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設計及心得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茫、槳、律、榕、隙、耀、暇、拋,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律、縫隙、照耀、樹梢、靜寂”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正確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如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我國文學巨匠巴金曾說:“南國的風物含有一種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顯出一種夢境般的美麗。”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南國一個夢境般的地方,好不好?
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
師:(出示課件1,師激情解說:在廣東省新會縣郊外,一條小河的河心,有一棵古老的榕樹,上面棲息著數以萬計的鳥兒,每當晨曦初露時,這里群鳥飛翔,百鳥齊鳴,構成極為壯觀的奇景,被稱為“鳥的天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歷,寫下了一篇潔麗可人的散文,這就是——(生齊說,師板書課題《鳥的天堂》)。
二、初讀
(一)自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天堂”,你是怎樣理解的?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課文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呢?(理解較難可課下體會一下)
(二)熟讀字、詞
出示課件,著重強調一下詞語:一簇簇、不計其數、做巢、應接不暇、興奮、榕樹、縫隙、船槳、照耀、樹梢、規律、燦爛、靜寂、白茫茫,讀準字音。
三、學文
(一)學習“樹”的部分
師:讓我們隨著巴金先生,伴著夕陽的余暉,走近這株神奇的樹吧。
1、自由讀第一次去鳥的天堂部分(1---9)自然段,把寫樹的段落多讀讀。
2、默讀作者描寫樹的部分,看有什么特點?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畫-——標——記 -----讀)
3、匯報交流。(以讀為主,讀出特點,讀出感情)課件出示段落。
(如:第7段)
(1)學生匯報“大”特點,文中哪里具體寫出了“大”的特點——讀出大,怎么讀?(指導理解 “臥”字用的生動巧妙,她靜臥在水的中央,獨立成一個小島,是那么的安詳、優雅,自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啊。所以作者這樣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生齊讀。)
(2)師:讓我們再次走近這榕樹,引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繼續交流,作者還怎樣寫出了這些特點?(茂盛)從哪些文字中可體會出?(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指名讀—輕輕自讀—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