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
課題:解決問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54頁例2、55頁例3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學習習慣。
5、通過多媒體的參與使用,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四:設計思路:課堂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學一開始,我用課件一邊出示,有小飛機、玩具車、巴比娃娃等許多玩具的畫面,一邊談話導入:同學們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誰來說一說你喜歡什么玩具?然后師生共同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引入新課,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自主觀察與探索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節課我在多處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課件使用的過程中,采用動態演示與講解,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知,掃清了學習的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課件中鮮艷的色彩背景、生動逼真的動畫畫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化了學生繼續探索的動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課件一邊出示,有小飛機、玩具車、巴比娃娃等許多玩具的畫面,一邊談話導入:同學們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誰來說一說你喜歡什么玩具?(低年級學生好動,精神不集中,由于這個特點,課的開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了鮮艷的玩具畫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之后通過談話了解學生喜歡什么玩具,說一說,提高學生的興奮點。)生1:生2:生3:…… 下面我們就用小棒擺一個漂亮的小飛機好嗎?(師說完后在黑板上擺出一個樣子)
師問:數一數,老師擺一架小飛機用了幾根小棒?(學生回答后教師問你想擺嗎?)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教學一開始,師生共同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引入新課,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動手擺一擺,構建新知:
(1)師問:你想擺嗎?自己動手擺幾架象老師這樣的小飛機。(擺完匯報自己擺了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