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感悟 自由表達——《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3、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么
當醫生 給病人治病
做好多工作 對別人有用
當農民 勞動沒白費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課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著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注重自讀自悟中的個性化,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使學生感悟得透徹,表達得十分精彩,注重誦讀傳情中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誦讀,讓學生讀出自我,在課堂上讀出“干姿百態”。
《幸福是什么》教學案例及反思
454650 河南省濟源市濟水南街學校 趙莉娟
《幸福是什么》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十冊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中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難點是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從而懂得珍惜幸福。
一、教學片斷
(理解三位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后,學生知道勞動可以帶來幸福。)
師: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柳蔭下,也不在溫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艱苦的勞動里。幸福,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請聽配樂朗誦《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
播放配樂朗誦。
師:從朗誦中,你知道還有什么也是幸福?
生:健康是一種幸福。
生:創造也是幸福。
生:得到祝福是一種幸福。
…………
師:是啊,幸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幸福需要你用心去體會。比如,每天,老師能看到59張可愛的笑臉,看到59個勤學好問的身影,能在這樣一個團結和睦的集體中生活,我感到幸福!你能以“我感到幸福!”為結尾,簡短說幾句話嗎?
生積極構思后自由發言。
生:班級建設圖書角,我毫不猶豫地拿出兩本書供全班同學借閱,能夠共同分享知識,我感到幸福!
師:這是分享的幸福。
生:元霄節的晚上,我們和小伙伴一起到世紀廣場看焰火表演。當五彩繽紛的花朵在我們頭頂盛開,我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