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案例
1、用自己的方法學會文中的生字
2、想一想課文從哪幾個部分寫爬山虎的?
(2)師:好的,老師檢查同學們生字學習情況,誰來讀讀課后的生字
生讀生字
師:你聽出哪個音沒讀好?評議,正音
齊讀生字
師:那么,你又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呢?
生:虎字,我用偏旁+字的方法記住它,虎字頭+幾
師:用這種方法記,本課生字還有哪幾個?歸納一下
師:剩余的字可以用什么方法?
再齊讀生字
(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識字能力,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那么我們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評、正音,在分析生字時,老師要求歸納還有哪些生字也是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交給他們歸納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也是試圖把“授之以魚”轉換成“受之以漁場”的做法。)
(3)理清脈絡
師:老師還給你們一個小任務,想一想課文從哪幾個部分寫爬山虎的?
生:生長的位置
生:葉子
生:腳
師:那么,根據(jù)這三點你給課文分三段,怎么會?
生:1/2/3-5
師:真能干
師:那么,你認為課文的重點在哪部分?
生:3-5
(理清脈絡,使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同時鞏固根據(jù)意思歸并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師:看樣子同學們挺會抓重點的。今天,我們就重點學習三四五段,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三四五段,邊讀邊想,請默讀。
生默讀。
師:有的同學一邊讀書一邊寫寫畫畫,很好。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爬山虎的腳能抓住墻?
師:你讀得很仔細,誰來接著提問。
生:“萎”可不可以換成“枯萎”?
師:你真會思考,一會兒我們一定好好研究這個問題。誰還有其他問題?
生: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
師:誰還有問題?
生:為什么他的腳一拉直就粘在墻上?
生:為什么腳萎了之后就連一點痕跡都沒有?
生:是用牢牢的貼在墻上好還是緊緊的貼在墻上好。
(通過質疑,一則培養(yǎng)學生勤思考,二則凝聚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師: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動腦筋了,非常好,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大致歸納一下有這么幾個問題:(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2)它是怎樣爬的,是怎么變化的?那我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學習方法:
(2)出示學習方法
過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
背誦或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3)指導大家完成學習第3自然段
師: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劃句子,用。。。。標出詞
交流
師:讀讀你找出的重點詞句
生: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生:枝狀、細絲
生:嫩紅色
師完成板書: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指導朗讀
師: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容易發(fā)現(xiàn)嗎?難怪“我”原來也不知道爬山虎是有腳的,那么,為什么今年我就知道了,而且知道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呢?
生:留心觀察
師:留心觀察到的腳是什么形狀?
生:枝狀,細絲
師:一根根細絲就像什么?
生:蝸牛的觸角
師:你見過蝸牛的觸角嗎?
生:蝸牛很細,而且頭上還有小圓點
(老師帶領學生咬文嚼字,體會文字的美,并且也抓住了課文的重點詞和學生理解的含糊點進行提問,有利于對文章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