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精選16篇)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發(fā)布時間:2024-01-04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精選16篇)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

  [教學目的]  

  1. 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盤纏、硬要”等詞語。  

  2.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1. 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 寓言有什么特點?  

  (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 “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相當于 “篇”)  

  4. 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學習生字:  

  1. 讀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àn”,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quān”。  

  “窟窿”的 “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這個詞里讀輕聲。  

  2. 加偏旁的方法記字:  

  “屈”— “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寫一筆。  

  3. “纏”是翹舌音,右邊容易寫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筆順是先寫橫折豎鉤,后寫一提,不要寫成“撇”。“悔”的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4. 書寫  

  三、學習課文  

  《亡羊補牢》  

  1. 亡羊補牢: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 羊為什么會丟失?為什么要修羊圈呢?  

  讀課文,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3. 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 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5. 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6. 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就是這個道理。  

  《南轅北轍》  

  1. 解釋題目:通過圖理解。  

  2. 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 從前有一個人坐著馬車在路上飛跑。他的朋友看見了他,對他說什么?(什么樣的語氣?)  

  4. 楚國在南邊,這個人為什么往北走?他的理由是什么?請你在書上畫一畫。  

  這個人能到楚國嗎?(出示最后一段話。)  

  5.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的越多,走的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6. 分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兩個人在說話時語氣是什么樣的?(一個自以為是,滿不在乎;一個不斷發(fā)問,滿腹不解。)  

  7.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8. 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9.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10.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xiàn)不了目標的。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zhí)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驚弓之鳥》  

  [教學目標]  

  1. 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 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難點: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一、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故事《驚弓之鳥》。  

  1. 初讀課文:  

  2.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二、學習生字:  

  1. “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gēng,不要讀成gèng。  

  2.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筆畫是8畫。  

  3.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4.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5.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6.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  

  7. 指導書寫:魏、弦、慘   

  三、學習課文:  

  1.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一次他和魏王到郊外打獵,這時飛過一只大雁,這只大雁什么樣?請你讀讀書,在書上畫一畫。  

  3. 看到大雁,更羸是怎樣說的?  

  4. 真的有這樣奇怪的事情嗎?魏王聽了怎樣說?用什么樣的語氣?(疑惑,不敢相信)  

  5. 更羸又是怎樣做的?那只大雁怎樣?  

  6.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7. 這句話中兩個“直”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8. 這時,魏王怎樣說的?更羸真的有這樣的本事嗎?  

  9. 更羸是怎樣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鳥的?為什么其他的人沒有發(fā)現(xiàn)鳥受傷?說明什么?  

  10. 填空:更羸的本事可真大,他不僅(    ),而且(     )。   

  11. 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使學生體會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籌的是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斷地作出判斷。  

  12. 學習了這個成語故事,你知道“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了嗎?(被弓箭嚇怕過,一聽到弦響就十分害怕的鳥。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13.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呢?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我會組詞:  

  狼(     )    悔(     )   偶(     )   雁(     )  

  很(     )    誨(     )   寓(     )   燕(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                和                      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tài)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         ,后來使我越來越              他。  

  【試題答案】  

  一、我會組詞:  

  狼(大灰狼 )    悔(后悔  )     偶(偶像 )   雁(大雁 )  

  很(很多   )    誨(誨人不倦)   寓(寓言 )   燕(燕子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嗎?  

  趙小明是不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嗎?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是不是很好?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為一個工廠翻譯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和翻譯投標文件,為國家贏得榮譽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tài)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古板,后來使我越來越尊敬他。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課前準備

  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2、生字、生詞卡片。

  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jù)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jīng)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守株待兔》)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xiàn)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第1、2自然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自然段。

  2、學習第自然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9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問題。

  3、指導寫字。

  4、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3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教師小結:寓言故事中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師舉例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二、學習新課

  1、自讀《揠苗助長》,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3、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再讀課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根據(jù)寓言內容,思考問題,讀懂課文。

  (1)種田人見到自己田里的莊稼總是不長,他的心情怎樣?在文中畫出最能表現(xiàn)心情的詞語(焦急)引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把種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2)種田人怎樣做的?指名朗讀課文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6、小組討論:種田人覺得這種做法怎樣?你覺的他這種做法怎樣?

  從“總算”“一大截”理解種田人的心情。

  7、這則寓言最后的結果怎樣?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三、拓展學習

  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種田人那樣的人?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點什么?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結課文。

  引導學生總結這則語言的含義。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違反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事,就會把事情弄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

  2、說說《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習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

  1、自由讀課文。

  根據(jù)題目大致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理解“亡”丟失。“牢”這里指羊圈。

  2、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3、朗讀課文,探究學習。

  那個養(yǎng)羊人為什么丟了兩次羊?后來為什么沒再丟羊?

  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4、評一評:你對這個牧羊人有何評價?

  5、感情讀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個故事。

  養(yǎng)羊人丟了羊他什么態(tài)度?我們在朗讀時怎樣把他滿不在乎的樣子讀出來?第二次丟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決定改正過來,怎樣把他這種后悔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自己體會,教師加以點撥)

  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組里講,再派代表在全班講。

  四、拓展活動

  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小組內展開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況講給小組同學聽,并提出改進設想。

  五、總結。

  教后小結:

  我們主張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包括時間、空間和鍛煉的機會等。具體到語文課堂上,包括讀的權利,寫的權利,交流的權利、討論的權利、評價的權利等。在這節(jié)課上,我讓學生評價那個牧羊人,學生談得頭頭是道,對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效果遠比問學生: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感興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最佳方案,保證教學扎實有效。

  寓言

  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煉、生動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經(jīng)驗和知識的結晶。來源于古代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借助某種自然(動物、植物、無機物)或人的活動現(xiàn)象,來表現(xiàn)對某種人或社會現(xiàn)象的理想、評價、贊揚、批判或嘲諷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表現(xiàn)了人民優(yōu)越的藝術才能和幽默風趣。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寓言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它主要的特點是:

  (1)一般用一個假托的故事來隱喻,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擬人化手法。

  (3)具有強烈的夸張和諷刺的意味。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4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鐘公廟中心小學 王 嫣】

  〖在親歷中感受“生成”〗

  在執(zhí)教《寓言二則》時,我講到《南轅北轍》的寓意,同學們讀著揭示寓意的最后一段話,紛紛說:“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就越到達不了目的地。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學生回答得頭頭是道,我也正準備鳴金收兵。這時,一直都很調皮的小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地說:“他肯定可以到的,因為地球是圓的。肯定可以到的!”同學們聽了,先是一愣,接著,有的把目光轉向了我,有的已輕聲議論開了:“對啊,地球是圓的啊!”“可是如果繞地球一周的話,那該多麻煩啊!”“我覺得他到不了。”于是,我便讓同學們再度讀課文,然后辯一辯: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達楚國;《南轅北轍》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在后來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討論:有的說:“他是不能到的,因為即使地球是圓的,光憑一輛馬車,繞地球一周是很難想象的。”有的說:“可能他到楚國本來就是為了游歷整個世界呢!他要的是過程。”還有的說:“古代寓言告訴古代人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它的寓意發(fā)生了變化。《南轅北轍》在今天可以理解為舍近求遠。”學生一個個變得能說會道,他們據(jù)理分析,句句都那么精彩。我順水推舟讓學生以現(xiàn)代人的觀念,改寫《南轅北轍》,學生們興致很高,當堂寫出了極富創(chuàng)意的《南轅北轍當代篇》。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教學,當發(fā)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中、與同學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無法接受的看法時,便表達了出來,與同學老師交流。從而,課堂教學便呈現(xiàn)出豐富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對于《南轅北轍》這則寓言,在“地球是圓的”的理論得到充分證實以后,它的寓意確實已經(jīng)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當課堂充分開放,充分接納學生對時代發(fā)展的不同認識時,課堂教學便具有了極大的生成空間。

  都是嚴格惹的“禍”

  也許是平日里對所執(zhí)教的學生要求太嚴格習慣罷了,有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真的是讓我“傷透了心”啊!

  前些日子,我興致勃勃地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時,按照課前撰寫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我有感情地朗讀完課文之后,還有五六分鐘的時間,我就讓學生用質疑的方式鞏固所學的課文內容。他們舉出稚嫩的小手提出的質疑都讓我給“各個擊破”了,突然,一個平時里從來沒有舉過手提問題的“小不點”怯生生地舉手了。

  “老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地方不明白?”此時,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了。

  “哪里呀?請你慢慢地講。”我繼續(xù)引導著。

  “你平時不都是跟我們這樣說,問話問完了之后用的是問號,而這課里有一句話怎么用了嘆號了呢?”他的話語間明顯有些吞吞吐吐,接著他讀了那句話──“他的朋友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讀這句話時,在句末他用了上上揚的語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懵懂了……

  “是啊,我怎么沒留心呢?明明還用了一個問字呢?”班上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習生也表示了懷疑。學生們在教室議論紛紛。我想:這下完了,如何收場啊?都怪備課時太粗心了呀,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我一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總不能敷衍了事吧!更不能在學生面前喪失已經(jīng)樹立的形象吧!我靈機一動,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tài)度,于是我順勢利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給予充分的肯定,“老師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呀!但是,老師和你們一起采用分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好不好?”“好。”全班三十幾個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班的學生可喜歡了。就這樣,小組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行動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我也投身參與了其中的一個小組。看著他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究,我深感自慚,“連學生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們終于不約而同地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還是請剛才提出問題的那個“小不點”來講講他個人是如何解決剛才他提出來的質疑。

  “老師,我們小組通過討論,最后決定每個同學都用字典公公來幫忙。”可能由于是第一次發(fā)言,他的臉有些發(fā)紅,過了幾秒鐘,他又繼續(xù)補充道:“我們翻到字典后的面,有標點符號的用法,我對照里面的用法,認為這是一句語氣很強烈的的句子,所以在句子的最后用了嘆號。”

  頓時,教室里一片歡騰,其它同學都紛紛表示贊同他的說法。一時間,其它同學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小的手掌在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拍了三下,向他表示祝賀。

  這節(jié)課原定的教學任務雖然只有課堂小結這一部分沒有如期完成,但是當我想起“小不點”今天勇于質疑且自己能夠解決疑難的表現(xiàn);看到學生們協(xié)作學習時的樂趣;看到學生們能夠通過字典這一有力的工具主動獲取知識,找到對他們有用的東西,我知足了。

  是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假若是在課堂上遇到困難,用豐富的知識靈活地處理顯得是多么重要呀!正如:要給學生注入一滴水,自己必須先得有一桶水。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5

  一、導入課題:

  師:(出示“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圖片)同學們,你們還認識這些圖片嗎?

  師:這兩幅圖分別畫的是“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這是我們二年級下學期學過的《寓言兩則》。 (指導“寓”的寫法)

  師:我們當時講過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第九課新的寓言兩則之一 “亡羊補牢”。 齊讀課題--《亡羊補牢》。

  師:讀了課題,你能猜出“亡羊補牢”講了些什么嗎?

  生:丟了羊把羊圈補好

  師:那有誰知道“亡”和“牢”是什么意思?還有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看來我們要了解一個字的意思,不光可以通過字典這個好朋友,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師:同學們,你們能從“補牢”猜出“亡羊”的原因嗎?“亡羊”和“補牢”的過程是怎樣的?它們兩者又是什么關系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34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誰能用 “誰 干什么 怎么樣”來簡要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師: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 ),第二次羊又丟了,( ),最后,( )。

  (表揚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同學,對說得比較詳細的同學要加以引導)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兩)次羊,那讓我們回到課文去仔細讀讀文章,尋找他丟羊的原因,并用橫線勾畫出來。

  生:原來羊圈(juàn)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kū)窿(long)鉆進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幻燈出示)

  師:在這句話中“圈”是多音字,還讀什么?組詞?

  生:quan圓圈

  師:(鏈接幻燈出示)齊讀

  師:(幻燈點紅“窟窿”這個詞),誰來當當小老師教我們讀讀這個詞?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生:讀,洞

  師:這兩個字很復雜,上邊都有“穴”字頭,寫“窟”的時候要注意“穴”要蓋住下面的“屈”。請同學們仔細觀擦“窿”字,你想提醒大家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生:別忘了少寫一橫

  師:再看看這個“叼“字寫時要注意最后一筆是(提)

  師: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

  師: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說養(yǎng)羊人丟羊的原因嗎?

  生:因為羊圈(juàn)破了個窟窿,所以夜里狼從窟(kū)窿(long)鉆進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師:同學們看到養(yǎng)羊人因為羊圈破了第一次丟了心愛的羊,(板書:第一次)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看來你們都很關心養(yǎng)羊人。

  師:其實關心養(yǎng)羊人的不只你們,還有誰?

  生:街坊

  師:街坊是什么人啊?那街坊看見了是怎么說的?

  生:街坊勸(quàn)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出示幻燈片)

  師:你從哪些詞看出了街坊對養(yǎng)羊人的關心?

  生:勸 趕快

  師:街坊勸他干什么?

  生:補牢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當當街坊,一起來勸勸這位養(yǎng)羊人吧!

  生:齊讀

  師:你看你們和街坊都這樣關心養(yǎng)羊人,那養(yǎng)羊人聽勸了嗎?他又是怎么說的呢?

  生: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出示幻燈片)

  生:齊讀

  師: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那他又是怎樣想的呢?(點評:通過揣摩人物內心理解課文。)

  師:是啊,正如你們所說養(yǎng)羊人根本不聽勸告不補羊圈。(板書:不補)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就是養(yǎng)羊人,你看,好心的街坊苦口婆心,而你卻無所謂地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真心實意,而你卻漫不經(jīng)心地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你卻毫不在乎地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分角色體會街坊的關心和養(yǎng)羊人的滿不在乎,好嗎?現(xiàn)在男同學就是街坊,女同學就是養(yǎng)羊人,來我們一起體會體會吧!

  師:羊圈破了個洞,狼從洞口鉆進去,叼走了羊。街坊知道了很著急非常關心地說:

  男生:(“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是呀,可是養(yǎng)羊人卻滿不在乎地說:

  女生:(“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養(yǎng)羊人不補羊圈,你認為這樣對嗎?

  生:錯

  師:(板書:錯)

  師:你從文章中哪兒看出他“錯”了?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出示幻燈片)

  生:齊讀

  師:為什么狼有第二次機會鉆進羊圈?

  生:因為養(yǎng)羊人不聽勸不補羊圈,所以才第二次丟了羊。(板書:第二次)

  師:這就是養(yǎng)羊人“亡羊”的整個過程。(指著板書說)

  師: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段,劃出有關句子。

  師:養(yǎng)羊人是怎么想的?

  生: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

  師:(幻燈片出示)你能用(“要是……就……”或“如果…就……”)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

  師:同學們,養(yǎng)羊人看到自己心愛的羊兒被可惡的大灰狼叼走,他很后悔:

  師: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師:是啊,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羊后修補了羊圈(板書:修補)

  師:同學們請看(出示幻燈片)正當養(yǎng)羊人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師:是啊!正因為養(yǎng)羊人趕快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改正了錯誤(板書“改”),所以從此,他的羊

  生:再也沒丟過。(幻燈片出示)

  師:看來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后悔還不晚,讓我們一起來再次體會養(yǎng)羊人的后悔吧!

  師:(出示幻燈片)

  生:讀

  師:同學們,這就是養(yǎng)羊人“補牢”的整個過程。

  師:反過來想想如果養(yǎng)羊人再不修羊圈,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

  生:羊會丟光

  師: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知錯就改)(板書:“知”“就”),就(不算晚)。(板書:”未為晚矣”完成板書)

  師:(總結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則寓言“亡羊補牢”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沒聽街坊勸告,(不補)羊圈,做法(錯了)。第二天,羊又丟了。(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補好)羊圈,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知錯就改,就不算晚)

  師:在生活和學習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明交流

  生:匯報

  師:這些都可以用它來概括那就是――“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師:同學們,這句話出自《戰(zhàn)國策》,不僅在《戰(zhàn)國策》,在《莊子》《韓非子》《孟子》《呂氏春秋》中,也還有許多寓言故事,它們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們正等著你們課下去看呢!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

  亡羊 補牢 —— 未為晚矣

  知

  第一次 不補 錯

  就

  第二次 修補 改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7

  【教材簡析】

  本課是精讀課文,包括《濫竽充數(shù)》和《邯鄲學步》兩則寓言。

  《濫竽充數(shù)》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常叫三百人的樂隊一起吹奏給他聽。齊宣王死后,齊?王繼位,他的的愛好與齊宣王不同,他叫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透逃走。

  《邯鄲學步》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去學走路的故事。

  這兩則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諷刺意味,給人以啟發(fā)和教育。《濫竽充數(shù)》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進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邯鄲學步》比喻機械模仿別人,最后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記了。

  學習這兩則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兩則寓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夠活學活用,即能夠在生活實際中靈活運用這兩個成語。三是通過續(xù)寫寓言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設計理念】

  這兩則寓言,雖然短小,都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如何通過自讀、自探、自悟的方式,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深刻意義?本課教學講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的“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逃跑了”和“那個學走路的燕國人為什么只好爬著回去?”這兩個重點問題去思考、理解兩個人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前后聯(lián)系,上下貫通,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竽、郭、腮、徹、械”等5個字,會寫“濫、竽、宣、超、編、腔、混、雅、徹、械”等10個字。掌握“濫竽充數(shù)、高超、裝腔作勢、幽雅、徹底、機械”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這兩則寓言的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難點:學習靈活運用這兩個成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今天,老師請大家來欣賞一段動畫片,看完后,看誰能把這個動畫片的內容講一講。

  [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2、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生齊讀。(板書:濫竽充數(shù))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則寓言故事,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認讀,想辦法識記字形。再畫出新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濫竽充數(shù)、高超、裝腔作勢齊宣王 編排 蒙混過關

  (2)理解詞語:

  濫竽充數(shù):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竽,一種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這個成語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次的充作好的;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裝腔作勢:腔,腔調;勢,姿勢。故意裝出某種腔調,做某種姿勢,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待遇:本課指報酬。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領悟寓意

  1、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但他卻混到樂隊里,最后還是露出了馬腳,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讀文,針對課文內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問題。

  (1)小組內交流、討論。

  (2)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梳理問題)

  1)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是怎么濫竽充數(shù)的?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以小組為單位,確定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1)……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起吹竽給他聽。(解決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2)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引導學生理解“鼓著腮幫”“ 捂著竽眼兒”“ 裝腔作勢”,然后指導朗讀并表演,體會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更好地體驗了人物角色,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發(fā)覺。(結合上文的講排場來理解。)

  4)后來,齊宣王死了……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解決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或類似“濫竽充數(shù)”的事嗎?說一說。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活,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

  (4)引導學生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的其他的意義。

  四、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也希望同學們要有真才實學,因為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不要做第二個“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學們現(xiàn)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會怎樣對他說呢?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五、布置作業(yè)

  1、小練筆: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卻有些讓人擔心,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了,用現(xiàn)在的說法是“下崗”,下崗后的南郭先生會做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幫他出出主意吧!題目:南郭先生下崗以后 (也可以自擬題目)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8

  第八單元作業(yè)設計總目標1、正確書寫本單元27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學會積累,積累寓言故事,積累科學常識小故事。3、掌握8個取自古代寓言的成語。4、背誦《明日歌》,知道要珍惜眼前的時間。5、通過誦讀《寓言兩則》、《爭論的故事》和《剪枝的學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和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以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第24課《寓言兩則》作業(yè)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課9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學會積累寓言故事,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3、通過誦讀《寓言兩則》,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經(jīng)典作業(yè)設計案例作業(yè)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除了“揠苗助長”和“鷸蚌相爭”外,你還知道哪些成語也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寫一寫。                                                                            幫助學生積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課文直通車。 1、《揠苗助長》的農夫錯就錯在: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開導他:                                。 2、《鷸蚌相爭》中的鷸和蚌傻就傻在: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開導它們:                                。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寫下你曾經(jīng)讀過的課外寓言故事:                                      其中你最喜歡讀           ,因為這則寓言                                                                            學會積累寓言故事。(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第25課《爭論的故事》作業(yè)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課9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通過誦讀《爭論的故事》,明白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經(jīng)典作業(yè)設計案例作業(yè)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點將臺(在括號里選擇正確的字填空) 1、從  叢草(  )  (  )前  (  )林  (  )此2、禮  理(  )貌   道(  ) (  )睬  (  )由3、到  道(  )來   味(  ) (  )處   知(  )4、座  坐(  )位  (  )車  (  )下   寶(  ) 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正確區(qū)分同音字。(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根據(jù)意思,寫出詞語。 1、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        )2、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        )3、爭個不停。             (        )4、一件事情顧全兩方面,使用兩方面都很好。(        )5、一點影子、一點足跡也沒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凈凈,不知去向。      (        ) 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課文直通車。 1、兄弟倆為了怎么吃大雁而爭論不休,哥哥以為                        ,弟弟卻以為                              ,老人說                                 。 2、故事中的兄弟倆,現(xiàn)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現(xiàn)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倆,你想告訴他們一個什么道理?                                                                             創(chuàng)造語境,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成語,引入新課

  1、說說你們知道的成語。

  2、導語: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中,成語是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們習慣用成語來表達意思,準確、生動、簡潔。知道嗎?許多成語都蘊涵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讀完故事,相信你會對成語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導板書

  1、板書“亡、牢”:

  你能說說你知道的關于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課文中找依據(jù)。

  四、檢查自讀效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認讀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匯報“亡、牢”的意思。可爭論,可查字典。

  4、相機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進一步理解內容。

  ⑴ 第二段,要讀出勸說的語氣。

  ⑵ 第三段,要讀出養(yǎng)羊人著急、泄氣的心情。

  ⑶ 最后一段,要讀出醒悟、積極補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六、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jié)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八、學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

  2、指導寫字。

  3、比一比,組成詞語:

  悔( ) 叼( ) 屈( ) 窿( )

  梅( ) 叨( ) 窟( ) 隆( )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戰(zhàn)國時期,魏王曾想進攻趙國。魏過的賢人季梁十分著急,就匆匆地去見魏王。為了開導魏王,他給魏王講了一個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嗎?魏王最終會不會打趙國呢?請你讀課文。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轅北轍、盤纏”兩個詞。

  3、練習朗讀課文,講述故事。 

  四、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相對哪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文開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打趙國呢?為什么?

  五、總結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是選錯了方向,無論怎么努力,也是達不到目的的!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邊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七、拓展活動

  搜集寓言故事,準備參加語文活動:講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掩耳盜鈴、鈴鐺、守株待兔、樹樁、樂滋滋、鋤頭。

  2.朗讀和背誦課文。抄寫《守株待兔》最后一個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解題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教師板書:掩耳盜鈴。

  4.通過預習,誰知道掩耳盜鈴中的掩、盜是什么意思?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鈴鐺。)

  二、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片理解故事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則寓言。

  (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三、課堂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l)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勾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勾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怎樣?結果又怎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書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齊讀。

  (3)指名用只要就口頭造句。

  (4)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后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第(1)小題: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學生在書上勾出寫偷鈴人怎么想的句子讀一讀。

  ②這句話里用了一個關聯(lián)詞語,是哪個關聯(lián)詞語?掩住是什么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如果把耳朵捂住,響聲就聽不見了。)

  ③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鈴聲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別人還能聽見鈴聲嗎?

  (5)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于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還這么做 剛就課文中的插圖所描繪的就是這個結果,指名說出圖意。)

  (6)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鈴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關鍵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朗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xiàn)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鈴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鈴的事?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熟記本課生字所組成的新詞。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給家長聽。

  4.背誦《掩耳盜鈴》這則寓言。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同學們很喜歡,誰能說一說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生說)能把課文背下來嗎?(指名背)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

  (板書課題。株、待二字帶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這則寓言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學習能解決這些問題。

  二、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確立學習目標

  (或出示上節(jié)課學習目標投影、由學生自己訂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三、課堂自學,整體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學要求,布置自學。

  (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②勾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③在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后面做上記號。

  ④思考題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學習任務后同小組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字詞投影片檢查字詞的讀音及詞語理解。

  ②指讀課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株:樹根或樹樁。待:等待。題目的意思是說:守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死的兔子。)

  3.激發(fā)學生情趣。讓學生看《守株待兔》動畫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過渡:那只兔子是怎樣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頭撞到,理解兔子撞樁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讀出這個意思來嗎?(學生試讀)他為什么這樣樂滋滋的?(沒花一點兒力氣、自撿)他還會想什么?(啟發(fā)想象)能讀出這個種田人此時的心情嗎?(試讀)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這種事該怎樣想,怎樣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專門等這件事再發(fā)生,該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這個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著,看看有沒有)

  當時他會怎么想?(著急、盼望、失意。)學生想象。如果你看見了,會怎樣勸他?

  3.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對事情的這個結果你感到怎樣?(可笑)能讀出這個意思來嗎?(學生讀)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討論:《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不能存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要主動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就是從我們所學的這個寓言故事中來的,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過?你是怎么做的?以后應怎么做?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記生字詞。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分四個步驟:(1)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指導理解題意。(2)組織學生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3)借助媒體,生動形象地描繪。(4)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兩則寓言。通過學習懂得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有正確的處事態(tài)度:做事要老老實實;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探究活動

  學生自由組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拓展,再次體會寓意。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1

  寓言二則《亡羊補牢》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發(fā)表感想。

  教學用具: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lián)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jié)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坊讀輕聲:窟窿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yǎng)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yǎng)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zhí)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yǎng)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yǎng)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xiàn)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yǎng)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討論: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才后悔,現(xiàn)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xiàn)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fā)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想。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1、指導造句:從此-------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yè):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通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大黑板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查字典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①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②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3、組織閱讀課文。

  ①齊讀②自由讀③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lián)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fā)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①分擔角色②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fā)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yè)布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jù)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濫竽充數(shù)、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后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2

  【教學目標】

  1、(思想)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2、(知識)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力)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會用“從此“造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學導入新課

  1、(課件及各種物件)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看,它們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詞“窟窿“,指導讀準字音:

  所以這兩個字都是穴字頭。注意:“窿”字在書寫時,這里的一小橫可不能忘記。

  當出現(xiàn)了窟窿的時候,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二、學習課文

  (課件:出現(xiàn)一個羊圈,上面有一個窟窿)話外音:現(xiàn)在,一個養(yǎng)羊人的羊圈上出現(xiàn)了一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書:少了一只羊)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

  1、請同學們自己閱讀這個故事,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并劃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節(jié)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學生質疑。(誰提出的問題最有思考性?)

  4、根據(jù)學生的問題,討論解疑。

  ⑴ 詞語(“亡羊補牢“暫時不考慮解釋)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個學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誰家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或小區(qū))?““'街坊'就是什么?

  ⑶ “后悔“出示課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為什么會后悔?

  回答后,給課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會對他說些什么?你是養(yǎng)羊人,聽了街坊們的勸告后,會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樣就好了,可惜這個養(yǎng)羊人 _______)(板書:不聽勸:)(課件:有個窟窿的羊圈前,養(yǎng)羊人與一個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對讀對話。

  ⑷ 誰知夜里,狼又從這個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課件)(板書:又少一只羊)

  現(xiàn)在,你有沒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書:后悔)

  “不該不接受“早知道,當初就__________________,“不該不“,兩個“不“說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連丟了兩只,你是養(yǎng)羊人,心里也會__________,試試看,將養(yǎng)羊人心里的話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引讀)轉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結果怎樣?__________。

  結合理解“從此“:“此“表示“此時、此地“,“從此“就是從“__________“開始。他怎么補的?補得怎么樣?(課件: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的)

  (板書:堵上窟窿;羊再也沒有丟失)再朗讀這段話,注意突出這些詞。

  ⑸ 結合板書理解“亡羊補牢“。

  5、齊讀課文。

  6、(課件:養(yǎng)羊人站在修補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著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結結實實的,羊兒一只也沒有少,養(yǎng)羊人此時會想些什么?  

  三、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給課文配音。

  2、齊讀全文。

  3、(課件:再次出現(xiàn)剛上課時出現(xiàn)的那些物件)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大家看了這些畫面,它們上面出現(xiàn)了窟窿,該怎么辦?

  如果,這些窟窿就像是我們同學身上的缺點,又該怎么辦呢?

  四、作業(yè)

  小辯論:

  我喜歡養(yǎng)羊人

  我不喜歡養(yǎng)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喜歡或不喜歡),并說清楚理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十三個字;能寫好十字。

  2、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

  3、學會質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讀過很多成語故事,誰能講給大家聽呢? 揭示課題: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質疑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檢查學生識字的情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系。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奔馳”這兩個字我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我們小組給“懇”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組內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疑:

  學生發(fā)言:

  我發(fā)現(xiàn)這里有問題: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我認為這里不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而應該是“季梁”不明白。

  三、讀書,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邊讀書邊思考)

  2、我們要想解決剛才的問題弄清到底是誰不明白,就應該弄清季梁跟朋友說了什么,我們該怎樣來讀他們的對話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反復讀或老師范讀)

  4、出示詞語:

  行駛、奔馳、不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學生認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詞語。”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誠懇:非常真誠。(學生自己的語言)

  固執(zhí)己見:別人的話都不聽,只知道堅持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的話)

  5、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

  小組推薦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季梁告訴這個朋友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

  師:為什么剛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

  生:因為課文表達的不夠清楚,給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楚國就會越遠。

  我覺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個冒號、一個引號就更明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

  我還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為什么”把句號換成問號就更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為什么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老師對同學們的發(fā)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是學生的平干得到滿足)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我補充: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體會寓意: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xiàn)不了目標的。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學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們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zhí)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六、評價

  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亡羊補牢。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lián)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jié)。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jīng)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南轅北轍。

  〖教學設計〗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jù)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

  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xiàn)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表中“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等11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4、通過反復朗讀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方法的作用,能發(fā)現(xiàn)每組句子意思相同,但語氣上存在差異。

  【教學重難點】

  12個生字的認寫;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言,這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寓言故事。

  3、學生自帶《新華字典》等學習工具。

  4、抄有“我的發(fā)現(xiàn)”內容的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抓住重點詞句,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互相討論、解答。

  學習《亡羊補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后悔”一詞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么?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再也”強調了養(yǎng)羊人修補羊圈后的結果,說明了有錯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

  學習《南轅北轍》,要重點抓住課文最后一段話,讓學生進行理解,“硬要”體現(xiàn)了這個人的固執(zhí)和執(zhí)迷不悟,“越……越……越……”“越……越……”的句式,強調了這個人最后的結局。教學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進行比較和體會。教材在課后編排了學習伙伴的話語:“我想對那個楚國人說……”,目的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以楚國人的朋友身份對他進行勸說。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這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

  本課要求認識的5個生字也同時要求會寫。因此,教師在讓學生記住這些字音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識記字形,要根據(jù)認寫中的難點給予重點指導。“羊圈”的 “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 juàn ”,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 quān ”。 “窟窿”的“窿”本音是 lóng,在“窟窿”這個詞里讀輕聲,這兩個字的字形比較復雜,教學中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學生不要少寫一筆;“纏”是翹舌音,右邊容易寫成“厘”,要提醒學生注意。“叼”字右旁的筆順是先寫橫折豎鉤,后寫一提,不要寫成“撇”。“悔”的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2、“寓言”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以前我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聰明的同學一定能從中明白新的道理。  1、看老師板書,齊讀課題。    

  2、學生作答。

  理解字意,了解內容。  1、板書“亡”和“牢”,問:你能說說關于“亡”和“牢”的詞語嗎?這些詞中它們通常表示什么意思呢?

  2、板書“羊”和“補”,將題目補全: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認真讀書,就一定會找到答案。(要引導學生通過爭論,運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⑴ 指名逐節(jié)讀課文,糾正字音。

  ⑵ 出示生字詞卡、進行認讀,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學生作答。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將課文讀正確、流利。

  思考“亡”和“牢”的意思,提示學生可以在文中找依據(jù),可以杳字典或詞典,也可以與同伴商量解決。匯報自己對“亡”和“牢”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讀音。

  2、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街坊勸告的語氣和養(yǎng)羊人的泄氣的心情。

  3、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養(yǎng)羊人醒悟、積極補救的心理和做法。

  1、學習第1自然段,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學習2~4自然段;學習第5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從“后悔”一詞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表演朗讀對話部分,體會領居、養(yǎng)羊人的不同心態(tài)及心情;同桌練習講述這則故事。  交流體會,明白寓意。  指名發(fā)言。  1、四人小組交流:從這則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指導書寫前6個生字“寓、則、窟(示范)、窿(示范)、狼、叼”  學生認讀并書寫。  教學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亡羊補牢》是個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節(jié)也很簡單。但是正如同學們說的一樣,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在運用這個成語時,常常這樣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1、講故事:古時候有個人想去南方卻一直往北走。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2、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1、學生質疑。

  2、書空課題。  自讀自悟。  1、提出自讀要求。

  2、設疑。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流利。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同桌討論或四人小組商量。  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朗讀課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逐節(jié)讀課文,注意糾正生字讀音。

  3、指導朗讀。

  ⑴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⑵ 重點抓住最后一段中“硬要”和“越……越……越……越……”句式。

  4、交流:

  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么呢?

  1、指名認讀、齊讀。

  2、指名讀課課文。

  3、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的問題。

  ⑴ 查字典理解“把式”、“盤纏”。

  ⑵ 討論理解“南轅北轍”。

  ⑶ 注意讀好人物對話,一個是自以為是、滿不在科,一個是不斷發(fā)問、滿腹不滿。

  ⑷ 多種形式朗讀,通過理解重點詞,體會趕車人的固執(zhí)和執(zhí)迷不悟以及這個人必然的結局。

  ⑸ 學生根據(jù)評議,同桌再練習朗讀,指名全班朗讀。

  ⑹ 練習講述這個故事,注意把人物語言講明白。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jīng)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南轅北轍:硬要─→越……越……越……越……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5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的〗

  1、學會課文中的18個生字,并會組詞和應用。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述故事導入新課。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聽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

  三、新授

  1、揭示題目《亡羊補牢》,解釋“亡、牢”含義。

  2、解釋:

  寓言:“寓”,寄托 “言”講道理。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文學作品。

  詞語:

  羊圈  街訪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學習生字

  橫向記。如:我們學過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學習“窟窿”。

  五、討論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討論。想想從“后悔”一詞你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你明白了什么?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業(yè)

  1、朗讀課文,把文中的幾層意思讀出來。

  2、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教學目標〗

  通過寓言故事使孩子們懂得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先認準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生字組詞。

  2、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問題

  這個人到楚國了嗎?為什么?

  1、楚國在什么方向?他向什么方向走?

  2、他帶的盤纏不多,馬跑的多快,車把式再好,能到他想到的地方嗎?

  3、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討論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四、作業(yè)

  1、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通過學習這兩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3、收集寓言故事,并會講。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 篇16

  今天,上了第9課寓言兩則中《南轅北轍》,我感觸很深,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結束課文后,我讓學生質疑:“學完課文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好嗎?”這一環(huán)節(jié),果然給他們注了一劑興奮劑,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提的問題還真不少:

  “為什么那個人硬要往北走?”

  “為什么給這則寓言取名‘南轅北轍’?”

  “他能走到楚國嗎?”

  ……

  這么多的問題還真讓我一時難以解答,我讓學生一起討論解決,這樣,學生自由了,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可能是那個人認為楚國在北方吧。”

  “那人家告訴他他為什么還要硬往北走?”

  ……

  我發(fā)現(xiàn)幾個平時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在爭論不休,面紅耳赤,看他們實在相持不下,我走下去,一位同學看見了,說:“老師,我認為那個人一定會到達楚國的,因為地球是圓的,我在書上看到過,所以他最后一定到達那個地方!”

  不會!地球這么大,他的馬再好也會累,盤纏再多,也會花光。

  “不這怎么走,都會碰到沙漠、大海、高山……他的馬怎么能過得去呢?更別說是繞地球一圈再到楚國了!”

  “老師,你認為那個人最終會到達楚國嗎?”

  好家伙,將了我一軍,我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愣了一下,為了不失師尊,我說:“我們倆說得都有道理,這個問題,就留待你們課后去查找資料,下節(jié)課咱們再來講。”答案很勉強,并不能使學生滿意。

  一節(jié)課下來,我思緒萬千,想了很多,長期以來,我們老師都有一種思想:“師者,傳道解惑也。”“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是今天,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有些學生見過的老師并不知道,加上目前課改革要求要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重要新思考,重新定位自己:我們今天的教學已經(jīng)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給予關系!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驚弓之鳥》教案及練習(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優(yōu)秀篇(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重點難點了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 把課堂還給學生——《亡羊補牢》教學案例(精選14篇)

    《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么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

  •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南轅北轍)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 二年級《亡羊補牢》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 寓言《亡羊補牢》教案范文(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九個生字,學寫“窿、叼”兩個生字。正確認讀“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勸告、后悔”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 《亡羊補牢》教案(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2)理解寓言的寓意。(3)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4)通過網(wǎng)絡了解更多有關寓言的知識。(二)能力目標(1)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

  • 二年級《亡羊補牢》的教案范文(精選16篇)

    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 中班《亡羊補牢》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 關于《亡羊補牢》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本課生字的讀音結構,并能給生字組詞,理解含義。2.理解本課詞語的含義,并能用詞語造句。3.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含義,并能實際運用課文里的重點句型:過程與方法:1.借助圖片字詞典及教材,學習每個生...

  • 《亡羊補牢》說課設計(通用16篇)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通過一個牧羊人兩次丟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這則寓言內容較短,清潔簡明有趣,寓意深刻。...

  •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我微笑著回答:學習新課。他們臉上立刻洋溢著笑容,并向我耳邊回聲道:老師,我知道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兩個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經(jīng)讀熟了。可有趣了,里面還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

  • 《亡羊補牢》教案范文(通用17篇)

    一、教學思路: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 《亡羊補牢》表格式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會認讀8個漢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3、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認真改正,什么時候都不算晚。【教學重難點】1、認讀漢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亡羊補牢》教學實錄(精選17篇)

    學習目標: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教案(精選17篇)

    設計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內容淺顯,寓意深刻,教學時應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品讀、實踐等教學活動,理解內容,感悟寓意,從而陶冶情操,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 亚洲天堂资源在线 | 日韩系列第一页 |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51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日本高清WWW午色夜COM | 91夜夜蜜桃臀一区二区三区 | 日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上 | 国产亚洲综合AA系列 | 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二十一页 | 国产网红主播精品av | 麻豆文化传媒www网站入口 | 两性色黄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xxxxx欧美丰满大屁股大屁股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国产精品嫩草99a | 国色天香免费视频日本 | 操操操插插插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 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女人洗澡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影视免费国产大片 | av无遮挡 | 国产午夜性春猛交xxxx公交车 | 骚虎av在线网站 | 国产免看一级一片免费20岁 | 俄罗斯大bbbwww视频 | 成人第一页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 一区二三区日韩精品 | 自拍偷拍视频网址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 日韩中文娱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