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2~10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圍繞自身的生活與生活空間,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統計活動,通過調查、統計身邊的數據,進一步熟悉統計方法與過程,進一步感受統計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及其在生活里的應用,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間以及影響生存空間的一些因素,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3.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獲取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圖書、上網收集等)了解環境及保護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閱讀與交流。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一、談談自己對環境問題的了解
1.談話導人:同學們,還記得乘坐“神舟”5號進入太空的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嗎?楊利偉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攝了一張地球的照片,這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體中,惟有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才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電腦展現圖片)
這么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又是怎么對待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的生存空間。(板書課題)
2.交流認識:課前,同學們去收集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你對環境問題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圖片、文字、數據等),說說是怎么收集的。
小結:是的,這么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卻不懂得珍惜和愛護,大量的采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類對大自然不斷索取的同時,大自然也對我們作出了無情的報復,我們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環境就是影響我們生存空間的重要因素。我們就從這兩方面著手,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二、閱讀相關資料——體驗統計作用
1.讀圖:閱讀書上第102頁的兩張統計圖(我國人口增長變化情況統計圖和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變化情況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暢談感想:看了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話想說?
4.小結: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我們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做了很大努力。大家可以閱讀第103頁的統計圖。(我國造林面積增長情況統計圖和我國自然保護區增長情況統計圖)
5.交流想法:從這兩幅統計圖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6.小結:我們國家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兩張統計圖就足以見證。然而,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從前兩張統計圖來看,我們的人口、污水排放還在逐年增長,環境保護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不斷努力。
7.拓展:人口的增長、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積、自然保護區等,這些都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空間,除了這些,你知道還有哪些因素嗎?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