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雞種稻子》精彩案例
案例1:識詞認字
師:老師發現,詞寶寶都跳到你們桌子上了。噢,老師知道了,這是你們自己制作的。請小朋友請出詞寶寶,同桌互讀,會讀的夸夸他,不會讀的幫幫他。
……
師:調皮的詞寶寶又跳到大屏幕上來了,哪位小老師愿意帶領大家讀?
……
師:今天,智慧樹爺爺來到我們教室,你們瞧,智慧樹爺爺身上長滿了“聰明果”,如果你會讀聰明果后面的字,這個聰明果就歸你啦!
剛開始,一生怯怯上來,
接著,大家爭先恐后搶著摘,搶著認字,聰明果被“一搶而空”。
案例2:
師:讀完了課文,小朋友,你喜歡故事中哪個小動物,為什么?
生甲:我喜歡小母雞,因為小母雞愛勞動,別的小動物不愿幫忙,他就自己種稻子、鋤草、收稻子,還打成米,做成米飯。
生乙:我喜歡小貓,因為小貓知錯能改。
師: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乙:因為小母雞送飯給他吃,他羞紅了臉。
生丙:我喜歡小鴨,因為小鴨也是知錯就改。小母雞送好吃的米飯給他吃,他低下了頭。
生丁:我喜歡小豬,因為小豬說:“明年我們要跟你一起去種稻子!”小豬知錯能改。
師:如果第二年到了,小母雞又找來一些稻谷,小貓、小鴨、小豬會怎么做呢?
生(齊):會幫小母雞種稻子。
師:你們想象得真棒!想想:小母雞除了愛勞動,還有什么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生戌:小母雞很善良,小鴨、小貓、小豬不愿幫她的忙,可她也不生氣,還把又香又甜的米飯送給他們吃。
生o:小母雞很有禮貌,她請人家幫忙時很有禮貌。
師:你能談一談小母雞怎么說的嗎?
生o:“你愿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你愿意和我一起鋤草嗎?”“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嗎?”
師:是啊,用了三個的“愿意嗎”。我們要學習小母雞,有禮貌地和別人說話。老師很高興,小朋友們不但讀通了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
《小母雞種稻子》教后反思
一、教學設計理念:
一年級作為起步閱讀階段,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作為第一條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
二、圍繞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小組合作解決了不認識的字。
2、指名分自然段讀。
3、學習小組匯報讀。
4、生字詞回文后,再分層指導朗讀。
①老師用導讀的語言,使孩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使朗讀提高一個層次。
②讓孩子說說喜歡哪個小動物和喜歡的原因,更進一步了解每個小動物的特點、優點,然后分角色讀,更進一層讀出語氣、感情來。
三、存在問題
1、“摘取聰明果認字”這一步驟流于形式。
2、學生唱讀、蹦讀,沒有讀通課文。
3、應分清一、二課時的學習任務,不要為了精彩而放到第一課時。
4、識字沒有落實到實處,應從字形、字義、組詞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