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第二階段:實踐活動,走進我們的生存空間
一、討論統計內容——提出現實問題
1.選擇研究主題。
(1)思考:在我們的周圍,同樣能了解到有關我們生存空間的一些資料。你想了解些什么?
學生可能選擇的項目:氣溫變化情況;空氣質量情況;缺水情況;最近的天氣情況……
(2)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課題。
2.成立研究小組。
根據各人選擇的小課題,成立相應小組,每組推選組長,展開研究。
3.確定研究方法。
(1)小組討論怎樣開展研究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適時指導。
(2)交流方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制成統計圖表、分析圖表。
二、指導收集數據——加強統計策略
1.談話:收集數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統計工作,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收集到這些數據?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有:每天測量,在報紙或網上查資料,走訪有關單位……
4.技術指導:在收集數據時還要注意些什么?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
學生交流。
說明:要按時收集數據,及時記錄下數據,防止資料的流失。如果了解空氣質量或氣溫變化情況,至少要積累十天的數據。
三、經歷統計過程——提升統計能力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如下的統計活動(預留兩周的活動時間):
1.收集數據;
2.整理數據,用統計圖、統計表呈現數據信息;
3.分析、描述數據,并作出相應的判斷和預測。
四、分析、交流想法——獲得統計結論
1.展示與交流:組織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活動。小組代表展示與匯報研究成果。學生積極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議。
2.發起倡議:在交流的基礎上,建議寫一封給全校學生的關于“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