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歌意境,積累送別詩.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 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 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環(huán)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jù)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yè)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感情.
二,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chǎn)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shù)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