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雞種稻子教案(精選2篇)
小母雞種稻子教案 篇1
課題 小母雞種稻子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9個 會寫生字7個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 懂得白米飯是通過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分課時(第一課時)目標
1 認識生字9個 會寫1個生字
2 正確的朗讀課文
3 初步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9個 會寫生字7個
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教學準備 小母雞 小鴨 小豬 小貓的圖片和頭飾
生字卡片 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小母雞)這是咱們的新朋友,一只勤勞的小母雞,誰和他打個招呼?
2.來,小眼睛認真看老師寫課題:“小母雞種稻子”。(母字邊寫邊教)誰來讀讀課題(指名)
3.“種”這個字你讀準了,真不錯。
4.咱們全班一起讀讀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只小母雞是怎么愛勞動的,咱們一起去看看書吧,把書打開到80頁,自己讀讀課文,借助拼音這個老朋友來認識生字。
2.讀詞 愿意 種稻子 辛苦 只好 自己 白米飯 明年 我們(指名 開大車 全班)
3.看,這些字大家都會讀了嗎? 種 鴨 愿 意 怕 貓 豬 飯 年
(指名 老師 全班)
4.詞寶寶和字寶寶我們都認識了,看看課文一共有幾段,用你們的手勢告訴我。
5.老師請四名同學讀一讀,其他的同學聽,他們的字音準嗎?句子通順嗎?
6.老師現在想請你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小母雞請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分別做了什么事?
三.講解課文
1.誰說說,小母雞請誰了?幫了什么忙?(貼圖 板書)
2.來,咱們一起去看看小母雞是怎么邀請小鴨子的?趕快讀讀第一段。
3.讀了第一段,你們知道了什么?
4.誰來當當小母雞,邀請小鴨來一起種稻子?
(讀小母雞的話,“你愿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
5.小母雞是一個熱情的、有禮貌的小動物,你能象小母雞一樣用“愿意”說句話嗎?
6.小鴨子愿不愿意?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母雞這么熱情而且又有禮貌可還是不愿意。
7.這只小鴨子不是特別愛勞動,是一個怕辛苦的小鴨。誰來讀讀小鴨的話?
8.咱們現在請同學讀讀小雞,再讀讀小鴨。(分角色)
9.請同學扮演小母雞和小鴨。
10.那小豬、小貓后來答應了嗎?咱們下一節課學習。
四.生字
1. 讀生字。母 和 自 己 米 明 們
2.觀察。“母”
3.范寫。“母”
4.書空 描紅 “母”
小母雞種稻子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起點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讀的樂趣”。《小母雞種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插圖形象生動,而且語言活潑易懂,符合兒童口語習慣。教學時通過自讀、互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同時《小母雞種稻子》一文富含勞動教育意義,且前三段結構相似,依據課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教育內容,提高品德修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14個生字,會用“愿意”口頭造句。
教學流程:
一、唱唱讀讀,導入新課
1、師:早晨,太陽露出了笑臉,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喜鵲呀,小蜜蜂呀,都從樹林里飛了出來,鳥兒們又開始歡快地唱起歌。同學們,請聽——(多媒體播放《勞動最光榮》的曲子)
2(出示歌詞)學生朗讀這首歌詞。
3、師:同學們,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來嗎?”(要靠勞動來創造)是呀!勞動最光榮!今天,讓我們順著歌聲(音樂聲起)一起去認識一位勞動小能手。(師手拿一張小母雞圖片,邊演示邊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指導認識并讀好“種”這個多音字)
5、設置懸念: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評:童話般的導語一下子就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歡快的樂曲帶著學生走進課文,小母雞生動的動畫形象、懸念的設置更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互讀,相互評價。要求:知道小母雞種稻子請誰幫忙?(師貼小鴨、小貓、小豬的圖片)
4、指名讀,教師伺機指導,注意正音,把句子讀順。
評:讓學生充分朗讀,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作好鋪墊。同時,讓學生明確讀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閱文結合,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師伺機進行指導。
(1)指點理解“愿意”。
○1引導學生自由練讀“你愿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這句話。
○2你能用一個詞來代替“愿意”,再把這句話說一說嗎?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愿意”說一句話。(如:當你看到媽媽干活很累了,你愿意為媽媽做些什么事呢?)
評:教師通過讓學生充分讀、換詞說話,領悟“愿意”的意思,并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降低了口頭造句的難度。讓生活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結合圖,說一說小鴨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雞種稻子呢?
(3)指導朗讀小母雞和小鴨子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
評:分角色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四、小組合作學習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加上動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詞語。
(2)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或表演比賽。
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留出時間,留出空間,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讀、自悟,初步學會主動學習。避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串講串問。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教師范讀。
2、引導學生看圖,組織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么來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種——鋤草——收)
3、指導朗讀。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上小母雞、小豬、小貓、小鴨的神情,想象他們的動作、語言,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戴上頭飾表演。
評:喜歡表演是孩子們的天性,課文插圖很生動,有助于學生的表演,表演不僅使課文內化,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與創造力。教師實實在在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一想:此時,你最想對小母雞,還有小豬、小貓、小鴨說些什么呢?
評:一個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同時又進行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訓練。正如《標準》提出的“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七、識記生字
1、學生按順序指讀本節課要記住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些字。(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3、“搶答”游戲。
(課件出示一碗碗米飯圖,上面寫一個生字,師:小母雞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想吃的同學趕快來搶答。學生若讀對了,“米飯”就“啵”地一聲不見了。)
評:通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戲,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真正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八、作業
課后和家長進行課本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