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的美好品質,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搭石,請大家齊讀一遍課題。讓我們再次來到作者劉璋爺爺的家鄉,(播放課件)大家看!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聽,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流淌,它流過田野,經過果園,滋潤著大地,澆灌著農田。咦,這是什么?(指搭石)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家鄉的美麗風光,為下面體會美作好鋪墊。)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搭石有所了解了,誰能說說什么是搭石?
3、那么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生談)
過渡:搭石看似平常,卻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家鄉的一道風景)在它上面,每天都在發生著動人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靜靜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朗讀課文,體會美
1、生讀文,找句子。
2.師:剛才我在下面看到許多句子都畫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3.生匯報,師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美。
句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師:這句話描寫了什么人來走搭石?
生:上了點年歲的人。
師:即??
生:老人。
(2)師:當她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著急)當搭石擺好了,此時老人又會想些什么呢?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搭石已經擺好了,她為什么還要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行為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加深理解老人的行為美,為朗讀營造氛圍。)
(3)指名讀??同桌互讀??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讀一讀吧!
師:從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談,師總結為??奉獻美(板書:奉獻美)這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種奉獻美。)
過渡:還找到別的句子嗎?
句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師:剛才是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走搭石,現在是??(一行人來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搶路嗎?(沒有)動作是怎樣的?(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
(2)理解“協調有序”。
①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生談)
②讓學生通過朗讀,試走搭石,感受協調有序的動作美。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體會得好。這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我們可以稱為和諧美(板書:和諧美)這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走搭石,更好地體會“協調有序”的動作)