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
(三)學習中心段.(最后一段)
1,課件再次出示幾幅畫面.思考:為什么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齊讀最后一段.
(1)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搭石和鄉親們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體會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在學生對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讓學生來理解句子,句子含義就自然出來了.)
,走向生活——發現美
1,是啊!美無處不在,有看得見的美,看不見的美,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現在對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
2,藝術家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的身邊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尋找美.)
隨機板書:友善美,團結美,奉獻美,無私美,敬業美……
,超越文本——傳播美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傘;美是一句風中的問候;美是一個關懷的眼神;美是一片溫暖的陽光……
讓我們將真善美撒播到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因我們而充滿愛.
在溫情的音樂聲中《愛的奉獻》結束全課.
("美"作為全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五,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搭石》這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起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發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激勵學生發現美的目的.課堂上,師生能共創一個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回顧本課,自始至終,我的教學宗旨是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對語文的情感.
1,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性強.本課我緊緊圍繞"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這一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讀好課文,同時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加強說的訓練.
2,讀中感悟,感悟中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清波漾漾,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的體會,品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語文能力也得以提高.
3,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和引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時,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語言詞匯的運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4, 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了解知識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體會人物的品質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在總結全文,體會寫法時,揭示"美從留心觀察中來,美從用心體會中來,"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皆文章.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保證預定目標的達成,怎樣恰當處理好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這是值得我認真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