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教學片斷與研討
教學片斷:
師:拿出硬紙條和圖釘,先把紙條重疊,把圖釘釘入一頭,制作成一個可以活動角。請你們先玩一玩,看看你能怎么玩?
學生的活動(學生開始動起來,大多數學生是旋轉角的邊來玩)
師:現在帶著問題再玩一玩:
出示問題:①角有大小之分嗎?
②如果有,角的大小由什么來決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與他們交流。
現在請自由發言:
生1:角有大小。他先擺一個角,再從同學處取來活動角,擺出一個更大的角)
師:你們同意嗎?
生2:你是怎么證明這個角比那個角大的?
生1:第一個角可以放在第二個角的里面。說的同時并一邊操作。
同意他的說法嗎?(看來,角確實是有大小的)
師:角的大小由什么來決定呢?
生3:角的大小由角的兩邊位置的情況來決定
生4:角的大小由角的兩邊*開的大小來決定
師:你來擺一擺。
生4:擺出大的角,小的角。
師:還有補充嗎?
生5:這和剪刀差不多。
……
分析:
1、在學習比較角的大小時,很多老師認為這部分內容必須由教師講授,要不然,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出現混亂,而這節課教師卻講得比較少,學生認識比較到位,你對此怎么看?
—— 教師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中間出現的差錯或疑惑,教師不包辦,都是學生自己發現、糾正和解釋清楚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學會了判斷角的大小,同時也經歷了探索擺角,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充分的發展。
2、有的教師為幫助學生澄清角的大小和所畫邊的長短無關,組織了很多數學活動,這節課教師卻沒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教師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經歷判斷角是否有大小的探究過程,就是幫助學生體會和了解角的大小由什么決定,突出問題的實質,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所畫邊的長短無關這一問題上,才容易使學生思維混亂,也不利于學生正確建立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