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教案第六單元:確定位置(二)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83頁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根據方向和角度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觀察要有序,表達要有條理。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能根據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確定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用語言準確判斷并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森林考察隊情境圖、小動物圖片、課件、學區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啟疑
1、星期三,我和同學們一起去電教室看電影,我們每人發一張票,你能把你的位置告訴同桌嗎?(生交流)
2、星期日,我準備和同學們一起去郊外野營訓練,我們的根據地是大本營,訓練地是大鳴山和小清山,你能說出他們的位置嗎?
(出示情境圖)生疑惑
3、導入: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怎樣“確定位置(二)”
二、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1、量一量,說一說
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辦法確定大鳴山大本營的什么方向嗎?
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確定物體的位置,除了“數對”的方法,還可以畫方向圖,量一量角度。
學生四人為一組,自主探索小清山在大本營的什么方向上。(教師點撥)
2、猜一猜,找一找
課件出示87頁情境圖,讓學生猜一猜,找一找魚雷艇、巡洋艦、護衛艦的位置。
教師小結:確定位置,首先要找準觀測點,其次要明確方向,最后要看清或量出角度。
3、擺圖片,找位置
兩人一組,把手中的小動物圖片擺好,然后互相提問題,如指定一個小動物,說出它的位置,或根據它的位置說出是哪個小動物。
三、實踐應用,鞏固拓展
1、找一找自己的家
同學們都愛自己的家,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出示學區劃分平面圖)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2、以學校為觀測點,畫一畫自己的家的位置,畫后展示。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嗎?總結一下,自己有哪些收獲?(小組交流)
五、實踐作業:打開中國地圖,以你的家鄉為觀測點,用量角器量一量,北京、上海約在什么方向。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們的觀察、發現、思考、交流為主,老師只做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看、想、說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2、精心創設情景,激勵學生探索。
本節課能有效地、創新的利用教材提供教學情景,恰當地為學生創設學習資源,將數學置身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用數學意識。
3、人人參與,差異發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口多感官參與,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真正體現了人人學數學,用數學,人人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