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精選12篇)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1
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兩個小朋友(兄弟倆)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他們所做的游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著寫了“我”(哥哥)無意中發現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變成了綠色的;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后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現的喜悅。
課文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著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課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對閱讀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課文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這也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難點所在。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2
我一直認為,學生的感悟不僅可以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從而體驗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時,我就把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一小課題帶入了課堂?
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雖然當時學生只是擠在講臺前觀看我小小的電腦屏幕,但學生還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們產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沖動,與此同時,我便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
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么游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
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孩子們拿著筆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3,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重點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的情感,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有關蒲公英的掛圖,照片)
2,自讀課文,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會做課后練習.
a,讀出對草地,對蒲公英的喜愛.
b,理解描寫草地可愛,蒲公英有趣的詞句.
c,抄寫好句子.
教學過程
(二課時)
步驟設計
教學互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介紹蒲公英
1, 說說蒲公英的樣子,顏色,生長在哪里 (注意介紹時的順序)
二,檢查自學
1,認識"釣擾"與"鉤攏"的區別,并組詞,造句.
2,說說要寫的字有哪些要特別注意:交流寫字體會:耍(要) 裝(土) 絨(成) 假(幾)察 瓣(瓜) 掌
3, 交流學詞的收獲(讀詞說詞意)
一本正經 引人注目 盛開 玩耍 使勁 絨毛 假裝 這些 釣魚 觀察 花瓣 合攏 手掌 有趣
4, 指四名學生讀書,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 (板書:采地玩耍,發現蒲公英變色)
1,認識兩個字.
2,會寫13個字.
3,交流學詞收獲.
4,大體理解內容及順序.
三,學習12段
1,練習熟讀課文,弄清哥倆在草地上玩耍的過程.知道他們怎樣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揣摩兄弟倆的心理,神態,據此設計相關動作,對話:
(1),讀第一段,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一大片草地—長滿了蒲公英—蒲公英盛開
用"當……時候……"說話
為什么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草地就變成金色的呢
(2),讀第二段,"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a,為什么常常在草地上玩耍(草地松軟,綠色像鋪了地毯,蒲公英盛開是金色的,很美,大自然的空氣很好)
b,兄弟倆怎樣玩耍,用序號標出玩得順序.
a跑(弟弟跑到哥哥前面)
b裝(哥哥假裝一本正經)
c喊(哥哥喊弟弟名字)
d回頭(弟弟回頭)
e吹(哥哥使勁一吹)
f裝(弟弟假裝打哈欠)
弟弟演:跑,回頭,打哈欠
哥哥演:裝,喊,吹,表演完討論:就這樣……,為什么說蒲公英會給我們帶來歡樂
在比較中體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訓練學生對好詞的積累,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
四,學習3,4自然段
1,指名讀.如果指兩名讀,想想應該怎樣分著讀 為什么 第一次發現與第二次發現.
2,提問:兩次發現有什么不同 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第一次的發現是無意中的發現,因為"起得很早"偶爾發現草地不是金色的.中午回家是金色的.第二次發現是第一次發現的繼續,是深入進去的發現,是帶有探究性的發現,是有意識地.在仔細觀察上的發現.啟示:無意中發現,在加以探究才會有收獲.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探究發現蒲公英的花像手掌,夜晚合上,草地是綠色的,蒲公英的花白天張開,草地變成金色.
3,草地怎樣可愛,蒲公英怎樣有趣,蒲公英為什么成為"我們"最喜愛的花 最后一段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帶著這種感情讀讀課文.
讓學生理解"并"字的作用
"打比方"的作用.
讓學生了解蒲公英花開花合與人的 或晝夜變換有關.
五,感情朗讀
讀出對草地,對蒲公英的喜愛
六,指導寫字
耍:上面不要寫成"西"
絨:右邊不要寫成"成"絨毛,絨線,燈心絨
裝:(壯+衣) 勁 假 察
課外作業
1,談收獲:a,用詞準確,14個詞語用得好.b,打比方: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c,大自然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了解自然,會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活.d,條理清楚,先介紹自己的窗外,再敘述玩耍的情景,再敘述發現草地的變化,最后直抒胸臆,總結全文.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板書設計:
金色的草地
在草地上玩耍 發現蒲公英張合秘密
中午 夜晚
弟弟:跑,回頭,打哈欠 金色 綠色
哥哥:裝,喊,使勁吹 張開 合上
可愛的草地 有趣的蒲公英
家庭作業:
聽寫14個詞語.寫出張開,嬉皮笑臉,有趣,熱鬧,古老,粗壯,潔白 張開的反義詞合攏 一本正經 無味 寂靜 年輕 細微 漆黑
摘抄好句子:課后一句 比喻句 當……的時候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4
教學目標:
1、 學會“色、草、片、變、并、而、怎”8個生字,會認“英、鉤、注、意、觀、察、便、張”8個生字,認識偏旁“又”。
2、 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
3、 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課文部分。
2、 體會第1自然段的發現與第2自然段的發現有什么不同,增強觀察自然的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
二、自主合作,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文中要求學會和要求會認的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座互讀,讀準字音。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由小組長抽讀生字卡片。
4學生通過玩“開火車”等游戲識記生字(去掉音節)。
5學生再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第一節。
1、學生朗讀第一節。
2、聽了朗讀,你知道了什么?草地為什么會變成金黃色?
3、看到這片金黃色的草地,你會說什么?
4、再讀第1自然段。
四、寫字教學。
1、出示本課生字:色、草、片、變
2、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3、交流識記方法,口頭組詞。
4、重點指導書寫:片、變。老師范寫。
5、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導入談話。
2、 設疑激趣:這片草地不僅美,還很有趣呢!小男孩發現什么有趣呢?想不想知道?讓我們趕快讀讀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讀悟質疑。
1、 學生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
2、 說說小男孩發現了什么?
3、 出示早中晚草地顏色變化的三個句子,自主讀悟。
4、 出示草地顏色變化的畫面,觀察,自由談感受。
5、 質疑:讀了句子,看了畫面你有什么疑問嗎?
6、 這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草地,讓我們連起來讀讀這段吧!讀出你的體會,齊讀第2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 草地的顏色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想知道,我們也想知道。請同學們帶著以上問題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想自己能讀懂什么?
2、 小組合作學習。
(1) 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與小組的學習伙伴交流。
(2) 詞語質疑,組內嘗試解決。
3、 匯報交流。
(1)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 理解“合攏”“攥成”“張開”
4、 自由朗讀蒲公英的花瓣開合的三個句子,了解草地變色的原因。
5、 大家讀的這么好,如果加上動作、表情再讀一定更棒。指名讀。
6、 這段寫得真好,你喜歡嗎?愿意背下來嗎?
7、 比一比誰背得快。
四、激發情感,體驗樂趣。
1、 原來草地顏色的變化是由蒲公英的開合引起的呀!那你們喜歡這神奇的蒲公英嗎?小男孩更喜歡,讓我們帶著對蒲公英的喜愛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 交流討論:為什么它和我一起睡覺,也和我一起起床?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五、回歸整體,升華感受。
1、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 你想夸夸小男孩嗎?
六、識字寫字,拓展延伸。
1、 出示“發、并、而、怎”,指名讀,齊讀。
2、 指導認識“又”字旁。
3、 交流怎么記住這幾個字?
4、 仔細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說說寫好它們,你有什么發現?
5、 老師范寫“怎”。
6、 學生描紅、練寫。
7、 布置課外實踐活動。
七、自選段落,背誦積累。
板書設計: 17金色的草地
早上 小拳頭 綠色
留心觀察
中午 張開 金色 善于發現
傍晚 合攏 綠色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善于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節是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蒲公英的變化,學習作者善于觀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整體入手、以情貫穿。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為什么要寫蒲公英這種小花呢?
生讀后紛紛舉手,
生1:我認為作者和弟弟吹那小絨毛玩很開心,所以他就寫蒲公英。
生2:因為作者很喜歡蒲公英,課文里寫著: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歡的一種花。
生3:蒲公英一會黃一會綠,很有意思。
二、引入情境,體會感情。
大屏幕顯示一個小孩吹蒲公英種子,同學們看后笑逐顏開,“哎,真有意思!”“那時候我也玩過。”
師:吹過這種絨毛的小朋友請舉手。
生:老師,我們屯水壕邊上有婆婆丁,我們上學路過,經常吹著玩。
師:是嗎?那一定很有趣了。
生:可好玩了。
師:可好玩了?能換一個詞嗎?答案就在書中。
生:可開心了。
師:小作者和你們一樣開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課文中,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師:誰敢站起來讀,同學們聽聽他開心嗎?
指導學生朗讀。先叫不好的學生讀,大家評價后再叫好的同學讀。最后同桌讀。
師:這么開心的事后來怎么不做了呢?
生:因為他有了一個新發現。
生:他發現蒲公英和我們一起起來一起睡覺。
生疑惑地:老師,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們的手呢?怎么合攏?
師:這樣吧,我們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發現。
大屏幕顯示:公雞打鳴,草地是綠色的,畫外配樂朗讀課文:“那天——而是綠色的。”
中午,草地一片金黃;傍晚,草地又綠了。一個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寫在小孩腦中浮現:早晨花瓣合攏——太陽升起花瓣慢慢張開——晚上又合攏。
學生在下面有說有笑,“你看那花瓣!”“課文讀得真好聽”
師:怎么樣?說說你的新發現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沒開花,到白天才開花,晚上又并上了。
師:現在你明白了嗎?(叫剛才提問題的同學)
生:蒲公英開花的時候就像這樣,(手掌張開成花狀),合上的時候好像這樣(手指并成團狀)
師:你這樣比劃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學學。
這次我們小組讀第四段,一邊讀一邊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樣子,一會咱們小組比讀。
有了這個新發現作者會怎么想呢?
生:原來蒲公英這么好玩,一會開一會合。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別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覺呢。
師驚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課文里不是寫著嗎,“從那時起,我們不再隨意揪它——一起起床”
師:你可真棒,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去了,而且讀得很有感情,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了,他是把蒲公英當成了自己的伙伴。對待自己的伙伴能像剛才那樣嗎?再來一遍。
生再讀。
師:這才更喜歡蒲公英了呢。其實花草樹木也是有生命的,它們就像我們的伙伴,我們應該愛護。
三、通讀全文、回到整體。
大聲讀全篇課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聲音里,哪一個能像小作者一樣喜愛蒲公英,就站起來讀課文。
四、利用方法、課外延伸。
你也有喜愛的花草嗎?和同桌說一說。老師給你們三天的時間,你去仔細觀察,三天后我們來到課堂說說你的新發現。
再讓學生說說觀察方法。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6
《金色的草地》一文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種子時的情形,情節真實生動,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調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會心微笑,美麗的草地和蒲公英給兄弟倆帶來了很大的快樂,而且課文也講明白了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要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進入情景并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一現象,效果會更好。
這一課雖然是語文課,但是也包含著科學知識,那就是晝夜交替對植物的影響,晝夜不斷的交替出現,光照和溫度也相應的發生變化,植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也會調整自身的情況。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釣、攏”,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去草地上玩過嗎?展現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樣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板書課題)草地是金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自讀課文
1.請各自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讀書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這片草地出現在哪里?為什么稱這片草地為金色的草地?
學生思考討論后指名朗讀相關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b.誰了解蒲公英?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長情況。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頭狀花序,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莖都可入藥。
2.第2自然段
a.二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它告訴我們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么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后同桌間互相邊說邊演一演。
c.同桌練習后指名一對同桌學生上臺邊說邊演。師生共同評價后,再推選一對學生表演。
d.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3.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著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1.2自然段。
上學期在三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科學習和常規中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能復述各種故事,背誦詩歌。多數性格活潑、開朗,會主動和老師交流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見,知道主動學習。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上課好動、坐不住、喜歡講空話,之間的差距較大等,這些有待在本學期中糾正。這學期我們三位老師主要針對語言和計算等方面對進行加強教育,為進入小學做好前期工作。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釣,攏",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3.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尋找蒲公英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去草地上玩過嗎 展現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樣的 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 (板書課題)草地是金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自讀課文
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玩耍 一本正經 謝寥(liào)沙 絨毛 假裝 釣(diào)魚
觀察 花瓣 合攏(lǒng) 手掌 有趣
讀書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這片草地出現在哪里 為什么稱這片草地為金色的草地
學生思考討論后指名朗讀相關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b.誰了解蒲公英 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長情況.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頭狀花序,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莖都可入藥.
2.第2自然段
a.同學們能夠告訴我們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嗎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么玩的 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后請兩位同學互相邊說邊演一演.
c.師生共同評價后,再推選一對學生表演.
d.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學生描述.
e.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2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 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著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1.2自然段.
作業:
家聽課文生詞.
教師著重提示以下幾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寫成"西"下少一橫的形狀.
"絨",左邊是"纟",右邊是"戎","戎"字左下不是" 廾".
"釣",右邊是"勺",不是"勾".
"瓣",中間是個"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些.
2,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第二課時
復習一,二段
1.聽寫詞語,每個詞語讀兩遍.
2. 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說說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為開滿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當有花結籽吐絮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就可以摘下帶絮的種子吹著玩.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看到,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媽媽給它裝的白色降落飄起來了,飛得很遠很遠……多美的景致啊!還有更有趣的事呢,我還發現這草地會變色呢!這又是為什么呢 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課文,共同地探究這個奧秘.
a.學生讀課文.
b.指名說說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顏色的.
c.草地怎么會變色 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教師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誰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釋
e. 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釣魚的我又新發現了這一有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變化
a.齊讀第4自然段.
b.我們大家都愛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你覺得這種說法恰切不恰當
聯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
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
2,小結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人類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會找到歡樂!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完成作業:
填寫百年訓練第二課.
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9
學校目標
1.認識生字“釣、攏”,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尋找蒲公英的圖片及資料。
2.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去草地上玩過嗎?展現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樣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板書課題)草地是金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請各自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一本正經、絨毛、假裝、釣魚、觀察、花瓣、手掌、有趣
三、讀書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這片草地出現在哪里?為什么稱這片草地為金色的草地?
學生思考討論后指名朗讀相關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b.誰了解蒲公英?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長情況。
蒲公英,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頭狀花序,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莖都可人藥。
2.第2自然段
a.二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它告訴我們蒲公英媽媽是怎么樣傳播種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么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后同桌之間邊說邊演一演。
c.同桌練習后指名一對同桌學生上臺邊說邊演。師生共同評價后,再推選一對學生表演。
d.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四、學生描述
1.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2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著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1.2自然段。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10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著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養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文中的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關系?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系。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游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么新發現?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現: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么小作者這么厲害,能發現這個秘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現之后,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秘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書設計:
發現
早晨中午傍晚
綠金綠
合張合
喜愛
教學反思:
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通過閱讀,學生對課前的問題已完全掌握,學會理解課文內容并非最終目的。語文教材是培養學生實踐精神的范例。讓學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練習說說他們的新發現,享受發現的樂趣。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11
《金色的草地》講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的兩個小朋友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倆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他們所做的游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
課文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本組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開始學習的第一組課文。本課的重點就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加對大自然的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那么在設計本課教學的時候,我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以朗讀為線,讀中想象為主要的教學策略,突出語文課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學生對草地、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我首先創設情景,揭示課題,讓學生想象陽光普照,草地上將會是怎樣的美景呢?同學們閉上眼睛盡情的想想吧!有的說:“綠綠的草地一片生機,好象大綠毯。”還有的說:“陽光一照,這綠毯還能發光,上面就象綠寶石一樣。”那我就接著引導學生想象:“那陽光照到草地上呢?”學生說:“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黃燦燦、亮晶晶的衣裳。這時候草地就變成了金色的了。“
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體上理解課文內容,我就用“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這個問題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在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時候,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后讓學生揣摩兄弟倆的心理、神態,并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我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通過表演,學生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給草地帶來的新裝,因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麗了,這是大自然美容師的功勞。怎樣讓學生走進草地盡情玩耍,找到發現的快樂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及生活實際,盡情去領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學生的精彩語言遠遠超過平常之語。真可謂“給學生多大的舞臺,學生就會給你多大的驚喜”。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的體會到,讀中體驗,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從而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蘊涵的美。想象永遠是孩子們最樂意去做的,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學來興趣盎然,教師就真正做到和孩子們同樂,教學相長。
《金色的草地》教材簡說 篇12
【教材分析】
課文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這也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難點所在。
【學習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弓隊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課上交流有關蒲公英的材料。
2、要求會寫的生字可在學生聯系生活后討論交流自學。可借助讀準字音,分析筆畫結構識記字形;通過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義。
3、同學可自由結合,互相交流學字、學詞的收獲。
4、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其中有幾個字容易讀錯、寫錯,要提示學生加以注意。比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課文里分別讀 jiǎ、cháo,耍上面是而不要寫成西,并注意和要區分;絨的右邊是戎,不要寫作成。
5、要求會認的字由學生聯系生活互教互學。
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
1、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2、教師用下面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二、朗讀感悟
1、第一件事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后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并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通過表演,學生要能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表演時要求學生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以免唾沫濺到對方的臉上。
2、第二件事作者是從兩個方面來寫的。先寫發現草地會變顏色,再寫是怎樣發現草地變色的原因的。教學這一部分,可抓以下幾點:
⑴ 提問,我先發現了什么,又發現了什么;兩次發現有哪些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第一次發現是在無意中的偶然發現,有的人可能不把它當回事,輕易地就放過去了;第二次發現是第一次發現的繼續,是深入進去的發現,是帶有探究性的發現,是在有意識、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的發現。至于學生從中受到哪些啟示,可讓他們從多方面去講。
⑵ 這一部分當中有些詞語和句子表達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里為什么要強調起得很早呢?可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因為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直誤認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這里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并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現在才這樣認為,并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
⑶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
3、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時又是對全文的總結。可利用這一段讓學生思考:聯系全文,說說蒲公英為什么會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為什么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因為蒲公英的花開、花合與人的起居或晝夜的變換相似或相關。
4、課上安排時間,引導學生交流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曾經歷過的有趣事情,或者從對大自然的觀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