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通用13篇)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1
三維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領悟文章豐富的理趣;
2、引導學生用耳朵“觀察”世界,用筆描繪聲音,培養學生敏于感知、勤于動筆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領悟文章理趣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用筆描繪所聽到的聲音
過程設計:聽聲→品文→悟理→繪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聲激趣
聲音游戲:(ppt)播放事先錄制好的一些聲音,請學生迅速說出聽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競賽氛圍中引出課題。請學生用特別的方式(眼睛看著同桌,用堅定的、喜悅的、充滿激勵的語氣)讀課題(ppt)。
二、品味語言
師:是的,你一定會聽見的!那么,在生活中,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目的:進一步激趣)那會是一些什么樣的聲音呢?請把書翻到116面讀1—3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讀后另請生評價。
師指導讀法:不要為讀書而讀書,這樣讀不出效果。讀書要有情有味。這篇文章用第幾人稱寫的,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全文采用第二人稱方式敘述,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仿佛作者在與我們面對面地交談,如話家常。)我們可以假設這樣的一個情境:幾個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們笑靨如花,腳步如風,談笑風生,開始了一場關于聲音的談話。師示范讀第三自然段。
請學生三人一組在假設的情境下再讀1—3自然段。點一組學生(三個女生)到講臺上表演讀(ppt展示相關圖片)。再請學生談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戲法”)練讀5—7自然段。
請三個男生上講臺表演讀課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關圖片)。
師:三個女孩為我們描繪的聲音與三個男孩為我們描繪的聲音分別有什么特征?
明確:(ppt)三個女孩描繪的一組聲音(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三個男孩描繪的一組聲音(風聲、動物的聲音、水聲)在生活中為人們習以為常而不被留意。
師:你最喜歡哪一段描寫聲音的文字?為什么?可以從修辭手法、詞語運用、描寫角度等方面展開思考。
明確:(ppt)巧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妙設情境(螞蟻準備做體操、雪花飄落在孤燈的面頰上)、充滿想象力。這些手法的運用化表面的“無聲”為實際的“有聲”,讓我們領會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絕佳境界;同時也將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的聲音寫得別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問題探究:文章開頭為何先從“無聲”世界寫起,然后才過渡到“有聲”世界?
明確:寫“聲音”從無聲寫起,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探求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寫法上),同時啟發我們世界上一切聲響無不在可聽之列,用心聽就一定聽得見(要能于無聲處聽驚雷)(哲理上)。
師:本文是一篇隨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談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師給大家讀9—12自然段(配樂)(ppt),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用筆標記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朗讀或默讀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點滴感悟。學生交流感悟。
也請要質疑問理的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相機引發學生思考,如:聲音究竟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是否世界上的一切聲音我們都該無選擇地聽呢?(要懂得“過濾”)究竟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什么叫“會聽”什么叫“不會聽”?什么叫“用心聽”?(即從聽中學會思考,在聽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聽會怎樣?會聽的人應該擁有一顆什么樣的心?(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心)
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這句話的理解(ppt)。
(1)從親人的嘮叨聲中,我聽到了……
(2)從老師的批評聲中,我聽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從綿綿的春雨聲中,我聽到了……
(4)從樹葉飄落的聲音中,我聽到了……
(ppt)小結:正面:會聽(用心聽),在“聽”的過程中成長,充實生活,獲得很多樂趣;
反面:不會聽(不用心聽),“沒有感覺”、內心世界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四、描繪聲音
1、聽,唐詩里的天籟之音
(ppt)請欣賞下面一組唐詩,迅速找出詩句中的聲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引思:你能不能也說出描繪聲音的古詩句?
2、寫,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鵑怒放圖、蜻蜓點水圖、秋雨淅瀝圖、飛瀑直下圖、花苞綻放圖、春筍破土圖、野花跳舞圖。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描繪其中的聲音。
師示范:
你聽過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等待。當春風不斷加溫,杜鵑的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一個個粉紅色的咕嚕嚕地泡泡全冒了出來。
(ppt)寫法提示:觀察(用心感受)→想像(設置情境)→表達(運用修辭)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請學生根據音樂編故事。
五、詩意作結(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
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愛,
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2
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人世間愛的和弦。
教學重點:1、通過作者優美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找尋你已失去或將要失去的純真心靈;
2、通過尋找“聲音”,尋找對生命珍愛的方式。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
教學難點:1、對“聽見”二字的理解。
2、對慣性思維意識的突破。
教具使用: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一段dv片
鏡頭一: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趴在地上喊:“媽媽,你快來聽,小螞蟻在唱歌呢!”媽媽走過來,生氣的說:“竟胡說,螞蟻怎么會唱歌呢?看,把衣服都弄臟了,真不聽話!闭f完粗暴的拽起孩子,朝孩子的屁股打了幾下。鏡頭定格在孩子委屈的目光中。
鏡頭二: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站在鴿子群中對著鴿子說話,媽媽走過來問:“寶寶,你在干什么?”寶寶回答:“媽媽,我在與小鴿子聊天呢!”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人怎么能和動物交談呢。動物也永遠不可能聽懂人說的話!薄澳菫槭裁措娪袄锏男游锞湍芎腿苏勗捘。”“寶寶,電影里演的是騙人的。”鏡頭定格在孩子失望的目光中。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兩段片子,你都想了些什么?(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總體可歸納成兩大類,一類同學認為人類是可以聽懂各種聲音的;一類同學認為人類是不可能聽懂任何聲音的。)那么,人類到底能不能聽懂各種聲音呢,讓我們去從桂文亞的文章《你一定會聽見的》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賞析與研讀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思考提出的問題。(大屏幕中提示)
1.文題:《你一定會聽見的》a、“你”指代的對象是誰。b、“聽”的內涵。c、“會”的內涵。d、“一定”的內涵。
理解:
a、“你”應指文章面對的所有讀者,其實更進一步應理解為所有人,包括有耳障的人。
b、“聽”的內涵不僅指有聽力的健康人用耳朵聽,還應指可以憑借視覺、觸覺、心靈去感知聲音,一切體驗生命、享受生命的行為。
c、“會”的內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就可以盡情享受生命賦于人類的一切。
d、“一定”二字是對“會”“聽”二字內涵的肯定,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肯定。無論一個人的個體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于世間,他都有享受生命、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權力。
2.課堂質疑,后課補記。(本個環節是在分析題目和品讀篇章的過程中,由學生提出,師生探討的內容,但在授課前,教師無法預測學生都會提出哪些質疑,因而是課后補記的內容)
a、文章中第八自然段中“說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聾子,只要你兩只耳朵好好地貼在臉側……”一句和文題“你一定會”產生矛盾。
學生觀點一:既然作者認為聾子聽不見聲音,那題目中的“你”就不應理解為所有人。
學生觀點二: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產生了自相矛盾的錯誤。文中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用心聽了嗎?”不就是在向讀者召示,聲音是可以用心“聽”的,所以文題中的“你”應該包括所有人。
學生觀點三:反駁觀點二,認為⒀自然段中的“用心聽”是在善于用耳朵的基礎上用心聽,不能段章取義。
教師引導:這幾名同學都很善于動腦筋,產生意見分歧的原因就在于對“聽”字內涵的理解上仍沒有達成共識,甚至可以說,是對“聽”字內涵沒有深層的認知。所以,我們不妨先來探討一下“聽”的內涵。從物理學角度來定義: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聲響。根據這一科學理論,我們能否設想一下,耳聾的人能否感知到聲音。
學生1:可以讓耳聾的人把手放在振動器上,通過聲音高低不同產生的振幅不同來感知聲音的變化。我曾看過一篇文章《睡蓮花開的聲音》,其中講一位修女就是通過這種辦法讓一個耳蝸移植失敗的聾兒童感知到了聲音的存在。清晨修女讓聾兒童用手輕輕撫在睡蓮花蕾上,當太陽升起來時,睡蓮花竟在陽光照耀的瞬間綻開,聾兒童清晰地感受到了花開的聲音。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聲音,只要我們有一顆對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聽見。
學生2:我認為還可以通過色彩的變化,手勢的變化來感知聲音。例如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旋律的變化起伏不定;例如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舞蹈《千手觀音》,優美的旋律就在她們的心中。雖然我們的耳朵不聾,可是我們總將它關閉,也一樣無法感知到聲音的美妙。所以說,用耳朵感知聲音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去感知聲音,才能真正感知到聲音的美好。
教師總結:……在學生們深入的探討聲中,我發現,學生已經學會用心去領悟課文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聽見”二字的內涵迎刃而解。
3.學會感知:(多媒體)播放班德瑞的《清晨的田野》,讓學生閉上眼睛感知,在傾聽的過程中,你都看見了什么(看見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再播放一段沒有音樂的田野風光片,在片中小草破土而出,牽牛藤向上攀沿,金色的麥浪此起彼伏,讓學生在無聲的狀態下感知(感知到生命是那樣美好)。
4.課堂小結。無論生命以何種方式存在,它都向世人展示著它的精彩。
5.作業安排:a學會唱一手歌──金海心《把耳朵叫醒》b怎樣幫助盲人感知色彩。
6.板書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
桂文亞
板書理念:把心字底變形為“人”字,意在體現文題中的“你”指所有人。把心字兩點作為“耳”和“心”字,意在告訴學生,用耳更要用心才能真正品味道聲音的美好。而整個板書就是一個大大的“心”字,意在告訴學生,無論是“聲”的世界,還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發現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愛。
編輯短評:《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討論。文章很簡單,語言文字上也有特異之處,編選此文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體驗用耳朵感受到的世界,提醒學生學會善于啟動所有的感觀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世界。因此,教學時,可把重點放在對“聽”的體驗上。比如讓學生讀自己用耳朵感知的世界。這個案例引導學生花了大量時間探討“聽”的內涵,似乎有些偏了。(雨果)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3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教學方法: 導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課堂醞釀——用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導入 新課:
音樂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而這種境界的產生,不是人們單一的用耳聽得到的,還需要加上自己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會沉浸在那種美好的意境中,請同學們聽《春江花月夜》,相信。
媒體展示: 桂文亞
1、你從這許多聲音中主要聽到了什么?
(教師力求能讓學生領悟到水聲、劃水聲,引導學生完成對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這段樂曲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嗎?
(學生只要能說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靜靜的湖面就已經足夠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復引導,能說多少就讓他們說多少。)
二、內容探究
1、教師提問:誰知道有關作者的一些情況,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好嗎?
桂文亞 女。1949年生于臺北,安徽省貴池縣人。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畢業、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作者多次獲獎。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開“當代兒童散文暨桂文亞作品研討會”。
2、生活中有千變萬化的聲音,桂文亞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聲音,讀了文章后,你認為文中的哪種聲音是最有趣的,為什么?
(學生只要能簡要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就行。)
3、面對生活中的各類聲音,桂文亞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聽?
彩屏展示:用心 選擇 想象
4、教師導讀
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有沒有有聲音?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人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文中的幾個聲音游戲,請大家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三、文字感悟
1、請你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W生可自己選擇讀書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讀,也可在行間里讀,還可以上講臺讀。)
2、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1)、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2)、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3)、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四、課后拓展
1、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2、課外作業 :請自己找一首樂曲,去領悟感受它給你帶來的……把這些感受寫成文字,形成感動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臺:
□桂文亞
聲音 ( 用心 選擇 想象 ) 聽
文章特色:
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運用問句,引發讀者思考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使學生懂得平時要注意去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去傾聽身邊的一切聲音,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為什么你一天天長大,卻逐漸失去了聽的興趣,好像耳朵已關閉”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怎樣才能用心去傾聽周圍的各種聲音,感受自然的美麗。
拓展習題
一、 比較一下,然后再組成詞語。
秒( ) 閉( ) 撥( ) 脆( )
妙( ) 閑( ) 拔( ) 危( )
二、仿照課文的句子,你也寫一寫自己聽到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 的聲音吧?當 , 當 ,當 ,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興趣 寂靜 閑暇
四、把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寫一寫。
。ㄒ唬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傾聽周圍的聲音。2、生字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qing導入。
1、聯系實際談話: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里到處充滿著奇妙的聲音。那有誰能夠向同學們說一說你在平時都聽到了什么聲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學們聽到了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老師真替你們高興?磥,只要做個有心人,世界上各種美妙的聲音你一定會聽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單元聲音的第一篇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
3、板書課題: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播放音樂,學生聽讀,初步感知內容。
請同學們張開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傾聽這篇優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聽”懂什么?(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來讀一下?那就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邊讀邊畫出生字詞,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把課文讀給同桌聽一聽,同桌注意當好“小老師”,糾正讀錯的字音。
。3)組內互檢,合作學習生字。
用生字卡片組內互檢,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
(4)讀詞語比賽。
老師展示生字詞,分組進行比賽,教師給予評價。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驗。
1、默讀課文,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2、組內交流收獲。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提到的這些聲音你都聽到過嗎?并且想像一下你聽到這些聲音時的感受。
4、引導學生說出哪些聲音是很熟悉的,并且聽到過;哪些聲音是熟悉的,但是沒有聽到過。
5、讀課文,小組討論:為什么有許多熟悉的聲音我們卻沒有聽到?然后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說出沒有聽見那些熟悉的聲音,是因為平常對熟悉的事物覺得習以為常了。
6、引導學生通過讀第七至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耳朵關閉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用心地去聽。通過抓住“寂靜、閑暇”等詞語,體會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聽,就會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這些聲音會給我們解除疲憊、增添樂趣。
7、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自己應該怎樣用心去聽周圍的聲音。
8、用心聆聽,體驗生活中美妙的聲音。給學生1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仔細聽周圍的聲音(鳥鳴聲、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教師的講課聲、同學們的呼吸聲、農家的雞鳴聲、汽車的鳴聲等)。
9、你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從聲音美妙的角度去說。
10、是呀,這么美妙的聲音,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聽,我們會聽見嗎?讓學生自由談,激發學生去關注身邊點點滴滴的事物,去傾聽身邊的一切聲音。
四、美讀課文,升華感情。
1、你喜歡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讀一讀。
2、指名讀。師生評價。
3、師讀,學生評價。
4、學生繼續練習有感情地讀。
五、激發想象,拓展延伸。
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聲音?你喜歡哪些聲音?不喜歡哪些聲音?為什么?引導學生從有趣的聲音和一些不和諧的噪音兩個方面說,說出自己的理由。
2、據課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結合生活中的體會,仿寫句子。
六、小結。
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圍的聲音是美妙的。只要我們注意傾聽,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二)
教學準備:課件、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1、(上課鈴聲響后)剛才,大家還在滔滔不絕地談天說地,現在怎么會這么安靜?那你們是怎么知道上課時間到了呢?
2、噢,原來如此。聽到鈴聲,我們知道上課、下課,那生活中你還聽到那些聲音?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們周圍的聲音這么奇妙。這節課,我們一起讀一篇和聲音有關的散文,——出示課題
4、大家的眼神充滿了疑問,讀了題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問題呢?
。ㄉ鷨枺處熢陬}目右邊打一個“?”,并板書:怎樣聽?
1、學生回答,因為到了上課時間。
2、回答,聽到鈴聲。
3、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準備好的課題
5、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
從學生熟悉的鈴聲引入,體現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自主合作
認識生字 1、要求:自己試著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
2、教師巡視交流情況
3、檢查字詞:(課件出示)
呼嘯 狂風 掠過數 撥水
寂靜 閑暇 豐富 美妙
(教師指導好這幾個字的讀音“撥”不要讀成“bē”舌面音“卷、寂”的發音要注意)
4、幫助學生理解“寂寞”和“閑暇”。
文中“寂靜”換一個詞可以怎樣說?你知道它可以和哪個詞對對子?
(“閑暇”的理解同“寂靜”)課件出示:
在 的夜里,聽一聽外面有什么聲音傳來;在 的時候,聽一首從來沒有聽過的歌曲或樂曲……
5、指導寫字
師強調并范寫“嘯、撥“嘯”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撥”: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友”“漸”注意三部分間的結構 1、學生自讀課文,并劃出生字詞認識它們。
2、同桌交流劃出的新詞。
3、指名讀,男女賽讀、齊讀
4、指名重點讀這幾個詞語。
5、指名讀句子。
6、學生回答:在橫線上填一個別的詞語,但意思不變。
7、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
8、學生描紅、仿影、臨帖
培養學生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認識生字的能力
通過找近義詞、反義詞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這是一個好方法。(此環節的問題學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讀課文中)
課改在強調多讀的同時,書寫也同樣重要,尤其是正確的書寫。
三、讀通課文
熟悉內容
1、解除了生字詞的障礙,相信大家一定能輕松地把課文讀下來了,自由讀讀課文,在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節序。
2、師范讀課文(配樂)
3、指名讀(任意選擇課文某一小節)教師與同學予以點評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節序
2、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3、選讀課文某一小節(先練習再指讀)
選讀課文某一小節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同時,教師要根據學情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熟讀課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讀課文,標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剛才,大家讀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在交流的同時,教師除了隨機指導學生讀好之外,還要指導好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n件出示:
(1)當清風 明月,當微風
樹梢,當寒風呼嘯著 田野,當狂風 巨浪,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2)當山間的清泉 溪流,……你總該聽到些什么了吧?
、僦该羁眨赫f說可以填哪些詞語?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好?
、谄聊怀鍪驹,指導學生朗讀,你覺得怎樣可以讀好?
(二)思維發散:(課件出示)
你總聽過 的聲音吧?當
,當 ,當 ,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ǚ抡照n文的句子,也寫一寫自己聽到的聲音)
3、質疑解疑
為什么課文里說,當你一天天長大,當你熟悉了許多聲音后,卻逐漸失去了聽的興趣?
(1)若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師反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呢?(有的學生若能說出來,教師可指導說清楚;若學生覺得有難度,師可巧設疑問:
課文提到的這些聲音,你都聽過嗎?
其實,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不過了。可有的同學卻從沒有聽見,這是為什么?請大家就這個問題小組討論。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
豐富
用心聽吧
美妙
(3)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一段
4、“用心聽吧,你一定會聽見的”同學們,現在讓我們用心來聽,看看能聽到什么?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3、學生填空,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4、學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頓
5、指名讀,齊讀,男女分讀。
6、先說一說后,再寫一寫。
7、學生提出問題。
8、學生暢所欲言
9、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表看法。
10、大聲朗讀、指名讀、齊讀
11、學生聆聽半分鐘
暢所欲言:鳥叫聲、風扇轉動聲、呼吸聲……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品味語言,重視了學生個性化閱讀。
通過對詞的推敲,通過比較,讓學生在朗讀中咀嚼品味詞語的精妙。
這一問題是本文的重點,也較難理解,有心的學生一定會提出。
教師把問題的提出權解答權還給學生,讓孩子們通過討論、體味,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明白怎樣才是用心去聽,不覺中解決了難點。
二、美讀課文
升華感情 1、是呀,多么動聽,多么美妙的聲音啊,讓我們再去用心去聽一聽,用我們美妙的聲音讀一讀。
2、你喜歡聽誰的聲音呢?
師評:真要感謝你們的父母給了你們這么美妙的嗓音,老師都要陶醉了。 1、學生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2、各推薦男女生兩名,合作讀完全文。
讀中感悟,領會聲音的美妙。
三、內容延伸
拓展思維 聽到美妙的聲音,固然令我們心情舒暢,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們不喜歡聽的聲音,你能舉出個例子嗎?能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噪音”這個詞語,并且指出它對人體的有害。)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周圍的聲音大多是美妙的,對于噪音,我們應想法克服,激發學生的這種環保意識。
四、作業設計 1、寫一寫你最喜歡的聲音。
2、搜集資料或者調查訪問: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樣克服? 第二項作業屬于實踐性作業,可以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教學方法: 導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醞釀——用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導入新課:
音樂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而這種境界的產生,不是人們單一的用耳聽得到的,還需要加上自己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會沉浸在那種美好的意境中,請同學們聽《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會聽見的。
媒體展示:你一定會聽見的 桂文亞
1、你從這許多聲音中主要聽到了什么?
(教師力求能讓學生領悟到水聲、劃水聲,引導學生完成對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這段樂曲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嗎?
。▽W生只要能說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靜靜的湖面就已經足夠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復引導,能說多少就讓他們說多少。)
二、內容探究
1、教師提問:誰知道有關作者的一些情況,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好嗎?
桂文亞 女。1949年生于臺北,安徽省貴池縣人。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畢業、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作者多次獲獎。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開“當代兒童散文暨桂文亞作品研討會”。
2、生活中有千變萬化的聲音,桂文亞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聲音,讀了文章后,你認為文中的哪種聲音是最有趣的,為什么?
(學生只要能簡要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就行。)
3、面對生活中的各類聲音,桂文亞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聽?
彩屏展示:用心 選擇 想象
4、教師導讀
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有沒有有聲音?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人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文中的幾個聲音游戲,請大家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三、文字感悟
1、請你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W生可自己選擇讀書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讀,也可在行間里讀,還可以上講臺讀。)
2、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1)、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2)、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3)、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四、課后拓展
1、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2、課外作業:請自己找一首樂曲,去領悟感受它給你帶來的……把這些感受寫成文字,形成感動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臺:
你一定會聽見的
□桂文亞
聲音 ( 用心 選擇 想象 ) 聽
文章特色:
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運用問句,引發讀者思考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6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聽身邊的聲音,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聲音很豐富,很美妙。
2、輕輕、細細品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懂得用心去聽身邊的聲音,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聲音很豐富,很美妙。
教學準備:
下載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內容。
2、標記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課進行討論。
二、導入新課
1、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一段各種聲音的錄音,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默讀課文,小組交流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課文的大意。
四、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1、認讀詞語
梳頭 掠過 吹拂 麻雀 呼嘯 撥水 啃骨頭
機警 閑暇 美妙 逐漸 狂風卷起 上樓梯
2、重點理解詞語:呼嘯寂靜閑暇美妙逐漸
3、選擇重點詞語造句
4、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五、深入理解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小組提問,全班討論
3、全班交流:課文中提到的這些聲音你都聽到過嗎?為什么呢?
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了。但卻從沒聽到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齊讀最后一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六、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二課時
一、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互聽互評)
二、完成“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注意帶點的詞語
1、當清風掠過明月,當微風拂過樹梢,當寒風穿過田野,當狂風卷起巨浪,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2、當田間的清泉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頂,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總該聽到些什么了吧?
三、練習鞏固
1、聽寫詞語比賽
2、朗讀自己喜歡的而且自己覺得讀得好的句子。
板書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
用心去聽
聲音多么豐富、多么美妙
教學后記:
這是一篇比較抽象、耐人尋味的文章,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理解“為什么你一天天長大。卻逐漸失去了聽的興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關閉”?教育學生用心傾聽周圍的世界。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7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關于采用的人稱
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2.關于語言技巧
。1)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2)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課文的1、2、3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形象地鋪陳出那些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的聲音;5、6、7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這三個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3)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3.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開頭三段寫了三種“聲音”:“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三種聲音太細微,因而我們難以覺察。接著作者又寫了三種“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聲”。讀過這三種聲音我們似有所悟,原來聲音世界里竟是如此豐富多彩。第1至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當然知道……”一句,從對聲音的“列舉”跳脫開來,轉入對聲音與我們生活關系的探討!懊恳环N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薄坝眯穆牐眯目,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苯酉聛,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談聲音對我們的意義:會聽,有選擇地聽,他就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成長,“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反之,“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接著,作者又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去聽。
文章的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或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二、問題研究
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開篇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而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祝福》),作家描寫雪花飄落“似乎瑟瑟有聲”,把無聲寫成有聲,目的在于使人更加感到夜的沉寂。但若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練習說明
一、課文寫了多種“聲音”,你用心聽過哪些?說說你的感受。
這個題目的答案不必要求統一。細心的同學可能都聽過,粗心的同學聽過也難以描述具體的感受。但不論是細心的,還是粗心的,都可以讓他們講講各自的感受。
此題的核心在于“用心聽過”,不是一般地聽到,隨意地聽見,而是用心地有意識地去聆聽,是從中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從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識的;卮鸫祟}若扣住了“用心聽過”這一重點,就可以避免泛泛的空談。
二、朗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語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篇課文的語言曉暢有趣,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要讀得語氣親切自然,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三、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一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課文中提出的五種聲音游戲都挺有趣,要做好組織工作,對每位同學來說,雖然只做一種,但對全班來說,每一種都應有人來做。這五種游戲,應以后兩種為重點。“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實際上已由“聽”遷移到“寫”,要求由樂聲得到啟發,進行聯想和想像,寫出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這可以作為啟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新途徑,請大家共同來探索。將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話錄下來,再仔細聽一聽,這是用“耳朵”來細致地體味生活的方法。要啟發學生:聽,要用心聽,想,要用心想。錄下的一首歌、一段話,說不定從中能聽出歌中歌、話中話,讓學生體會到一點生活醉心的奇妙。
教學建議
一、要注重朗讀,在反復朗讀中自然理解課文含義,在反復朗讀中選出喜愛的語句。教學這篇課文,組織好朗讀是重點。要變換朗讀的方式,使教學始終充滿生氣。
二、游戲可以在課上進行,計劃做哪些游戲,事前要準備好道具。有的感覺要講出來,有的感覺要寫出來。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8
教學準備:課件、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1、(上課鈴聲響后)剛才,大家還在滔滔不絕地談天說地,現在怎么會這么安靜?那你們是怎么知道上課時間到了呢?
2、噢,原來如此。聽到鈴聲,我們知道上課、下課,那生活中你還聽到那些聲音?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們周圍的聲音這么奇妙。這節課,我們一起讀一篇和聲音有關的散文,——出示課題
4、大家的眼神充滿了疑問,讀了題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問題呢?
(生問,教師在題目右邊打一個“?”,并板書:怎樣聽?
1、學生回答,因為到了上課時間。
2、回答,聽到鈴聲。
3、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準備好的課題
5、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
從學生熟悉的鈴聲引入,體現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自主合作
認識生字
1、要求:自己試著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
2、教師巡視交流情況
3、檢查字詞:(課件出示)
呼嘯
狂風
掠過數 撥水
寂靜
閑暇
豐富
美妙
。ń處熤笇Ш眠@幾個字的讀音“撥”不要讀成“bē”舌面音“卷、寂”的發音要注意)
4、幫助學生理解“寂寞”和“閑暇”。
文中“寂靜”換一個詞可以怎樣說?你知道它可以和哪個詞對對子?
(“閑暇”的理解同“寂靜”)課件出示:
在
的夜里,聽一聽外面有什么聲音傳來;在
的時候,聽一首從來沒有聽過的歌曲或樂曲……
5、指導寫字
師強調并范寫“嘯、撥“嘯”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皳堋保河野氩糠植灰獙懗伞坝选薄皾u”注意三部分間的結構
1、學生自讀課文,并劃出生字詞認識它們。
2、同桌交流劃出的新詞。
3、指名讀,男女賽讀、齊讀
4、指名重點讀這幾個詞語。
5、指名讀句子。
6、學生回答:在橫線上填一個別的詞語,但意思不變。
7、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
8、學生描紅、仿影、臨帖
培養學生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認識生字的能力
通過找近義詞、反義詞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這是一個好方法。(此環節的問題學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讀課文中)
課改在強調多讀的同時,書寫也同樣重要,尤其是正確的書寫。
三、讀通課文
熟悉內容
1、解除了生字詞的障礙,相信大家一定能輕松地把課文讀下來了,自由讀讀課文,在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節序。
2、師范讀課文(配樂)
3、指名讀(任意選擇課文某一小節)教師與同學予以點評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節序
2、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3、選讀課文某一小節(先練習再指讀)
選讀課文某一小節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同時,教師要根據學情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熟讀課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讀課文,標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剛才,大家讀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在交流的同時,教師除了隨機指導學生讀好之外,還要指導好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n件出示:
(1)當清風
明月,當微風
樹梢,當寒風呼嘯著
田野,當狂風
巨浪,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2)當山間的清泉
溪流,……你總該聽到些什么了吧?
、僦该羁眨赫f說可以填哪些詞語?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好?
、谄聊怀鍪驹,指導學生朗讀,你覺得怎樣可以讀好?
(二)思維發散:(課件出示)
你總聽過
的聲音吧?當
,當
,當
,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課文的句子,也寫一寫自己聽到的聲音)
3、質疑解疑
為什么課文里說,當你一天天長大,當你熟悉了許多聲音后,卻逐漸失去了聽的興趣?
(1)若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師反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呢?(有的學生若能說出來,教師可指導說清楚;若學生覺得有難度,師可巧設疑問:
課文提到的這些聲音,你都聽過嗎?
其實,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不過了?捎械耐瑢W卻從沒有聽見,這是為什么?請大家就這個問題小組討論。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
豐富
用心聽吧
美妙
。3)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一段
4、“用心聽吧,你一定會聽見的”同學們,現在讓我們用心來聽,看看能聽到什么?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3、學生填空,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4、學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頓
5、指名讀,齊讀,男女分讀。
6、先說一說后,再寫一寫。
7、學生提出問題。
8、學生暢所欲言
9、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表看法。
10、大聲朗讀、指名讀、齊讀
11、學生聆聽半分鐘
暢所欲言:鳥叫聲、風扇轉動聲、呼吸聲……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品味語言,重視了學生個性化閱讀。
通過對詞的推敲,通過比較,讓學生在朗讀中咀嚼品味詞語的精妙。
這一問題是本文的重點,也較難理解,有心的學生一定會提出。
教師把問題的提出權解答權還給學生,讓孩子們通過討論、體味,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明白怎樣才是用心去聽,不覺中解決了難點。
二、美讀課文
升華感情
1、是呀,多么動聽,多么美妙的聲音啊,讓我們再去用心去聽一聽,用我們美妙的聲音讀一讀。
2、你喜歡聽誰的聲音呢?
師評:真要感謝你們的父母給了你們這么美妙的嗓音,老師都要陶醉了。
1、學生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2、各推薦男女生兩名,合作讀完全文。
讀中感悟,領會聲音的美妙。
三、內容延伸
拓展思維
聽到美妙的聲音,固然令我們心情舒暢,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們不喜歡聽的聲音,你能舉出個例子嗎?能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噪音”這個詞語,并且指出它對人體的有害。)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周圍的聲音大多是美妙的,對于噪音,我們應想法克服,激發學生的這種環保意識。
四、作業設計
1、寫一寫你最喜歡的聲音。
2、搜集資料或者調查訪問: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樣克服?
第二項作業屬于實踐性作業,可以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
。ㄔO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質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2、點撥引導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教師選取《丁香花》這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目的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
。ǘ┢肺墩n文(跳讀、精讀)
1、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2、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說說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繼續讓學生朗讀課文,領會運用排比、問句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ㄈ┭凶x課文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ㄋ模⿲W生游戲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做聲音游戲,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ㄎ澹┎贾米鳂I:
課外拓展
寫出對《丁香花》感受。(100字左右)
布置此項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并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讓自己最感動的聲音材料。
2、掃清字詞障礙。
3、就自己感受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3、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熟誠課文內容。
2、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幾部分?
四、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點句子或語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質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聲音,并簡述聽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11
教學目標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重點難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谶\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
投影儀
教學法設計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
a、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诠串嫵雠c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③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賹W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谛〗M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鄹餍〗M推進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的觀點。
④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儆蓪W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谄肺段恼轮攸c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
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蹖W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探究: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
、偈裁词锹曇?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
、凇捌压⑹犷^”、“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蹚摹盁o聲”寫起有何意圖?
〔合作探究〕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教師歸納〕
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聲音游戲
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業
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本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隨感式的小品,學習本文主要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本文為自讀課文,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2、說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質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3、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說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3、放錄音
三、說學法
1、朗讀法 2、欣賞法 3、默讀法 4、討論法 5、質疑法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胄抡n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導入新課時,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說明聽覺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 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ǘ⿴煼乓魳反艓А秳游锟駳g節》。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揮想像,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
(三)初讀課文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讓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通過朗讀熟悉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找出相關的語句
3、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ㄋ模┭凶x課文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五)品味質疑(跳讀、精讀)
1、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2、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說說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繼續讓學生朗讀課文,領會運用排比、問句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卣寡由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聽后的感受。(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做聲音游戲,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ㄆ撸┎贾米鳂I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項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并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ò耍┌鍟O計(略)
板書設計要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思路、語言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 篇13
一、第1至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1、開頭三段寫了三種“聲音”:
“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螞蟻小跑步的聲音”
“雪花飄落的聲音”。
這三種聲音太細微,因而我們難以覺察。
2、接著作者又寫了三種“聲音”:
“風吹的聲音”
“動物的聲音”
“水聲”。
讀過這三種聲音我們似有所悟,原來聲音世界里竟是如此豐富多彩。
二、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當然知道……”一句,從對聲音的“列舉”跳脫開來,轉入對聲音與我們生活關系的探討。
“每一種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
“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接下來,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談聲音對我們的意義:
會聽,有選擇地聽,他就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成長,“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反之,“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接著,作者又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去聽。
三、文章的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或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