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二》教學雜談
【浙江省桐鄉市茅盾實驗小學 沈偉群】〖拓寬互動渠道,體驗立體化寫作·師生交互式〗
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生活閱歷的缺乏,以及對生活缺乏的是理性方面的思考,學生在作文中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不足。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寫作中的師生交流,并不局限于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后的評語。有時,也需要老師參與寫作。
新課標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習作訓練中,要求學生學寫觀察日記。我便找來一些綠豆,分發給學生,自己也留下了一顆。從第一天觀察綠豆的外形開始,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篇日記。與學生一起觀察,一起寫作,相互交流。我把我的小綠豆每天的變化做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再把自己的日記讀給學生聽。學生不僅細心觀察著自己養的綠豆,也 關注著老師這顆綠豆的生長情況。當有一顆綠豆芽的根因為被我誤認為是芽而缺水即將枯萎時,他們比我還難過。當那顆小豆芽奇跡般堅強地活了下來,開始長出真正的嫩綠的小芽時,他們比我還興奮。每天的日記交流成了學生最開心的時刻。慢慢地,他們不再滿足于只觀察綠豆。他們的眼光落在了其他的植物、動物身上。寫出了一篇篇生動有趣的觀察日記。其中兩位學生的觀察日記《綠豆芽》和《蔥》在同一刊物的3、4兩期上連續發表。
師生交互式的寫作方式,極大的地調動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