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上冊乘法《體育場》教學設計及反思
接著,讓學生估計全校學生的人數。教師通過詢問本班學生的人數,調查其他班級的人數,讓學生估計出每個班大約多少人,從而推斷出全校學生的人數。這樣的設計,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再來估計體育場的人數就不功自破了。
2、教學活動有層次性,從易到難,逐步遞進。并且每個環節都讓學生主動探索,充分體驗估計的方法。從估計全校學生的人數、估計體育場的人數、估計報紙的字數等,每一個活動都讓學生親自估算后,親自歸納方法,教師及時板書,形成文字。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估計方法進行了嘗試歸納,而且使學生對估計方法明確、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過,本節課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及時,沒有捕捉住教育最佳時機,即時評價,即地評價。在交流練習第3題時,有一位學生估計大豆的方法很獨特,他先測量了紙面的長和寬,他發現1厘米長的距離大約是3粒豆子,那么長14厘米就是42粒豆子;寬7厘米就是21粒豆子,然后用42×21=882粒。我想,這就是學生的閃光點,與眾不同。我就鼓勵他展示自己的估計方法,可惜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我想,在今后教學中,當發現學生閃光點時,哪怕稍縱即逝,這時,教師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