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學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小數的探討,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感悟小數表示的意義,同時理解、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釋新知的能力,培養合作交流與探索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信息:
(1)一盒餅干12.8元。 (2)張叔叔身高1.73米。
(3)一個蘋果質量0.4千克。 (4)百米世界記錄9.58秒。
2.學生說一說這些小數的含義。(學生可能對0.4千克、9.58秒理解的不夠清楚)
3.引入:我們有必要對小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新知探索。
1.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線段圖研究“ 0.1米”、“0.3米”等一位小數的具體含義。
2.師生結合線段圖研究“0.01米”、“0.08米”等兩位小數的具體含義。
3.學生自主結合線段圖研究“0.001米”、“0.012米”等三位小數的具體含義。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三、課堂練習。
1.看圖寫分數和小數、把對應的分數和小數連一連、說一說每個小數所包含的計數單位的個數。
2.學生說一說“0.4千克”、“9.58秒”的含義。
3.學生說一說下面信息中小數的含義。(學生體會有了小數就可以表現出物體細微的特點)
(5)一顆灰塵的質量大約0.0000007克。 (6)一種細菌的長度大約0.00003米。
四、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