正確。
②指讀,認識生字詞“野鴨”即“鶩”。
③再讀句子,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短短的14個字就描繪出來了,(指詩句,多媒體播放課文秋景圖,想想這句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齊讀。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則千古名句,怎樣才能讀出它的節奏來?
A、同桌互讀,讀對了,夸夸他,讀錯了,幫幫他,并請他再讀讀。
B、指名讀,標上停頓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c、齊讀。
【設計意圖:凸顯“整合”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學會品詞析句,品味語言精妙。多種形式的朗讀為背誦及默寫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最終做到熟讀成誦。】
四、再讀課文,體驗感悟
1、自由讀課文,把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寫了王勃的什么事?
2、出示填空:
課文主要寫了(誰)在(什么地方)參加宴會時,都督請人寫慶賀文章,在座的客人,(誰)文思如泉,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設計意圖:開頭的“自讀課文,你能將下列空白處補充完整嗎?”的重點是為了讓學生隨課文理解生字詞,而此處填空的目的則是訓練學生的閱讀之后的概括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埋下伏筆。】
3、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自由質疑,拓展閱讀
1、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預設:閻都督邀請去參加宴會客人都不敢答應寫慶賀文章,為什么呢?
閻都督夸王勃是“奇才”,奇在何處呢?)
2、小結:王勃小小年紀,就名聲在外,居然被閻都督邀請去參加宴會,不過,這也只是聽說而已,王勃是否真是那么有才氣嗎?你們還有這些問題沒有搞懂,怎么辦呢?請同學們課后讀一讀有關王勃的故事,再聯系課文思考。我們下堂課接著學。
【設計意圖:學習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適當引領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引導學生思考,進而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3、布置作業: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的故事。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8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滕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霧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2個多音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9、少年王勃)
2、簡介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滕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滕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 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滕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學生再讀生字。
2、分析字型、結構。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督、宴、叔、序”的寫法。
4、學生描紅,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總結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像“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
3、從本課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體會詩句意境。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會唐代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
教輔資源:蘇教版教師用書。
研究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設計
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9少年王勃)
2.簡介滕王閣。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的大概內容。
2.聽師范讀,感受當時的氛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2.檢查長句子的朗讀。
3.討論:你從哪個詞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四、學寫生字。
范寫,學生完成課后描紅。
六、作業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默寫詞語。
2.指名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以換成什么詞?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三、學習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現怎樣?
2.過渡: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4、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
(1)理解句意。
(2)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
2.指名朗讀最后一句話。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絕”?
3、如果你也在現場,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背誦。
三、積累內化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3.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結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四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一、談話揭示課題。
1.生齊讀可提,請學生介紹王勃。(教師補充)
2.專心聽介紹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按要求自讀課文。
2.注意聽老師的范讀。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練讀,開火車讀,齊讀。
2.練讀長句。
3.初步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寫生字。
練習寫字。
六、完成作業。
一、復習導入。
1.默寫詞語。
2.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討論,交流。
三、學習第2——4自然段。
1,同學們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
2.指導觀察圖畫,自由讀,劃一劃,全班交流。
3、朗讀第三自然段。
4、練習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結合圖畫和第三自然段內容
(2)全班交流。
2.說一說,演一演。
3、學生回答。
4.練習背誦。
三、積累內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讀
3.全班讀課文。
四、小結
學生認真聽師小結。
五、完成作業。
【作業布置】:
1、抄寫并聽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騰王閣序》拍案叫絕千古傳誦奇才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課
1、今天,學習第九課——少年王勃。師板書課題,學生跟寫,
2、指讀、齊讀課題,提示:少(shao)是多音字。
3、課前同學們都已經自主預習了,一定做了很多工作。
讀熟課文的同學舉舉手?字詞的讀音都掌握了嗎?
4、檢查字詞。
第一屏:滕王閣
“閣”(知道什么是閣嗎?生先說):類似樓房的一種建筑,一般是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建筑在高處,可以憑高遠眺。
你們了解滕王閣嗎?(學生補充資料)對,滕王閣在現在的江西省南昌市贛江邊,是唐高祖的兒子騰王李元嬰在這里任都督時所建,所以以“滕王”為名,叫滕王閣。是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享有“西江第一樓”的美譽。(出圖)
第二屏:都督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提醒:“都督”連起來讀,第二個“督”讀得輕一點。生齊讀。
師:都督是古時候的軍事長官。
“督”字注意寫法,特別注意寫好哪一筆?強調上半部分“叔”沒有勾。師范寫,生練寫兩遍。
第三屏: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拍案叫絕
四字詞語讀得好,平日里要多注意積累。
小結:預習的很充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主動查查相關資料,幫助學習。好習慣繼續保持!
5、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你們了解王勃嗎?查沒查相關的資料?(學生介紹相關資料)師適時補充: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從小能做詩賦,顯示出超凡的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并稱“初唐四杰”。
小結:遇到這樣寫人的文章,查一查與人物相關的資料、生平、簡介等,這是自主預習的內容。
二、整體感知
過渡:文章講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自己讀讀書。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文章的大體內容。(一人)
出示屏幕:時間:重陽節
地點:滕王閣
誰:少年王勃
干什么:寫下《滕王閣序》
你們看,把這些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了這些,同學們想用什么詞送給少年王勃?(有才華、才氣、了不起)師:不僅有才氣,而且非常有才氣書中用了一個詞——“奇才”。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奇才?(有特殊才能的)
三、細讀全文
過渡:過渡:從哪兒看出王勃是一個(有才華、了不起)堪稱奇才的人?同學們默讀全文,畫一畫相關的句子。
(一)、品讀王勃表現——體會“奇才”
1、指名讀句子。
2、出示這段話。在這段話中發現沒有,有幾個重要的詞語真的能感受到王勃是奇才,誰來交流交流?
胸有成竹:心中有十足的把握。(沒有事先準備,當場寫成,時間很短)
文思如泉:寫文章時,思路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
筆走如飛:因為思路像流水,寫起來特別快,一氣呵成。
3、小結:我們在讀句子的時候,弄明白主要詞語的意思,就能讀懂句子的意思。
(二)、理解學習“霞鶩齊飛、水天一色”——體會詩句的“奇”。
過渡:還從哪兒能看出王勃是奇才呢?誰接著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1、我們還從哪兒看出王勃是奇才?
2、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傳世佳句。生讀句子。
2、詩句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象?用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3、出段落、詩句。讓學生說明詩句意。
詩句寫得很精練,每個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聯系前面兩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個字的,也可以是一句詩的。
老師來考考你:“鶩”指的是什么?“孤鶩”?
小結:讀懂這個詞,這句詩的意思就讀懂了。說說下一句的意思。
4、讓我們想象著詩句描繪的畫面,讀一讀。先練一練。
5、配樂,教師引讀。讀出秋景的寧靜、深遠之美。
音樂響。先指名。
第一層:讀出景色的空曠、遼遠:
師:王勃站在滕王閣窗前,此時正是初秋時節,眼前的贛江江水放眼流淌,一望無際,——
望著如此空曠、遼遠的秋景,王勃寫下了千古吟誦的絕句——
第二層:讀出景色的寧靜、壯美:
師:在夕陽的映襯下,一切是那么的美麗,一只野鴨不知道將要飛向何方——
望著如此壯觀、美麗的秋景,王勃禁不住吟誦——
晚霞飄浮,孤鶩上翔,仿佛在一起飛行,秋水清澈,長天明凈,相映成水天一色——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11
一、導入
1、前面我們學了第7、8課人物故事,分別以具體的是咧寫了菩薩心腸的朱德總司令和( )的李廣將軍。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人物故事,9少年王勃
2、過渡:這篇課文作者抓住王勃的特點來寫的呢,請孩子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
1、自主讀課文。
2、匯報交流。
師:你知道課文寫了王勃的什么特點?
生:才氣、奇才、才華橫溢……
師:孩子們真會讀書,文中都督是怎樣稱贊王勃的?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師:有誰注意到都督說這話時的動作?
生:拍案叫絕
師: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有誰能學著都督拍案叫絕,稱贊王勃呢?
生:指名表演——齊讀。
過渡:見多識廣的都督竟然對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連聲稱贊,拍案叫絕,是什么原因呢?(讓學生思考片刻)
三、學習詩文,體會“奇才”。
1、出示課件(詩句):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齊讀詩句。
過渡:這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從文中找出哪句話描寫這句詩。
1、請你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用橫線畫下來。
2、 匯報
師:你找到的是:……(注意引導學生判斷)
師:你認為這段話描寫的美嗎?(美)那么,用你朗讀表現出這美景。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這段話描寫了哪些景物?
(天、水、鴨、霞)
7、這段話中描寫的景物與詩中的景物向對應的是?
(天——長天、水——秋水、野鴨——孤鶩、云霞——落霞)
8品讀詩句
那么,該怎么讀這句詩呢?(指導讀出節奏)
落霞 與孤鶩 起飛,秋水 共長天 一色。
過渡:難怪,王勃用精妙的詩句,贏得都督的夸獎。那么,文中還可以從哪些詞、句看出王勃的詩歌很有才氣的人?
四、關注人物,捕捉細節,深化“奇才”
1、【自主學習】請你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體會王勃的奇才。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情況。
3、匯報;
指名:你從哪兒看出他是奇才?
①、 聽說……邀請……(小有名氣)
②、 當都督要求寫一篇慶賀文章是,在宴會上眾人的表現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推脫,不敢答應)
(習作指導:這段沒有直接寫王勃,而是寫那些文人墨客的表現,來烘托王勃的才氣。以后這種側面烘托的寫法可以運用到我們是習作中。)
③、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王勃寫寫作時是什么狀態,好,快,)
④、那么王勃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
(引導:他寫文章前是怎么做的?你能在3、4自然段中找到寫詩做的詞語。)
“凝望”可以換成“看著”嗎?為什么?僅僅是“凝望”嗎?還邊看邊思。于是就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尤其詩句:“落霞 與孤鶩 起飛,秋水 共長天 一色。”成了名句。
⑤、習作指導
看來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是: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板書)
你也想象王勃那樣寫出好文章就得,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過渡:現在我們再次朗讀課文3、4自然段,感受這位少年王勃的才華。
五、朗讀背誦。
齊讀——看提示詞背誦(你能看著這些提示詞背誦3、4自然段嗎)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這樣年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有哪些?
(司馬光,刻苦練字的懷素,敢破陋習的孫中山……)
2、你想過怎樣使自己變得更聰明一些嗎?
(像王勃勤思考,勤觀察,敢于創作……)
七、板書
9、少年王勃
奇才、才氣、才華橫溢
凝望江景 邊看邊思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教學目標及要求
知識目標
1、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氣。
能力目標借助多媒體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感受滕王閣的美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及才華橫溢。
三年級語文下冊《少年王勃》教案 篇12
作者:華靜芳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2
聽尤麗娟老師的《少年王勃》
華靜芳 發表【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一早到學校,就收到校長室發來的飛鴿傳書,有幸聽了尤老師上的《少年王勃》一課。這是一篇寫人物的文章,通過刻畫王勃寫《滕王閣序》的過程,表現王勃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尤老師上的是第一課時,總的感覺在各環節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基礎知識抓得很扎實。
1、 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說到以學生為主體,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天天掛在嘴邊念叨。可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卻也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在初讀課文時,尤老師讓學生分段朗讀,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讀完后,讓讀的學生自己說說讀得怎么樣,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老師及時鼓勵學生再來一次,在這樣平和的氛圍中,學生沒有了思想上的負擔,朗讀的效果自然比上一次好。反過來看,平時的學生點評,特別是初讀課文時,因對課文語言觸摸次數少,讀得少流利的現象是很多的,有時點評會出現專給同學挑毛病的現象,這樣一來,朗讀課文的同學在心理上會有一定的壓力,第二次的朗讀,他會刻意去注意,不能真正投入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學生自己分析結構后,尤老師問大家:“哪個生字需要老師帶大家一起來寫的?”許多學生都建議教“敢”,尤老師和大家認真學習了這個生字,在范寫后,要求學生檢查下老師書寫的字,學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從這一些微小的細節,卻反映出了一個老師的教學理念,心里時刻裝著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賞識他們。
2、注重初讀,掃清閱讀障礙。
在每段朗讀后,老師都能引導學生把生字詞語讀準,尤老師特別有心地把每段的生字詞在讀完一段后及時出示,和學生一遍遍地讀,正音。課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文本親密接觸,基本上達到了讀得通順、讀得流利的教學要求。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題目看,這篇課文寫的是少年時候的王勃,突出“少年”一詞,小小年紀的王勃就能寫下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不能不讓人驚奇與敬佩。有的學生會對王勃的另一首詩句印象深刻“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由此引入對王勃的介紹,滕王閣更是以王勃的這篇序而名揚海內。看得出來,尤老師班上的學生預習工作做得很好,許多學生都能把課前了解到的,急于和大家分享。
4、扣“才華”,整體感知文章。
王勃的才華橫溢,是貫穿這篇文章的主線,尤老師以“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整體上感知課文大意。第二課時,就圍繞“從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有才華的?”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要說有什么建議的話,我覺得在學生介紹王勃,滕王閣的資料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整理能力,有時資料上顯示的是比較綜合的,語言晦澀的文字,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如能把這些信息稍加整理,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其余學生會聽得更清楚明白。另外在介紹時,圖片的輔助功能體現不夠明顯。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