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一導課:師:同學們,你最喜歡的名人是誰?你想知道老師最喜歡的名人是誰嗎?李白是個什么樣的人?看誰是老師的知音。(指名學生匯報李白的資料。)
師: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朝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一顆。我們以前學過他的一首送別詩《贈汪倫》。誰能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送別詩。請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
二、知詩人,解詩題。
指導:“孟”字第一筆是“ 橫撇”。等
指名讀課題。
相機交流黃鶴樓、孟浩然、廣陵的資料。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間。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在名樓——、送名人——、到名地——。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一樣的師才出眾,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再讀一遍題目嗎?對,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學好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解詩題。”
三、讀詩句,曉詩意。
1、指名。
2、相機指導讀出節奏感:二二三、四三
3、借助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懂的地方圈出來向同桌請教,把你懂的說給同桌聽。
4、班內匯報,質疑問難。
到此我們完成了學古詩的第二步,會讀詩,并且了解了詩的意思,我們可以總結為:“讀詩句,曉詩意。”
四、入詩境,悟詩境。
師: “煙花三月下揚州”中詩人為什么不寫“三月下揚州”?生可能回答:是由于押韻的需要。師再次引導:江南的三月怎樣?生回答,師總結:江南的三月正是“青杏小,桑葉肥,繁花似錦,楊柳如煙,微風送紅雨,沙鷗翔白帆”的美好時節。在這時,正是詩人們結伴同游的好時候,而正是在這時,詩人卻不得不與自己的好朋友送別,假如你是詩人你此時此刻心情會怎樣?你會怎樣讀前兩句?生讀。
在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長江上可能會只有一條船嗎?詩人為何寫孤帆?生體會。師總結:“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可見他倆的感情有多深。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贈孟浩然》的詩。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把孟浩然既當作老師又當作朋友,感情深厚,即使是短暫的分別也是依依不舍。所以,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女同學起立送送孟浩然。
2、男同學起立送送孟浩然。
3、請全班同學起立送送孟浩然。
師總結:到此,我們已經完成了學詩的第三步:“入詩境,悟詩境。”
五:比較:〈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至廣陵〉都是李白寫的送別詩,我們比較有什么異同?
六、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送別詩送給同學們,喜歡的話讀一讀,比一比,感受古人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