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分數的產生
教學內容:教材第60-61 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對具體情景中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能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數單位的特點。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對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的理解。
教具準備:米尺,掛圖,幾張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是多少米?觀察用米尺量了幾次后還剩下一段,不夠 一米,還能否用整數表示?(不能)
2、計算
老師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的西紅柿的個數怎樣表示?( 1/2)
3、講述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進行測量、分物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
1 、認識單位“1 ”
( 1 )動手操作
老師:如果用圖表示,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折一折或畫一畫來表示
學生展示成果
( 2 )老師投影出示圖片
老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幾分之幾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 3)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 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
老師:一個圖形,一個實物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么8個蘋果、12 個△ 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
( 4 )舉例
老師:對于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2、概括分數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于單位“1 ”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呢?
學生相互交流補充。
明確: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
老師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1、說說下面分數表示什么意義?
每天睡眠時間占全天時間的1/3
頭的長度占身高的1/8
2、說一說下圖中的陰影部分占整個圖的幾分之幾。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及意義
一個物體
計量單位 單位“1”
一些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